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姚锦祥:土耳其货币危机为何愈演愈烈
12月17日,土耳其中央银行发表声明说,当天进行了本月第五次干预外汇操作,理由是“价格构成”不健康。今年以来,土耳其里拉对美元的贬值已超过55%,货币危机愈演愈烈,并已严重冲击土经济与民生。外界担忧其会进一步引发社会动荡与街头抗议,危及土耳其政治稳定,甚至导致埃尔多安宣布提前大选。那么,土耳其货币危机根源在哪儿?又为何难以克服呢?
孙成昊 郑乐锋:美欧再次协调对华立场,美国“强扭”下或使欧盟分裂加剧
12月2日,美欧举行“中国问题”双边对话机制的第二次高级别会议,重点讨论双方关于涉华政策协调的关键领域,涉及经济和技术问题、多边主义、安全、价值观等议题,还包括如何寻求与中国在利益一致的领域开展“以结果为导向的合作”。时隔半年,美欧再次启动这一协调机制,背后有何玄机?中美欧关系又将如何发展?
姚锦祥:伊核谈判重启前景如何?
拜登上台后,重返多边主义是其重要外交方针之一,重返伊核谈判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在经历六轮的维也纳和谈之后,由于美伊矛盾突显、以色列的干扰,以及伊朗政局变动,导致和谈戛然而止,给协议前景蒙上阴影。
孙成昊:踌躇满志的拜登为何陷入执政困局
转眼间,美国总统拜登赢得大选已有一年,但其数项国内政治议程进展不佳,对外政策也乏善可陈。 根据相关民调数据,拜登政府的支持率已持续下滑至40%以下,美国民众似乎对他的执政成绩并不买账。拜登执政以来究竟做了什么?未来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孙成昊 郑乐锋:拜登五个月内二度访欧,但美欧无法再“踏入同一个大西洋”
10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开启任内第二次访欧之行,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其间又分别与意大利、法国、德国、土耳其等国领导人会晤。虽然拜登的二次访欧与两场多边会议在欧洲召开有关,但距首次访欧时隔不足五个月,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拜登对欧洲的重视。如此频密访欧,拜登究竟有何盘算?跨大西洋关系又将走向何方?
黄仁伟:中国的减碳目标,背负着三重责任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正在格拉斯哥进行。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极端天气频现,供应链难题与能源转型带来的能源危机等,让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此次会议。自去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陆续公布本国的减碳承诺以及行动路线规划,中国也展示了大国应有的责任:公布“30·60”双碳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等;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强调中国的减碳雄心,在今年9月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视频讲话中,郑重提出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的减碳计划与能源转型计划将带来什么影响?气候问题背后的地缘政治游戏又会如何展开?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黄仁伟教授近日在专访中就以上问题发表看法。
赵明昊:中国想要什么样的国际秩序?
近日,美中两国元首先后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就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等问题发表看法。无疑,两位领导人的演讲稿都是精心准备的,他们力图借此提供有关国际秩序的愿景。
孙成昊:华盛顿推“AUKUS模式”得不偿失
美英澳成立新的三国联盟(AUKUS)引发外界强烈质疑,而这三个国家却仍认为这一联盟的模式值得推广。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近期就声称正策划重启英国外交和贸易政策,以便按照AUKUS模式与他国达成进一步的安全和技术协议。但事实是,AUKUS背后的战略目标和造成的战略后果只会让其他国家望而却步,对美英等国的类似倡议心怀忧惧。
姚锦祥:伊拉克议会选举能否弥合内部分歧?
10月11日,伊拉克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初步计票结果出炉,什叶派的“萨德尔运动”获得最多的73个席位,基本维持了选举前的政治格局。这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第五次国民议会选举,外界均在关注此次选举能否有助于弥合内部政治派别林立状态,以及选后将对伊拉克内政及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何种影响。
傅莹人民日报撰文: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李彬:军备控制的战略思维
军备控制的一个定义是:潜在对手之间为减少战争风险、战争损失以及准备战争的成本而达成的合作。这个定义由军控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谢林提出,并为多数国际安全专家所接受。尽管这个定义不大适合概括单边军备控制的特征,但这个定义的确描述了双边和多边军备控制的成果。每项军备控制的发展都是一个长链条,起始端是军备控制的战略思维,后续端则是其政策实践。如果双边和多边军备控制的政策实践获得成功的话,军备控制就体现为国家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是成文的军备控制条约,也可以是国家之间不成文的默契。
樊吉社 | 国际军控:消散的共识与解构的秩序
美国的军控政策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及美国与俄罗斯等国的相关互动也在进一步改变国际军控秩序。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在军控领域采取了多项颠覆性的政策行动,诸如退出伊朗核协议、《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迟迟不肯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等。拜登入主白宫后,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纠偏的政策行动,例如,以闪电般的速度同俄罗斯达成共识,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长五年;启动与伊朗的谈判,试图回归伊朗核协议;完成对朝鲜的政策评估,尝试与朝恢复接触,等等。尽管如此,近年来美国的政策摇摆幅度之大,已经足以让国际社会担忧国际军控秩序的前景。
胡波:澳大利亚军事野心日益凸显
近日,美英澳签署安全合作协议,未来由英美两国帮助澳大利亚建造8艘攻击型核潜艇。虽然三方还需时间来确定这些核潜艇的技术细节,但单就数量而言,在攻击型核潜艇这项指标上,澳大利亚就已经力压英法等核大国。一个人口不到2600万的国家,且并不面临着紧迫的军事威胁,突然要建造如此数量的攻击型核潜艇,难怪消息传出,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表达了对此事件加剧军备竞赛的担忧或关切。
孙成昊:美英澳联盟将让欧盟从“战略觉醒”走向“战略清醒”
近期,美国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结成新的三国联盟(AUKUS),美英将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技术,这一决定显然激怒了法国和欧盟。从经济层面看,澳大利亚背信弃义,选择了美英而抛弃了法国,让法国损失惨重,法国自然怒不可遏。从战略层面看,这种绕过法国、欧盟的决定让欧盟再次感受到自己在部分领域已成为美国可有可无的盟友。欧洲一些战略界人士认为,拜登执政下的美国正回归“特朗普时代”,甚至有人表示,拜登就是“披着羊皮的特朗普”。
陈琪 薛静:拜登政府“背后捅刀”的盟友外交说明了什么?
9月17日法国突然宣布立即同时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两国大使,以回应两天前美国与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AUKUS同盟及澳大利亚于9月16日以撕毁与法国的超过600亿美元的潜艇合同为代价以换取美国为其建造6艘核潜艇。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法国冷战后采取的强烈外交手段,针对的对象竟然是同盟国家。这引起了国际舆论界的震惊和热烈讨论。
孙成昊:北约在阿富汗遭遇“苏伊士时刻”?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阿富汗乱局中仓皇撤离军事和外交力量,在大西洋两岸特别是北约成员国中引发激烈讨论。相对于美国撤离阿富汗的“西贡时刻”再现,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刊文认为,塔利班控制喀布尔被视为欧洲人和北约新的“苏伊士时刻”。德国联盟党领导人、总理候选人拉舍特甚至毫不客气地将撤离阿富汗称作“北约成立以来最大的灾难”。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虽然有意为该军事集团的声望挽回一丝颜面,却也不得不承认面对形势变化以及被迫撤离的无可奈何。从各个方面看,阿富汗变局都意味着北约在能力、责任和承诺等方面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欧洲国家将自身安全保障寄托在日趋苍白的条约文本上已经愈发不切实际。
CISS副主任达巍就阿富汗等问题接受《朝日新闻》采访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我觉得这次大规模的恐怖袭击改变了很多东西,是一个分水岭式的事件。首先,改变了我们对安全的认知。911以前,人类社会主要面对的是国家间的战争威胁,但是,之后出现的是不亚于、甚至还要严重的非传统的威胁。”
刁大明:拜登为何坚持撤军阿富汗?也许怕“跛脚”
“唐纳德·特朗普现在已经不是总统了,”面对着美国总统乔·拜登再次强调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来自“前总统”之时,媒体记者不得不这样插话。 8月26日,在阿富汗喀布尔卡尔扎伊国际机场发生自杀性爆炸袭击、导致美国人重大伤亡之后不久,拜登在白宫东厅发表讲话并接受媒体提问。与8月16日讲话中的高傲以及最后以文件夹敲击讲台所展现出的不耐烦相比,这次出镜的总统却颇显疲惫乃至绝望,直到提问环节才有了一瞬间的“迷之微笑”,但他自己点到的所谓“来自最有趣的人的问题”却是关于总统是否要对这一切负全责的质问,于是才有了拜登再次提到“前总统”以及记者提醒插话的一幕。
李晨:撤军前美国对阿富汗军事安全态势评估及其教训
拜登政府从阿富汗撤军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出现情报失误,使其对撤军未完成之际塔利班取得全面胜利和阿富汗政府随之崩溃缺乏准备,导致美国在内政外交上极为被动。此次情报失误贯穿情报收集、分析评估和利用各环节。例如,始于特朗普政府的大规模撤军削弱了美国在阿富汗的情报收集能力。在情报利用环节,拜登自诩外事经验丰富,并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参与过阿富汗事务决策,为了快速撤军,忽视了相关情报评估中包含的战略预警。
赵明昊:美国对阿富汗的“民主改造”为什么失败了?
2001年10月,美国小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战争,随后宣称要把阿富汗改造成“自由民主国家”。而今美国从阿富汗的仓惶撤离,表明这一目标已经彻底落空。 8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就阿富汗问题发表演讲,承认美国犯下了重大错误,即想要在阿富汗建立“统一的、权力集中的民主体制”。 美国在阿富汗的“政治重建”为何失败?阿富汗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秩序有什么独特之处?讨论这些问题,有助于深化对“阿富汗向何处去”的思考。
«
1...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