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3
»
姚锦祥:2023年,中东和平发展之路面临考验
2022年,中东地区对话的气氛总体得以延续,在动荡中缓和成为地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虽给中东带来诸多变数,引发了对地区和平发展前景的忧虑,但并未造成结构性变化。中东国家谋求战略独立,探索自主发展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
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与中国外交
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外交的原则和目标做出了战略性论述,深刻回答了百年大变局下世界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世纪之问”,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指南。
房宁:政治学为什么需要田野调查?
田野政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主张,符合时代的要求,与当下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发展趋势相契合,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翟崑:以高质量伙伴关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总之,我们要通过提高伙伴关系质量这个关键局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整体发展。
达巍: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之路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对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对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作出新判断,指出了这一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在战略和政策上,中国共产党则保持了高度的延续性。未来,中国需要按照大会的部署,坚持斗争精神,运用好系统观念、历史思维、战略思维,真正统筹好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处理其间的张力与矛盾,走好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余翔 | 国际经济战略纵深: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点思考
妥善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重要一招是打造中国国际经济战略纵深。
胸怀天下,勇毅前行 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华章——王毅在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研讨会上的演讲
迈上新征程,外交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胸怀天下,踔厉奋发,以更宏阔视野、更有力行动,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谱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肖茜:全球发展倡议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报告进一步确定了全球发展倡议的战略性地位,强调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
王缉思:理想国的标准
作者认为,即使是从远期来看,更现实的政治目标,不是促进国家消亡,而是建设相对来说治理良好的国家。
李治: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外交迈向新征程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在元首外交引领下,更加注重运用战略规划和系统思维,展现出更高水平的整体性、开放性、先进性,妥善应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带来的挑战,努力完成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历史任务。
姚云竹:国际安全形势震荡使全球出现分裂趋势——世界知识论坛2022之二
2022年国际安全领域发生的最重大事件是2月24日爆发并持续至今的乌克兰危机。它不仅使世界各国开始改变对全球安全形势的评估并深度调整自身安全政策,还使全球能源与粮食供需结构受到严重冲击。
文晶:中阿合作的新动向和战略考量
习近平此次沙特之行,无论是中阿、中海多边层面还是中沙双边层面,都成果斐然。
拜登政府的生物安全战略:有效升级还是积重难返
从长远看,拜登政府的生物安全战略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的冲击,但仍然面临严峻的内外环境;同时,美国的生物安全战略将对中美博弈和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格局产生影响。
文晶:中菲跨文化交流的机遇与挑战
刚刚过去的11月,G20会议和APEC会议接连在印尼和泰国召开,被世界认为亚洲正迎来“高光时刻”。中国与菲律宾同属亚洲发展中国家,希望双方能充分发挥Z世代力量,携手共创跨文化交流的“黄金时刻”!
孙成昊:“大西方”撕开裂口?如何理性看待美欧分歧
归根结底,欧洲面临的将是对外战略上更为矛盾的美国,能否从欧洲自身利益出发,在不同议题上实施对盟友的区隔化处理将考验欧洲智慧。
肖茜 | 缓冲阀和润滑剂:中美求同存异、管控分歧离不开人文交流
两国领导人并授权双方团队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之上继续谈下去,开展对话沟通,为中美关系转折注入新的动力。
傅莹:超越地缘政治 寻求共同发展
中国人民真诚希望亚太乃至世界各国团结一致,共同探索应对新挑战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超越狭隘的地缘政治思维,以地区团结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合作推动全球复苏。
周波:所谓“美国领导的自由国际秩序”是子虚乌有,世界之美在于丰富多样
文章指出,所谓的 “自由国际秩序”对于现实世界缺乏解释力,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及日益增强的全球联系揭示,一种新的多元国际秩序正在孕育。中国论坛特此翻译并首发中文版,以飨读者。
傅莹:超越狭隘的地缘政治思维,亚洲处理分歧的方式提供了经验
傅莹呼吁,我们应该超越狭隘的地缘政治思维,以地区团结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张沱生:亚太地区秩序面临严峻挑战
然而近年来,世界局势变化的消极面也在亚太地区日益显露。无论是去全球化逆流、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再现,还是信息化及科学技术新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都给冷战结束后的亚太新秩序带来重大挑战,使其面临不进则退的风险。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