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5
»
人工智能的国际安全挑战及其治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不少评论将之看作是重塑国际格局的关键技术。而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相伴而来的是,大国对新一代颠覆性技术的主导地位竞争升温,超级大国力推军事智能化迭代不断加深军备竞赛程度。这一现实状况不免加深大国的生存恐惧和军备争优心理,给业已艰难的国际军控秩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文章对人工智能军事化冲击国际稳定的理论和政策争论、人工智能时代国际安全治理的规范演化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国际社会探索人工智能全球安全治理的进程中,出现了借鉴国际军控的经验教训、全面禁止致命性自主武器以及规范技术发展路径的多元主张。文章认为,多条路径主导和多元网络化发展的国际规范趋势导致不同的行为体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这决定了没有一种治理主张可以在短期内主导规范演进的过程。
李晨:1960年U-2事件,美苏冷战重要记忆
事件酿成外交危机,给双方缓和关系、管控竞争的努力造成重大冲击。
中美应当推进人工智能合作而非竞争
结合中美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顶层设计,两国下一阶段可以在伦理与安全治理、监管原则与共同标准、人才培养与交流三个领域探索合作。
翟崑:中国对外开放平台网络的发展与优化
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发展,以进博会为代表的各种旨在促进中国对外开放的平台兴起,发挥了内外融通的连接作用,形成中国对外开放的平台网络,服务对外开放战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孙成昊:乌克兰危机一周年,留给世界怎样的思考?
2月24日是乌克兰危机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各方围绕这场行动的争论、政策、行动从未间断。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部分国家的穿梭外交,还是久拖未决的战场局势,都未能让冲突方真正坐到谈判桌的两端,严肃地探讨如何停火止战、实现持久和平。
赵明昊:勿夸大中国对乌克兰危机影响力
乌克兰危机给中国外交带来的负面影响趋于上升。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美国和北约不应对中国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也不应仅仅从乌克兰危机的角度审视中俄关系。
苗争鸣:网络赋权北约亚太扩张演进路径及其影响
通过分析北约网络合作防御卓越中心等机构的具体行动,梳理其在网络空间亚太扩张态势、特征及对亚太权力格局的影响,能够为学界提供网络技术赋权北约塑造亚太权力格局的补充性解释。
朱锋:世界不会进入战略竞争时代
世界不会进入战略竞争时代,“中国力量”和“中国声音”是重要原因。
肖茜:如何让世界更安全?背离促对话重沟通传统的慕安会给不了答案
遗憾的是,此次会议却背离慕安会促进对话、重视沟通的传统,以意识形态划线,以美欧安全为名,行分裂世界之实,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安全问题。
傅莹:对2023年慕安会的三点印象
2023年2月19日,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落下帷幕。拜耶瑞彻霍夫(Bayerischer Hof)酒店门口的安检设备正被拆除,门外堆满了即将拉走的各种器械,我和团队一行人也收拾好行李赶赴机场。旅途中思考了与会期间得到的一些感受,写下来与读者分享。
姚云竹在慕安会上发言:核武器事关全人类存亡
在谈到当前全球的核武器问题时,姚云竹表示,在理解“核秩序”时,应该小心谨慎,不要认为是在“民主的核武器”与“专制的核武器”之间二选一,而是要思考核武器与整个人类之间的关系。
吴士存:在慕尼黑感受欧洲复杂对华心态
中国代表团、中国学者、中国议题和中国声音时隔3年再次回到慕安会会场,既是本次慕安会的亮点,也是中国利用这一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安全论坛阐述中国主张、展示中国形象和广结国际人脉的又一成功实践。
翟崑:“一带一路”的未来十年,唯变所适,系统调试
“唯变所适”和“系统调试”是指,在坚持初心的基础上,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的系统性调整。
达巍:智库“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给世界提供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不是专门挑好故事去讲,而是传递我们研究出来的真实观点。
翟崑:中菲关系攸关南海稳定与亚太和局
2022年底2023年初,越南领导人阮富仲和菲律宾新任总统小马科斯先后访华,形成一个促进中邻关系,稳定南海局面的外交活动小高潮。越南和菲律宾是南海问题的关键国家。
文晶:中国从双边和多边层面推进中非关系发展
中国外长前脚离走,欧美高官为何后脚就到?《长江新闻号》连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文晶,为您深入解读。
朱荣生 陈琪 | 美国对华人工智能政策 : 权力博弈还是安全驱动
世界主要大国愈益把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引发了科技竞争的政策辩论。
姚锦祥:2023年,中东和平发展之路面临考验
2022年,中东地区对话的气氛总体得以延续,在动荡中缓和成为地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虽给中东带来诸多变数,引发了对地区和平发展前景的忧虑,但并未造成结构性变化。中东国家谋求战略独立,探索自主发展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
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与中国外交
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外交的原则和目标做出了战略性论述,深刻回答了百年大变局下世界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世纪之问”,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指南。
房宁:政治学为什么需要田野调查?
田野政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主张,符合时代的要求,与当下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发展趋势相契合,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