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1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在京举办“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讨会”。会议邀请来自中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英国、俄罗斯、南非、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的三十余位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风险”“风险降级与建立信任措施”“人工智能在武装冲突中的应用及其影响”“迈向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治理”四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2025年10月15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2025中美二轨对话”交流活动成功举办。CISS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副院长方艾文(Evan Feigenbaum)共同主持。

10月14日,美国核安全管理代表团到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与CISS专家就美中核战略、核问题等进行交流讨论。

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产业和科研领域两份人工智能战略受到国际舆论关注。如何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竞争中不被中美拉开差距,已经成为欧盟当前优先考虑的议题。

9月9日夜间,约20架疑似俄罗斯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这一事件不仅加剧了波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也预示波兰在欧洲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变化。长期以来波兰作为北约东翼的重要成员,承担着捍卫欧洲安全防线的关键职能。但此次事件凸显了波兰从边缘角色成为俄乌冲突战略焦点的突进。

人工智能治理是实现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制度性支撑。目前较为通行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伦理与价值维度,关注基本伦理原则如安全性、透明性、公平性等;二是政策支持与市场激励维度,通过限制、塑造和激励等形式维护技术创新生态的多样性与可持续性;三是规制与标准维度,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风险识别等差异化监管措施。
8月21日,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FR)网站发表美国沃顿商学院可信人工智能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拉达·艾扬格·普拉姆(Radha Iyengar Plumb)及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技术与创新高级研究员迈克尔·C·霍罗威茨(Michael C. Horowitz)的文章《美国防部是否在延缓人工智能的应用》。文章认为,美国防部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进展过于缓慢。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推动军事能力变革的潜力,
9月2日,美国《外交事务》发表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加里·鲁格黑德(Gary Roughead)、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长玛丽丝·佩恩(Marise Payne)、英国前国防参谋长尼古拉斯·卡特(Nicholas Carter)和美国前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James Mattis)的合著文章《不要放弃AUKUS:重新致力于振兴同盟的理由》。文章认为AUKUS完全符合“美国优先”的战略目标,能够在
The CISS Podcast features conversations with experts from CISS Tsinghua, a research institute that analyz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issues based in Beijing. In the CISS Podcast, scholars and experts will address their thinking on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will also present China Forum series conducting one-on-one discussions with top-level officials, diplomats, well-known entrepreneurs, academics, and media experts from both China and abroad.

本文将从政策新特点、形成动因与实际影响三方面,分析特朗普第二任期移民政策的结构性转向及其对美国国家形象与周边关系的深远影响。

2025年10月9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举办第1期战略青年热点圆桌,主题为青年视角下的中美公众舆论。活动特别邀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21世纪中国中心”荣誉主任谢淑丽(Susan Shirk),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CISS主任达巍担任主讲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