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7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访问俄罗斯,为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HSE)举办的中俄学生暑校授课。本次暑校的主题是“全球多数的侧面:实践与叙事”,达巍为来自中俄两国的学生做了题为“多极化:挑战与机遇”的专题讲座。
2025年7月17日,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主办的“跨境水资源合作项目启动会暨澜湄观察网站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标志着澜湄观察平台正式启动。
7月2日至4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成功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以“共促世界和平与繁荣:共担、共享、共赢”为主题,设有四场大会讨论、十八场小组讨论。大会讨论的主题包括国际秩序与世界和平、泛安全化与全球安全困境、全球南方与世界和平繁荣、大国协调与冲突解决等。
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办。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肖茜出席大会相关活动,并应环球时报“环球圆桌对话”之邀,就AI国际治理等相关话题发表看法。
7月23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在《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发表英文评论文章“Why I am hopeful about US-China ties despite Trump’s tariff tangle”(面临特朗普的关税纠缠,为何我仍对中美关系抱有希望)
在全球秩序转型与全球治理“退潮”的当下,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面临着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中国在全球治理中遭遇的结构性挑战,包括国际秩序转型、国内治理与全球主张的差距、体制差异以及理念落地等问题,并探讨中国如何在困境中寻求突破,为全球治理贡献独特智慧,提升自身话语权,以更好地参与和引领全球事务。
6月18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刊登高级研究员戴维·埃德尔曼(R. David Edelman)等十位作者的文章《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未来五年中美关系》。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战略竞争、安全风险与技术发展三大维度重塑未来五年中美关系。
6月22日,美国《国家利益》刊发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的评论文章《特朗普开启战端:德黑兰将如何应对》,文章认为,特朗普政府6月21日对伊朗三处关键核设施实施空袭后,伊朗面临多重战略压力。
The CISS Podcast features conversations with experts from CISS Tsinghua, a research institute that analyz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issues based in Beijing. In the CISS Podcast, scholars and experts will address their thinking on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will also present China Forum series conducting one-on-one discussions with top-level officials, diplomats, well-known entrepreneurs, academics, and media experts from both China and 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