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德国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Bündnis Sahra Wagenknecht – Vernunft und Gerechtigkeit)副主席达格迪伦(Sevim Dagdelen)女士一行到访CISS
2025年9月9日,美军前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丹尼尔·立夫(Daniel Leaf)到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与CISS专家就中美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2025年9月5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举行2024-2025学年工作总结暨2025-2026换届竞选大会。
9月13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董汀于《中国日报》(China Daily)发表文章《人工智能的最大风险是什么?》(What 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 greatest risk?)。
初秋的里斯本,我在这里参加了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组织的“慕尼黑青年领袖”年会。面对大国竞争加剧、跨大西洋利益错位和防务体系压力,欧洲似乎被迫站在一个必须重新定义自身角色的十字路口。
2025年9月9日,第二届金融评论亚洲峰会(Financial Review Asia Summit)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会议由《澳大利亚金融评论》(AFR)和澳大利亚亚洲协会(Asia Society Australia)联合举办,邀请亚洲和澳大利亚政商两界知名人士出席,探讨亚洲面临的发展机遇,评估地缘政治变动带来的商业风险。中国前驻英国、澳大利亚大使傅莹应邀参会发表演讲,并与AFR北亚记者杰西
7月28日,美国《国家法律评论》网站发布信息隐私专家约瑟夫·拉扎罗蒂(Joseph J. Lazzarotti)等人的文章《白宫发布〈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创新、基础设施与全球人工智能领导力战略框架》。文章认为,该计划旨在通过投资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国际外交与安全巩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延续“促创新”政策导向,通过优化现有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发展。
7月28日,美国《外交事务》刊发乔治城大学沃尔什外交学院教授丹尼尔·拜曼(Daniel Byman)的文章《尚未到来的起义》。文章认为,以色列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后发动全面进攻加沙、扩大约旦河西岸行动、跨境打击也门胡塞武装及黎巴嫩真主党目标、空袭伊朗核设施等多项军事行动,这本应引爆新一轮恐怖袭击却意外导致恐袭骤减。
近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传递“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中国声音。针对这场重要外交活动,CISS专家先后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发表自己的看法。
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第25次峰会在天津举行。北京对话特约专家、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赵华胜为北京对话独家撰文,以历史回顾与亲历见闻交织的笔触,勾勒出上合组织从“中苏边界谈判”起步,经“上海五国”机制,到2001年正式成立并不断发展的轨迹。文章以第一手视角展现峰会外交细节,串联出“上海精神”的生成与演进。回望25年,上合组织已由安全互信扩展到经济合作与全球治理,成长为全球南方的重要
The CISS Podcast features conversations with experts from CISS Tsinghua, a research institute that analyz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issues based in Beijing. In the CISS Podcast, scholars and experts will address their thinking on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will also present China Forum series conducting one-on-one discussions with top-level officials, diplomats, well-known entrepreneurs, academics, and media experts from both China and abroad.
2025年9月12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成功举办第26期读书会。本次活动特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非驻校高级研究员、美国外交政策协会荣誉会士、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外聘研究员柯保罗博士(Dr. Paul G. Clifford),就“中国现代物流:突破性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演讲与深入交流。
从发表就职演说至今,特朗普2.0任期基本延续其1.0时期的能源主张,继续推行繁荣化石能源发展与限制清洁能源发展并行的“能源主导战略”。[1]伴随近期《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等多项政策发布,一场针对清洁能源“极端而疯狂的战争”论调高涨[2],有观点认为这将使得中国在争夺未来全球能源主导权中更加领先[3],甚至将其批为“让中国再次伟大的战略自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