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27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中关系未来”项目(Penn Project on the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在京联合举办“2025新生代学者中美关系对话”。 中美两国4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围绕国家安全、科研教育、气候环境、全球治理、经济贸易等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6月26日上午,活动正式开始,CISS主任达巍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中关系未来”项目主任马瑞欣(Neysun Mahboubi)致欢迎辞。达巍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表示“新生代学者中美关系对话”已成为双方年度交流活动。他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诸多挑战,学术交流尤显珍贵,此次跨学科对话有助于增进中美理解与合作。马瑞欣回顾了双方合作历程,表示沟通与信任促成了当前富有成果的交流。他感谢CISS团队的大力支持,并期待本次活动能为中美学术对话注入更多活力。
中美两国专家首先就“国家安全”议题开展讨论,围绕国家安全概念以及台海局势、中美战略互信等热点问题展开交流,认为中美双方应加强危机管控,提升战略沟通水平,避免误判与冲突,推动中美关系回归理性合作的轨道。
26日午间,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缉思发表主题演讲。他结合自身与美国交往的亲身经历,分析了中美关系中的认知差异与人文基础。他指出,中美应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以包容、平等的心态开展交流,相互尊重。
26日下午,在“科研教育”议题研讨中,双方专家学者就学术交流的可持续性、高等教育合作机制、青年人才流动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均认为,应共同构建更加稳健、公正学术交流机制,增进人心的沟通,拉紧中美人文交流纽带。
在“气候环境”议题研讨中,双方专家学者就气候治理合作、绿色转型发展以及国家间气候协作等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美具有互补优势的重要合作领域,中美应积极探索多边与双边协同机制,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信心。
27日上午,在“全球治理”议题研讨中,双方围绕人权标准的适用逻辑、公共产品供给、治理话语权等方面展开讨论,认为中美应加强在人道援助、全球卫生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重建多边主义信任基础,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包容、均衡的方向发展。
在“经济贸易”议题研讨中,双方专家学者围绕中美宏观政策协调、产业链韧性、投资环境等话题展开研讨。双方一致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基础深厚,两国应致力于务实协商与利益平衡,在技术合作、绿色转型与区域发展等方向寻找新的契合点,构建健康、稳定、可预期的经贸关系。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乔治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福坦莫大学、雪城大学、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等共20余家中美两国高校、智库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此次会议交流。双方与会学者高度评价此次会议,普遍认为在当前大国博弈加剧、地区冲突不断的国际背景下,举办此次交流对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双方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务实、深入的讨论与对话,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学者力量。
撰稿:韩自昂
审核:国佳、郭铭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