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2
»
拜登任内美欧同盟协调的演进及其对华影响
拜登任内的美欧同盟关系得到一定程度修复,双方在政策协调上取得部分成果,呈现一系列新特征。一方面,拜登政府采取应对乌克兰危机和实施大国竞争的“双线并举”政策,希望将欧洲纳入制衡中俄的战略轨道。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洲在各领域遭受严重冲击,对美国依赖加深,美国也将部分精力和资源转向欧洲,欧洲对美国的政策影响力亦有所上升。美欧协调的状态和效果受到同盟管理方式、实力对比变化以及同盟内部因素的塑造。美欧试图将地区危机渲染为与中俄的阵营式对抗,美欧同盟协调也将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导致中国在经贸、安全和意识形态等领域面临更大挑战。同时,美欧对俄和对华问题的战略考量不同,其涉华政策协调依然有其局限性。面对美欧同盟协调演进的新动向,中国应保持警惕并积极运筹中美欧关系,构建和塑造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
姚锦祥:土耳其地方选举结果或加剧内部政治博弈
结果显示,总统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遭到严重“挫败”,土耳其政治格局似乎正在出现微妙变化。
赵可金:中国全球战略传播中“哑嗓子”问题及其对策
新时代我国的全球战略传播应聚焦解决“哑嗓子”问题,着眼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的大视野,坚持守正创新的指导方针,从战略上明确积极争取中间地带对我国支持的重点,立足打赢舆论斗争的持久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丨薛澜:人工智能面临治理挑战
从人工智能治理的角度来看,有以下五个挑战。
鲁传颖:欧盟推出全球首部AI法案,会形成效应还是陷阱?
陈琪:眺望安全、和平、发展与繁荣的未来
进入后冷战时代的国际社会正处在过去40年来最为分裂的时期,日益破碎和集团化的全球治理滋生着深刻的分歧和不满,经济增长的放缓折射着全球化乐观主义精神的退潮,而持续延宕的俄乌冲突和巴以危机显示了地缘政治紧张矛盾的无解僵局,如此种种既表明了国际社会的焦虑和无力感,又释放了对动荡世界中稳定性的负责任领导力的一丝呼唤。
赵可金:单一文明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
在数千年的文明演进历程中,人类从未放弃对自己“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追问。
吴士存谈中美关系、慕安会和近期南海局势
吴士存,就中美关系、慕尼黑安全会议、以及近期南海局势进行深入探讨。中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逸伦主持本次访谈
薛澜:发展人工智能,为何要装好刹车再上路
实现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难在何处?人类真的需要经历一场危机才能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吗?怎样帮助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不掉队?近日,就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薛澜。
安刚:当“时代转折”遇上“百年变局”
虽然“百年变局”判断的格局是全球性的,而非像“时代转折”那样更多出于区域主义和本土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有相通之处。这些共同或相通的语言足以超越分歧绘出合作的底色。
薛澜:企业创新最怕的是政策发生方向性变化
中小企业是创新的源泉,而大企业做了更大程度上的商业推广。
朱锋:正视问题,实现中国更好未来的战略研究
战略研究的本质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如何回避风险?第二,如何有效、合理、科学地运用各种国家力量和社会筹码。第三,如何稳中求进。
吴士存:在更多“走出去”中加强中国话语构建
虽然今年慕安会涉及中国的议题少于往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慕安会对中国的“关注度”下降,也不意味着中国面临的国际话语环境已经明显改善。
鲁传颖:客观评估中美 AI 发展为何如此重要
只有依据自身利益制定独立于美国的科技政策,欧洲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所追求的技术主权。不过,美国显然还会不断从外交、安全等方面向欧洲施压,进而成为中欧加强人工智能合作的障碍。对此,中欧双方都应加以提防并探索更多双赢合作。
阎学通:国际关系学科建设需要国际化
笔者相信,国际关系专业的内在动力会使我国的该学科建设重新恢复国际化的方向。
翟崑:推进区域国别学规范性发展
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自2022年9月首次被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以来,已走过了最初的学科探索阶段。2024年1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以下简称《学科专业简介》)发布,对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涵及学科范围进一步作出明确划分和界定。
傅莹:倡导共同安全 避免“双输”困局
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世界其他地区,要有效维护安全稳定,都应坚持共同安全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
中国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注入新能量——《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解读
国际社会日益关切如何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成果的同时,采取必要措施以降低相关道德伦理和安全风险,呼吁提高对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议题的重视程度。尽管国际社会认识到推动这一全球治理议题的紧迫性,但是相关治理进程依然缓慢。
翟崑:构建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学术共同体
自加强“一带一路”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倡议发布以来,成为学术界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亮点。该倡议旨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学术界的智慧和力量。构建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学术共同体将为“一带一路”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肖茜:在慕安会感受欧美AI治理的协调与分歧
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持续发展,世界各国不仅要在如何发展技术和如何监管技术中取得艰难平衡,同时也需要在不可避免的竞争和不可或缺的合作中找到平衡点。而在应对这些问题上,对话永远要优于对抗,合作必将超越竞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