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苏世民书院院长、教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新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仅依靠传统的增长模式已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而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动力。第二,创新能够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收益。第三,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密切相关。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科技发展主要依靠引进外资和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逐渐意识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至关重要。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逐渐认识到自主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开始于1995年。1995年,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科技和教育密切相关,奠定了后续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国家全面推动各领域高新科技发展,科技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开始于2006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中国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一阶段国家开始强调自主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上取得了进展。
第四阶段始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研发投入位居全球第二,科技论文和专利申请数量均为全球第一。然而,中国创新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第一,原创性成果和核心技术方面存在不足。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原创性、基础性科学成果较少;在关键核心领域,如芯片和基础软件,中国仍依靠进口,亟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二,科技与经济未形成深度结合,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不足。第三,中国在国际竞争力和价值链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压力中,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中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一书提出了创新发展的中国模式和未来战略走向,强调构建以思想引领、政府主导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关键。同时,市场的效能也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区应加强创新高地的建设,形成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创新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是人力资源的整合与经济模式的创新,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在国际合作方面,科技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中国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科技合作,分享技术与经验,推动共赢发展。
科技创新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只有推动中国的创新发展,才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2024年8月9日首发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