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锦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当前的危机正处在快速累积的过程当中,为了避免其向无可挽回的方向发展,外交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主要大国需要增强对伊朗和以色列的工作力度,呼吁两国保持克制,避免对抗不断升级。还要把握时间窗口,尽快推动加沙停火与和谈,为未来的和平进程走好关键的第一步
近日,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突然遇刺,引发地区局势严重恶化。哈马斯内部出现了权力结构调整,伊朗誓言将报复以色列。那么,未来危机将如何演化,会引发新一轮的地区全面冲突吗?
伊朗誓言反击但冲突可控
虽然尚未有人宣布对哈尼亚遇刺的事件负责,但伊朗已将其定性为以色列所策划的刺杀行动。结合当前伊朗的舆论宣传和军事调动,其对以色列展开报复行动应该是必然的。很多国家都针对黎巴嫩、以色列或伊朗发布了安全提醒,凸显出当前危险的迫在眉睫、一触即发。伊朗可能会从其境内对以色列发动直接打击,并且调动抗以联盟“抵抗之弧”的其他成员,同步对以色列发起军事行动,增强反击效果和震慑力。但外界普遍担忧的是,伊朗与以色列能否控制冲突的规模,是否会进一步扩大为席卷全地区的大规模冲突呢?
伊朗目前的表态较为理性。伊朗方面认为,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不能对这次暗杀置之不理,但也强调不希望这场冲突扩大化。一方面,这符合伊朗改革派新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外交政策,佩泽希齐扬希望构建起一个和平和解的国家形象,而不愿将伊朗形塑成为一个麻烦制造者。另一方面,伊朗还希望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上,改善自己在地区和国际的处境,并不愿卷入一场耗资巨大的冲突当中。伊朗方面认为,以色列此次只是在“战略失败”前提下所取得的一场“战术胜利”而已,无须过度反应。因此,总体上来看,这次的冲突应该与今年4月份的伊以对抗较为类似,规模会适度扩大,但仍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巴以和谈面临新变数
不过,虽然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大体可控,但这次针对哈马斯领导人的暗杀事件,还是对巴以和谈进程带来影响。实际上,无论是之前拜登提出的“三步走”停火方案,还是前不久巴勒斯坦各派别在中国所达成的《北京宣言》,都是为走向和谈和解所作出的努力。但哈尼亚遇刺之后,短期之内和谈的气氛已经被破坏。无论是哈马斯,还是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等关键的斡旋方,在推动和谈的动力上可能都会稍显不足,其与以色列的互信已经受损。
而就在8月6日,哈马斯也完成了权力格局的重组,辛瓦尔成为了哈马斯政治局的新领导人。一般认为,辛瓦尔属于哈马斯内部的强硬派,而他也被视作去年10月7日对以军事行动的主要策划者。他的上台,可能意味着哈马斯在对话上的意愿进一步下降,而以色列也很快作出了将其“消灭”的严厉警告。
此外,从以色列的角度看,其主要目标似乎也是将当前的冲突延续下去。从内塔尼亚胡前段时间在美国国会的演讲即可看出,他在加沙的军事目标仍未完成,军事行动也不会停止。更重要的是,他似乎对特朗普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重返执政抱有相当大的期待。因此,对他来说,如果将战事拖延至美国大选之后,或许能使他获得更好的谈判结果。
未来美以伊对抗存在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中东地区的几次危机表明,加沙危机已经远远超过了加沙本身,正逐步扩大成为伊朗与以色列,甚至伊朗与美国之间的对抗与冲突。4月份的伊以冲突渡过之后,8月份的新一轮冲突可能也会稳定可控。但问题在于,未来这类的冲突可能会频繁发生,如果美国更加反伊亲以的共和党政府上台,则可能会更加深度地介入伊以冲突,届时局面能否可控,恐怕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令人尤为沮丧的是,伊朗改革派总统上台之后,本来对推动地区缓和、改善与西方关系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但此轮冲突之后,可能会大大牵制佩泽希齐扬的未来施政。由于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对抗氛围上升,未来伊斯兰革命卫队或许会在伊朗的外交政策当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因此,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如何尽快缓和局势并且推进与伊朗新政府的对话,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方向。
当前的危机正处在快速累积的过程当中,为了避免其向无可挽回的方向发展,外交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一方面,主要大国需要增强对伊朗和以色列的工作力度,呼吁两国保持克制,避免对抗不断升级。另一方面,还要把握时间窗口,加大国际舆论施压,尽快推动加沙停火与和谈,为未来的和平进程走好关键的第一步,也切实履行国际社会应有的责任。
本文2024年8月11日首发于《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