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3
»
中美人工智能对话需要更多利益攸关方
只有吸纳多元利益主体,深化国际合作,中美两国才能引领构建稳健、安全且道德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并惠及世界。
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基于技术特性与议题属性的分析
为构建具有包容性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机制,本文提出原则先行、分类敏捷、中间连接以及技术自治等治理思路,以启发国际社会各方参与主体的思考与行动。
吴士存:菲政府否认“君子协定”违背诚信原则,也违背国际法
菲政府背弃中菲间曾就海上管控达成的“君子协议”,这既是菲当前政府毫无诚信的表现,也是违反国际法的。2006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公布的《适用于能够产生法律义务国家单方面声明的指导原则》就明确指出,公开作出并表示愿意接受约束的声明(无论是口头的还是文字的)可具有产生法律义务的效力。
鲁传颖: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目标、挑战与中国方案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大国,中国及时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策略与力量:商业主体在人工智能军事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
国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与商业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弥补传统国防工业系统中的短板、激发军事系统活力的同时,引导商业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二者和谐互动,共同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做出贡献。
薛澜:数据之于数字经济,正如当年石油之于制造业
在数字经济中,数据发挥重要作用,现在已经成为重塑全球数字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姚锦祥:执意进攻拉法,以色列为何如此强势?
5月6日,就在加沙危机前途未明之际,哈马斯突然宣布同意埃及和卡塔尔提出的停火提议。与此同时,以色列则表示它将继续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要求拉法居民尽快撤离。两相比较之下,似乎再度暴露出以方在加沙的真实军事目的,并使得巴方在国际舆论中的主动性显著增强。
陈琪:如何认识和应对美欧对华电动车调查
在国际贸易规范退化的重要关头,我国政府与电动车企业更应肩负大国担当,秉持公平开放、合作共赢理念,为国际经贸合作与全球经济复苏创造动力。
张沱生:国际秩序走向与中国的战略抉择
近年来,在国际形势出现巨大变化的强烈冲击与挑战下,冷战结束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出现严重动摇与失序。未来,现存国际秩序是重获生机还是趋向瓦解,将主要取决于大国的战略抉择。
薛澜: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治理
薛澜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治理、面临的挑战、未来的方向等方面出发,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治理”这一主题的思考。
阎学通:数字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方向
2024年4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保守智库多瑙河研究所(Danube Institute)发表了关于“反全球化和中国外交政策”的演讲,谈论了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三大因素,即中美战略竞争、反全球化趋势以及数字经济进步,以及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阎学通教授认为,中国政府完全意识到了当前时代潮流的变化,认识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中国发展面临的各种负面因素,所以仍然主张对外开放、推进国际合作,反对并阻止冷战。中国也非常清楚当前大国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技术的创新,从而反对美国发起的意识形态对抗。以下是阎学通教授演讲主要内容。
翟崑:走向开放包容的东亚——区域国别学与“一带一路”研究
2024年4月20日,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山大国际观察”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进行了专访,围绕区域国别学、东南亚研究、“一带一路”问题等话题聆听翟崑教授的真知灼见。本文对专访内容进行回顾。
美国950亿美元外援对乌克兰和跨大西洋关系有何影响?
“特朗普方案”或许能够实现暂时的和平,却难以解决欧洲整体安全架构面临的挑战。
东盟数字地缘政治的战略构想与实施路径
通过合作、制约与制衡等策略,改变东盟在这些关键节点中的劣势地位,从而真正提升东盟在数字空间中的地位,实现东盟的数字中心性。
赵明昊:对“全球南方”问题的冷思考
中国需把握全球南方持续升温带来的机遇,认清全球南方自身面临的难题及其“非西方但不反西方”的务实主义取向,努力实现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提质增效。
余翔:重回金本位呼声再起?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美元是信用货币的本质更加一览无余,黄金依然是硬通货。
对人工智能火热发展的冷思考
要推动实现“AI为了人类”的目标,就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确立“全球人工智能”的意识和行动,推动技术进步与赋能、防风险和国际规范制定的统筹并进、相得益彰。
拜登任内美欧同盟协调的演进及其对华影响
拜登任内的美欧同盟关系得到一定程度修复,双方在政策协调上取得部分成果,呈现一系列新特征。一方面,拜登政府采取应对乌克兰危机和实施大国竞争的“双线并举”政策,希望将欧洲纳入制衡中俄的战略轨道。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洲在各领域遭受严重冲击,对美国依赖加深,美国也将部分精力和资源转向欧洲,欧洲对美国的政策影响力亦有所上升。美欧协调的状态和效果受到同盟管理方式、实力对比变化以及同盟内部因素的塑造。美欧试图将地区危机渲染为与中俄的阵营式对抗,美欧同盟协调也将对中国产生深刻影响,导致中国在经贸、安全和意识形态等领域面临更大挑战。同时,美欧对俄和对华问题的战略考量不同,其涉华政策协调依然有其局限性。面对美欧同盟协调演进的新动向,中国应保持警惕并积极运筹中美欧关系,构建和塑造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
姚锦祥:土耳其地方选举结果或加剧内部政治博弈
结果显示,总统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遭到严重“挫败”,土耳其政治格局似乎正在出现微妙变化。
赵可金:中国全球战略传播中“哑嗓子”问题及其对策
新时代我国的全球战略传播应聚焦解决“哑嗓子”问题,着眼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的大视野,坚持守正创新的指导方针,从战略上明确积极争取中间地带对我国支持的重点,立足打赢舆论斗争的持久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