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黄仁伟:一带一路”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
疫情加重世界经济衰退是“一带一路”项目进度放慢和部分停顿的直接原因。疫情导致的隔离和航空运输锐减,大批援外工程技术和劳务人员难以返回施工项目和园区企业。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中断,沿线产业园区订单减少、开工不足。
听傅莹讲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背后的故事
我事后想,如果在走向发布台的最后一刻听到突发事件的消息,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构想出能让媒体和公众满意的回答,是很困难的。有了这次的“意外”,我和团队更加重视关注发布会之前24小时的突发事件,尽可能对任何新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和准备。
卞永祖:从进出口数据看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经过三十多年经济全球化发展,依靠市场的力量,将各国纳入了统一的供应链、价值链,全球也形成了一张大型的上下游企业组成的网络。中国作为制造业中心,已经深度的嵌入到这种网络中,其主要的标志就是进出口得以快速增长,中国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矿产和能源以及各种零配件,然后组装成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由此中国也成为了直接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全球十大港口中有七个是中国港口。可以看出,贸易的紧密程度可以反映国家之间供应链的紧密程度。日本、韩国、美国、欧盟、东盟一直是中国排名靠前的贸易伙伴,所以中国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紧密程度也最高。比如,2019年华为从日本、韩国、美国的采购额都在百亿美元左右,可以看出,华为作为一个大型跨国企业,跟上述三国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供应链关系。
人工智能安全:未来战争的风险与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推动人类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然而,人工智能技术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从无人驾驶汽车撞人到自主武器杀人,从脑机接口打造超级人类到人工智能自我复制,人工智能真的安全吗?特别是人工智能应用到军事领域,世界是否会陷入可怕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而导致人工智能失控?
周波:中国的抗疫援助不是为了争当全球霸主
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国的表现可不像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据报道,目前中国已经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各种医疗援助,并向12个国家派遣了共计14支专业医疗团队。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表示,截止到4月29日,中国向美国提供的口罩已经达到人均14只。
世界主要大国生物安全战略研究——英国篇
2018年7月30日,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卫生和社会福利部以及内政部联合发布《英国生物安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文件”)。文件认为,重大疾病暴发会威胁生命安全,造成公共服务和经济的中断,无论是自然发生的疫情,如大流行性流感或新出现的传染病等,还是由于科学或工业设施的意外泄漏或蓄意的生物攻击而导致的疾病,都是任何社会面临的最高风险之一。流行病的威胁不受国际边界的限制,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一个国家出现的疾病可能很快成为全球威胁,破坏本已脆弱的地区稳定。
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何去何从
2020年4月16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行战略与安全周末论坛第10期——“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产业链安全与稳定”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和学术委员陈小工、姚云竹共同主持,中心学术委员、研究员以及特邀嘉宾20余人与会并发言。研讨会就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已经和即将产生的影响、中国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赵明昊:美国在阿富汗的“国家建设”缘何失败
阿富汗是美国在“全球反恐战争”背景下实施“国家建设”的主要对象。基于考察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的相关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可以认为美国在阿富汗展开的“国家建设”缺乏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连贯明确的战略,很多政策相互矛盾,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在政策执行和机构协调等方面问题重重。美国在阿富汗的安全重建受到“反恐”和“反叛乱”军事行动的主导,削弱了阿富汗社会和普通民众的安全感,重建援助的“军事化”问题突出。在政治重建方面,美国不顾北方联盟和部分国家的反对,在阿富汗推行总统制,这一选择与阿富汗政治传统和文化不相适应。美国绕开阿富汗中央政府进行援助导致出现“平行政府”,破坏了中央政府权威。在经济重建方面出现“双重寄生体制”,对农业和乡村地区的发展支持严重不足,难以有效应对毒品经济问题。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高估了中亚国家与阿富汗的一体性,也缺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投入。根本而言,美国在阿富汗的“国家建设”缺乏道义基础,难以获得阿富汗民众的支持,与阿富汗政府倡导的“阿人所有、阿人主导”的和解进程存在诸多冲突,彰显了美国权力的傲慢及其“自由主义霸权”战略的深刻困境。
世界主要大国生物安全战略研究——日本篇
日本在生物安全领域立法主要采取以专门立法为主,其他行政规章制度为辅的立法模式,以此对生物安全进行规范。在生物安全战略的议程上,日本政府十分注重生物安全的民生项目和两用技术研究,创立了多个执行部门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日本政府也越来越注重战略安全领域的生物安全规划。
世界主要大国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俄罗斯篇
由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生物安全的影响,俄罗斯在生物安全战略制定方面特别重视生物安全风险的监测与生物恐怖袭击的防范,包括组建地区性跨部门机构对生物病原体进行实验诊断与鉴别,强调拥有现代化的装备和诊断测试系统,重点防御生物恐怖主义。
世界主要大国生物安全战略研究——美国篇
新冠病毒疫情的大流行已成为今年最主要的国际事件,也对几乎所有国家的生物安全治理机制造成严重冲击。当下,国际生物安全形势总体上处于从相对温和向相对严峻转变的过渡期,安全的总体战略态势呈现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威胁的范围无边界且全球化,威胁的来源多样化,威胁的持续时间更长等。
陈琪:全球新冠疫情对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判断,是基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对外部环境趋势变化的深刻认识。
美苏合作根除天花的启示
天花病毒是历史上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病毒之一。天花传染性较强,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死亡率可以达到25%以上,而在某些地区甚至可以达到90%。人一经感染上天花病毒,就难以治愈。曾经肆虐的天花疫情导致人类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人口消减,被史学家称为与枪炮比肩的种族屠杀武器。
疫情下的中东形势变迁
截至目前,所有中东国家均已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伊朗、土耳其、以色列三国突破万例,已成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中东形势长期动荡不安,这次疫情一方面弱化了地缘对抗态势,为长期以来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窗口;另一方面制造了一些新的矛盾与对立,特别是为恐怖组织提供了生存空间。中东整体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王缉思:当代世界的身份政治和“文明冲突”
只有理解“身份政治”(或称“认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才能真正把握当代世界政治的真谛。相同的身份,如阶级、国家、种族、民族、宗教等等,是把人们组织、凝聚在一起的重要力量。
卞永祖:外贸受阻、投资受制 后疫情时代怎么办?
日前北大科技园公司的16亿元债券违约,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抛开北大系公司的是是非非,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信息可能更值得深思。这个事件是否说明传统的投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达巍:面对全球危机,合作是唯一选项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至今,不仅是自1918年“大流感”之后,百年来人类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也不仅仅是冷战结束后继“9·11”事件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又一次重大国际安全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危机”。
陈小工:新冠疫情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此次新冠疫情对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目前看,要彻底战胜它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它对全球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疫情的发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进行预测,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国际政治的发展进行预测。近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采访了12位政治学领域的“全球顶尖思想家”,请他们对世界秩序何去何从作出判断。除这些专家外,还有不少国内外的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发表对世界发展趋势的看法,有一些看法的历史跨度还非常大。
王振民:大灾之中的省思——历史和现实中的瘟疫,以及我们怎么办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及其带来的焦虑情绪在世界多国蔓延,其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或将面临同疫情打“持久战”的“新常态”。从更宏观的历史视角来看,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我们哪些方面的思考?我们又该如何适应这样的“新常态”?
傅莹: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提升话语权
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更加敏锐、更加充分地把握时代变化赋予的机会和条件,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既有助于增强我们自身话语的主动权和影响力,也有助于推动国际舆论更为真实、均衡地反映世界发展趋向。 一个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扩大开放的中国,一个矢志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国,不愁没有好的国际口碑。
«
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