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周波:中国可以为了台湾问题将其他一切置之度外
编者按:8月11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应邀为《南华早报》撰写评论。他认为,中国从军事到外交的一系列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可以为了台湾问题将其他一切置之度外。佩洛西窜访台湾,不仅给了北京加大统一努力的动力和机会,也意想不到地改变了台海现状,结果对中国有利。
朱锋:美国须立即停止掏空“一中政策”
拜登政府应立即停止对台湾问题的操弄,重回尊重中国主权和内政的实质性“一中政策”上来。这是稳定中美关系不可回避的前提。
赵明昊:美国的“芯片焦虑”与对华竞争
对于美国战略精英而言,“芯片法案”的通过对于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也是确保21世纪美国全球领导地位所必需的。
朱锋︱佩洛西窜访台湾:美国政府难逃其责
减小“佩洛西恶果”,该是美国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陈琪:佩洛西窜访得逞一时 中美博弈转向有利于中国
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看来,佩洛西“政治冒险得逞”只是一时,中方的系列军事外交反制行动,国际社会对中方的支持和美国舆论对佩洛西的批评,表明台海局势和中美博弈局面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周波:佩洛西访台不计后果
针对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2日至3日到访中国台湾,中国政府做出了强势的回应。中国大陆暂停进口部分台湾产品,中国人民解放军从8月4日开始环绕台湾开展实弹军事演习。就在佩洛西结束访台当天,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大校接受了中美聚焦主持人周柳建成(James Chau)的视频专访,就她此访对中美关系可能的根本性改变以及对全球秩序造成的可能后果进行了分析。
朱锋:环岛军演完全跳出了所谓“海峡中线”
佩洛西到台湾窜访,反映了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言行上完全的不一致。
樊吉社:美国对华认知的傲慢与偏见
种种抹黑中国的论调不断花样翻新,其炮制手法和背后用心却如出一辙,只不过是美式对华“傲慢与偏见”的最新表现,根本阻挡不了中国的前进脚步。
王缉思:有人总想把中美拉入战火,“中美发生战争”言论不能再扩大了
在小组讨论中,王缉思教授就眼下的中美关系提出了“恢复和增进正常外交往来;想办法避免战争;继续发展经贸关系和科技交流”三点希望,并就美国对华政策、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民众与政府的发声、中国在俄乌战争的立场对美国的影响、同第三方国家的关系等问题作出自己的答复。
周波接受美国NBC采访谈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
近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就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发表看法。采访于当地时间7月2日在NBC早间新闻节目《早安,乔》(Morning Joe)播出。
赵明昊:中美博弈催化中国周边外交变局
美国方面展现出俄乌冲突下仍将锚定印太地区的战略决心,这将对中国的周边外交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
黄仁伟:中美战略相持阶段可能长达30年
“战略相持阶段”概念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论持久战》中创造的。他提出,抗日战争包括日本的战略进攻、中国与日本的战略相持、中国的战略反攻这三个阶段。本文借用这一概念来表述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樊吉社:美国对付中国招数多样,一体化威慑如何防范?
从现在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大概进入了一个真正通过双边互动、摩擦、碰撞去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阶段。
刁大明:中国的里程碑 美国的“现形记”
疫情防控是中国成就的里程碑,更是美国衰败的“现形记”,中美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异有目共睹。
孙成昊: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为何成为“文献回顾”?
对华政策在当前拜登政府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赵明昊:审慎精巧应对与美“战略相持”
白宫日前宣布,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及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将于本周内率团访问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这三个太平洋岛国。美国欲借此举推动“印太战略”向南太地区辐射,针对中国的意味很浓。这是美国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的又一动作。
赵可金:读懂中美文化基因,走出误解“沉默螺旋”
自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发生深刻调整。美国逐步改变对华接触战略,代之以战略竞争,确立“全政府对华战略”。拜登政府继续将中国明确为“最严峻竞争者”,将中美竞争界定为“长期竞争”。今年2月,拜登政府发布印太战略报告,明确对华战略竞争的路线图,进一步加强“美国盟伴体系”,包括“五眼联盟”“四边机制”“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以及双边军事同盟。同时,在美国即将出台的“印太经济框架”中,仍以排除中国大陆为战略导向,通过加强与印太国家的合作,确保美国在经贸领域领先地位。
达巍:中美如何“再破冰”:“上海公报”五十周年的启示
50年前的1972年2月21日到28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两国于2月28日共同发表了《上海公报》。今天人们回顾那段历史并再读《上海公报》时,讨论较多的是其对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重大意义,这无疑是正确的。不过,《上海公报》更宏大的意义,则在于其体现出的国际格局与大国战略之间的互动。
胡波:中美海上危机管理的现有机制
近年来,随着中美军事竞争的加剧,双方都认为要加强海上危机管理,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元首视频对话中也多次强调要加强竞争的管控。在推动取得新的进展之前,梳理中美海上危机管理的已有机制非常必要。
章百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正式开始。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当时,中方对尼克松的接待是高规格的,礼数周全、安排缜密,基调是不卑不亢。在北京似乎平静的气氛中,人们能感觉到,一个巨大的变化发生了,中美两国长达22年的对峙与隔绝终于结束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