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锋:​中美关系,在变局中求索大国相处之道

2023-01-11

朱锋: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

2022年已经翻篇,世界动荡新变局正在不断走向深化。回顾2022年的世界政治,除了乌克兰危机之外,中美关系在美国所框定的“战略竞争”进程中不断走低,甚至恶化,无疑是这一年最大的被关注点。拜登政府在进入执政第二年之后,其对华政策进一步成型,“竞争、冲突、合作”三合一已经成为拜登政府进一步打压中国、提升美国竞争力、企图重新拉开美中力量对比差距的结构性战略。

微信图片_20230115143717.jpg

2022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出席美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峰会,双方决定将美国与东盟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拜登政府多管齐下的遏华举措

2022年的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乌克兰危机没有转移美国对中国的全方位战略关注,美国继续锁定中国为其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10月拜登政府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更是恫言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既有意图、又有能力颠覆现有国际秩序”的国家。

针对中国而炮制的“印太战略”已经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核心方案,“印太”地区也成为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和经贸关系重塑战略布局的中心。为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同盟与安全体系不仅从冷战后长期保持的以双边同盟为基础的“轴—辅体系”转向同盟与安全伙伴关系的“小多边”叠加结构,而且更将美国“后冷战时代”针对主要区域热点国家的“延伸性威慑”转向“综合性威慑”。美国大力加强在亚太地区和中国周边的军力部署,目的都是为了在外交和安全上遏制中国。

美国推进美英加澳新“五眼联盟”、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建设,其主导的西方七国集团(G7)峰会和外长会议更是屡屡在声明中指责中国。结果是,美国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官员已经毫不掩饰地表达要遏制和打击中国的意图。2022年12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在加利福尼亚帕姆代尔机场参加新一代战略轰炸机B-21亮相仪式时明确表示,这是“美国式的威慑”,并把B-21称作“杜立特式突袭者”(杜立特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驾机袭击日本本土的美军飞行员)。《华尔街日报》随后报道说,B-21新战机是华盛顿遏制中国的“核心元素”,其设计目标就是为了“击败北京迅速增长的网络、空间与核力量”。

其次,美国对华科技战、贸易战、信息战、媒体战、文教战等“霸凌主义”打压行动进一步升级。在科技领域,拜登政府的部署已经突破了2021年其执政初期所规划的“小院高墙”模式,对华高科技研究和高端制造业的制裁、禁运甚至封锁成为美国打压中国随时准备出手的“巨矛”。美国不仅对美中原本正常的经贸和科技合作关系采取越发严厉和排斥性的“泛安全化”制裁措施,更是力压欧洲、日本、韩国与美国一道对华联合实施芯片和高端半导体产品、配件、设计软件和制造材料的断供与封锁。日本和荷兰原则上同意与美国一起加强对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机器的管控。美国还在组织“美日韩台芯片联盟”(Chip4),要让这四方的高端芯片公司全面对中国断供14~17纳米芯片设计和制造设备、软件和成品。美国的目的就是要对中国芯片制造业施加近乎全面的封锁。

微信图片_20230115143723.jpg

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

美国除了寻求高科技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与中国脱钩外,更是升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蛮横行动,动辄将数十家中国国有和民营企业列入实体制裁清单,禁止它们同美国企业有任何业务上的往来,对这些企业关上美国市场的大门。同时,拜登政府全力吸引德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高科技企业向美国进行产业转移,大力推进美国在高科技产品制造和生产上的再工业化和再投资进程,持续在高科技创新和高精尖工业制造领域推行“去中国化”进程。

第三,拜登政府持续对华发动意识形态攻势,为美国实施偏激、狭隘和充满冲突意味的对华政策制造借口。拜登2021年1月20日上台之后就曾妄言,当今世界的主要较量是“民主阵营与专制主义国家之间的较量”。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符合国际规范和联合国宪章精神,体现了明辨是非曲直才能有效劝和促谈的合理主张。但美国试图在意识形态上继续捆绑中俄,在2022年5月的北约峰会上其提出中国对欧洲构成“系统性挑战”。拜登政府还在乌克兰危机硝烟弥漫之际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拱火,试图在亚洲制造所谓第二个“乌克兰危机”。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悍然窜访台湾,挑起第四次台海危机。七国集团为此发表声明指责中国大陆“单方面改变现状”。

2022年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进一步凸显,根本原因是美国持续将台湾问题作为攻击、指责和妖魔化中国的重要抓手。拜登政府的台湾政策话语体系已经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载明的“中国尚未解决的领土统一问题”,变成现在美国口中喋喋不休的“捍卫2300万台湾人民自由人权”问题。美国历来是二战后各种地区冲突的最大幕后煽动者和干预者。现在拜登政府竟然黑白颠倒,说美国是要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而中国是要建立“基于实力的国际秩序”。

第四,拜登政府围堵中国的“亚洲外交”正式上演,不仅要拼凑、组织打压和遏制中国的地缘政治团伙,更是想要推动亚太区域经济重心与中国“脱钩”的进程。2022年5月20至25日,拜登进行了出任总统后的首次亚洲之行,访问韩国和日本。此访典型地体现了美国政府试图重新夺回在亚太产业链、工业链上主导地位的“重商主义”特征。5月23日,拜登在日本正式宣布了“印太经济框架(IPEF)”倡议,无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下的亚太经济合作进程正不断深化这一事实,全面强化美国对亚太国家的投资与贸易联系,推进打压中国区域经济影响力的“友岸替代”经贸政策。此后,美国一方面通过所谓“新疆法案”,全面禁止中国新疆光伏产品出口美国,进而又宣布对东盟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实施“零关税”政策。在2022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拜登进一步提出了美国单边标准下的“市场开放”措施,强化以打压中国为目的的选择性自由竞争政策。

中美仍要坦诚探索彼此合理相处之道

正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2022年5月26日就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发表的演讲中所显示的,华盛顿在推进“竞争、冲突、合作”的“三合一”打压与遏制政策的同时,美国对华政策之实施也需要体现“结盟、投资、合作”的另一套“三合一”特点。所谓“结盟”,是调集盟友伙伴之力形成对华合力;所谓“投资”,是加强对美国国内各关键领域的投入,办好美国自己的事,重振对华竞争力;所谓“合作”,是不搞全面对抗,推动中国在美国需要的领域提供配合。拜登政府在加强对华限制的同时,也在试图重启美国国内的“再工业化”进程,竭力保持美国对高科技产业的主导力,把中国压制在科技创新和工业化的中低端。2022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意图暴露无遗,事实上已经在全球和区域高科技产业链上发动对华“新冷战”。

在乌克兰危机、新冠疫情和气候灾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烈度困扰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际,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仅狭隘和自私,更充斥了美国为了自身霸权利益罔顾全球安全与发展需求的偏执和霸道。习近平主席2022年11月14日在巴厘岛与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时,语重心长地告诫美国:“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21世纪的世界必须避免重蹈冷战的覆辙。两国应该正确看待对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

巴厘岛会晤是坦率、中肯和建设性的。面对中国领导人探索两国相处之道的诚意,拜登总统也做出了“五不四无意”承诺,强调美方尊重中方体制,不寻求与中方发生“新冷战”,不会拉拢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也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也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遏制中方经济繁荣,无意打压中国。此番言论比拜登在2021年11月中美元首视频会时所做的承诺又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但是,我们要看到中美关系已经发生质变,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回不到过去了。对于美国对华政策背后的实利主义、霸权主义考量,我们要有长期准备,不能抱侥幸心理。在中美战略博弈长期化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也需要扩大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发声空间,更多地影响“第三方”国家,展示中国在美国霸权打压面前的从容、理性,以及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

稳定是中美关系的基石,管控分歧是中美关系保持稳定的关键。贯彻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精神,恢复两国各领域接触、沟通和对话,在机制化的交往中管控分歧和争议,开辟建设性互动的空间,避免两国关系失控,是今后中美双方都需要展示的胸怀和眼光。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本效应正在不断深化,回答好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找到彼此合理的相处之道,引领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国际合作,是中美面对全人类共同利益必须承担起的基本责任。中美两国制度、文化、意识形态都不同,需要承认不同、尊重不同、存异求同。唯此,中美关系才能稳定发展不失控。

本文首发于《世界知识》2023年第1期


上一篇:赵明昊:美国国会激烈斗争令中美关系承压

下一篇:赵明昊︱中美竞合:凛冬将至,中国需更加重视周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