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6
»
达巍:外交始于教育
说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的世界是一回事,如何实现它则是另一回事。其中的代价非常高昂。
赵明昊:中美关系能否“向前走”
中美关系实现向前走,必须确保稳下来。稳下来的前提则是要有更加明确的底线和红线意识。
2024年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
基于这一事实,两党对决是否会涉及对华事务、未来四年由谁来主政白宫并继续推进美国对华战略,毫无疑问会对中美关系产生牵动乃至影响。
张沱生:中美危机管理现状与挑战
中美两国、两军就加强危机管理达成以下基本共识至关重要: 第一,危机管理对于中美实现和平共处、避免冷战、避免军事冲突与战争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第二,危机管理必须同时在危机防范与危机控制两方面做出积极努力;第三,危机管理必须建立与保持必要的危机对话与危机沟通机制;第四,中美危机管理不能简单照搬美苏模式,应从两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五,双方应有信心和能力把危机管理做得更好。
美国总统大选会改变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吗?
过去几周内,美国总统大选风云骤变,引发全球关注。早在春末夏初,各国就已经开始评估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的影响,以及现任总统乔·拜登(Joe Biden)连任可能带来的变化。对许多国家而言,这两种可能性预示着截然不同的地缘政治前景和未来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不同角色。
安刚:避免“垃圾时间”,中美还有机会吗
中国的机构和企业可以在清洁能源领域同美国地方州和公司企业稳定开展对话与合作,因为无论将来美国的政策如有何变化,这些层面的发展需求和对外合作管道都不会断绝。
美国大选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
美国这种近乎冷战式的战略框架,只会扭曲其在具体领域的对华政策,让双边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赵明昊:“拼经济”是中美博弈的关键
总之,经济已经成为中美博弈的主战场,没有经济实力的支撑,难以在越来越激烈的大国竞争中站稳脚跟。中国需要统筹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尤其要重视应对中美之间的发展预期之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在维护国际合作中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确保自身发展不止步。
中美人工智能领域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既是机遇也是风险。中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与机遇认知存在差异,但在确保技术可靠、避免算法歧视、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共性与合作空间。中美人工智能合作面临来自技术本身与地缘政治博弈带来的挑战。未来,两国应针对人工智能问题搭建稳定、可持续的沟通渠道,在对话与实践中管控风险、扩大共识。
赵明昊:美国对华地缘技术施压有增无减
不久前,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首次政府间人工智能对话,这是在两国元首倡议下新设立的沟通渠道。双方围绕人工智能科技风险、全球治理等问题交换意见,也是中美在新兴技术领域探索良性互动模式的重要努力。
赵明昊 | 中美人文交流需要“三少三多” | 海外看世界
想要让中美人文交流正常化,或需“三少三多”:少一些政府主导,多一些社会活力;少一些刻意为之,多一些水到渠成;少一些过度敏感,多一些推陈出新。
王缉思:中美角力背后的逻辑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但又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两国元首会晤后,中美关系出现止跌企稳势头。但是,从发展趋势看,中美关系还远远没有走出低谷。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王缉思撰文分析中美角力和博弈的背后相互重叠、互为因果的逻辑。
刁大明:为了选票加征关税,32年前那段往事拜登应该了解一下
中美关系的持续稳定是两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在,是全人类的福祉所在。中美关系不是美国某些政客的政治提款机,美国某些政客也不要肆意挥霍中方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善意与诚意。美方应该从对自身和世界负责的态度长期规划,而不是任由短期短视私利平添事端、庸人自扰。
赵明昊 | 布林肯访华:既想稳定,又要示强
总之,虽然中美关系在去年11月两国元首旧金山峰会后出现一定的企稳迹象,但却具有不容忽视的脆弱性。到今年下半年美国选战正式开打后,两党候选人打“中国牌”的做法或会更为突出。布林肯访华集中展现了拜登政府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既想稳定、又要示强的矛盾心态,这对中国运筹对美战略而言构成复杂挑战。
孙成昊:“二轨外交”仍有巨大潜力可挖
未来,智库作为从事二轨外交的主力军之一仍有巨大潜力有待释放。一方面,相较于官方层面交流,智库的角色更灵活,可以探讨一些更前沿的议题,通过对话提前探测对方态度。另一方面,智库往往紧跟当前政策、了解官方立场,并且对此有着一套相对成体系的研究和看法,便于推动双方在专业层面的交流和理解,能够为防范和化解冲突、挖掘和推进合作发挥重要桥梁作用。
达巍:重新近观美国之后的思考
最后,中国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学者和青年学生应该尽力多参加国际交流。这样可以获取对研究对象真实的认知,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都大有裨益。
赵明昊:特朗普何以发出“屠杀”威胁?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极右翼势力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值得高度重视。拜登和民主党推动针对特朗普的司法调查等因素,有可能进一步刺激美国国内的极右翼势力。特朗普如果在2024年大选中获胜,美国极右翼政治运动的影响力或将迎来新高。
刁大明:大选年与“TikTok法案”变形记
毫无疑问,TikTok是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努力在美言美的商业实践,却抵不过被渲染到失控的所谓“大国威胁”。
达巍谈布林肯访华:需抓住总统大选前“窗口期”稳定中美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正确的事情,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尤其要注意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不能自我设限。我们需要把中国与世界重新连接起来,这个任务恐怕比我们在家里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朱锋:中美关系呼唤共同的战略智慧和政治决断
4月2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