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文章和访谈
中国论坛
执 委 会
特约专家
论坛原创
文章和访谈
论坛活动
工作团队
联系我们
«
1...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周波:“自由开放的印太”不过是一个新神话
2021国际海洋安全大会(International Maritime Security Conference 2021)7月28日在新加坡举行。来自中国、东盟、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军领导人和海事机构高层,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安全可靠的海洋—新常态下的海洋安全”这一大会主题,深入探讨海上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中国海军副司令员王厚斌和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以下为周波在“新常态下基于规则的海洋秩序”这一环节的英文发言。中国论坛和观网获得授权,翻译并发布。英文原文附后。
姜锋:写在舍曼访华之前
7月26日,中美天津会谈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同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进行会谈。随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会见舍曼 。中方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三条底线。此次中美高层会面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姜锋撰文“写在舍曼访华之前”,着眼于从美国内政、外交和文化心态三个角度来分析美国面临的真正问题。中国论坛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赵华胜:中国与阿富汗(完整原文)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即将完毕。美军是否实现了在阿富汗的目标?阿富汗的战乱局面责任归谁?美军撤退会给这一地区造成哪些影响?中国要填补阿富汗的“真空”吗?中国论坛从2021年7月16日起,陆续推出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赵华胜12年前开始陆续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的阿富汗问题文章8篇,以及为中国论坛写作尚未发表的文章1篇,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今日推送的是赵华胜教授的阿富汗系列文章之七“中国与阿富汗——中国的利益、立场与观点”。文章于2012年3月以英文报告形式首发于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A Report of the CSIS, Russia and Eurasia Program”,中文论文约12000字,发表于《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5期
赵华胜:俄罗斯与阿富汗问题(完整原文)
在阿富汗问题上,俄罗斯是一个特别的角色,它与阿富汗有超出一般想象的深远渊源。自19世纪俄征服中亚后,阿富汗成了俄罗斯的邻国,并且成为俄继续南下的目标和走廊。19世纪俄英为争夺中亚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大游戏”,阿富汗是主要战场之一。在阿富汗从英国殖民保护下独立的1919年,俄第一个承认阿富汗独立,并与阿签署了友好条约。
赵华胜:上海合作组织与阿富汗问题(完整原文)
阿富汗不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也不是它的观察员国(2012年阿富汗被接纳为观察员国——作者注),但上合组织却与阿富汗有着特殊的关系,在上合组织的全部历史中,阿富汗问题始终没有脱离过它的视野和关注。
赵华胜:美国阿富汗新战略及中国的应对(完整原文)
2017年8月特朗普宣布了美国对阿富汗新战略。新战略不是美国阿富汗战略的根本性替换,它的基本目标和途径与奥巴马新阿巴战略没有实质改变,它们的不同主要是在策略和操作层面。不过,在阿富汗国家政治建设上,特朗普新战略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新战略的一个重大悬念是如果不成功,美国将选择什么替代政策?美国是否会如特朗普最初主张的放弃阿富汗?如此,阿富汗局势和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将可能出现重大变动。新战略对中国有负面作用,也有可能的有利之处。中美在阿富汗缺乏战略性长期合作的基础,但两国可以进行以具体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的合作。
赵华胜: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浅解(完整原文)
在美国中亚、阿富汗、南亚政策的嬗变中,新丝绸之路战略是迄今为止的最新政策,反映了美国对这一地区最新的思路和设计。新丝绸之路战略是为保障阿富汗在过渡之后的稳定和发展而制定的,但它同时具有美国地区战略的地位和意义,它的推进和实施对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形态也将产生塑造作用。本文是对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初步认识,重点探讨了四个问题,即对新丝绸之路战略概念的理解,美国推进新丝绸之路战略的政治途径,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基本轮廓,以及对新丝绸之路战略的评估。
赵华胜:阿富汗:失去的机会和前景(完整原文)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对阿富汗发动战争。2021年4月,拜登宣布将在9月1日前从阿富汗撤出全部军队。2021年7月12日,美军驻阿富汗部队最高指挥官斯科特·米勒(Scott Miller)移交军事指挥权,标志着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趋于尾声。美军是否实现了在阿富汗的目标?阿富汗的战乱局面责任归谁?美军的撤退会给这一地区造成哪些影响?中国要填补阿富汗的“真空”吗?今日推出赵华胜教授的阿富汗系列文章之一“阿富汗:失去的机会和前景”。本篇文章首发于《国际观察》2010年第6期,原文9639字,本文为精编版,独家供稿中国论坛。阅读原文请点击文末链接。
赵华胜:美国新阿富汗战略及评估(完整原文)
在就任美国总统后,奥巴马在 2 个月的时间里就宣布了对阿富汗新战略,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推出的第一个战略文件。新战略是奥巴马政府试图打破阿富汗困境的尝试,它在目标设置、手段选择、资源配置上都有与上届政府不同的思路和政策。新战略是根据 7年多阿富汗战争的经验教训制定的,比较贴近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应能取得某种正面效果。但是,新战略也存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和弱点。总的来说,新战略主要还是“技术性”的,而阿富汗危机具有深刻的政治原因,技术性手段可以控制但难以解决政治性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新战略是撤出战略的前奏,它可能导致美国从阿富汗战场前线的撤出。
顾宾:“一带一路”应树立绿色典范,提高绿色成分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顾宾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文章“BRI should set a green example by stopping financing new coal power”,他认为,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提出要建设清洁、绿色“一带一路”,如果“一带一路”能够停止投资新的煤电项目,不仅将有助于履行《巴黎协定》的气候承诺,提升“一带一路”的美誉度,还可以促进与西方国家的合作,让更多国家成为“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中国论坛特此转发中英文原文,以飨读者。
于洪君:任何国家都不应以“世界领袖”身份在国际社会颐指气使
7月2-4日,以“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为主题的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年会在清华大学举办。原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于洪君在大会的主题发言中表示,冷战已过去30余年,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以大欺小、以富暴贫的帝国思维依旧横行国际,那些背负帝国政治包袱、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积怨甚深的世界大国,迫切需要全面而客观地梳理本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下为于洪君发言全文,供读者参考。
周波:放下“受害者”意识,中国走向博大宽广
7月5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在《南华早报》发表英文评论文章“No more a victim: China must leave its past behind and embrace its strength”。周波认为,中国的“百年耻辱”早已结束,放下“受害者”意识,中国将走向博大宽广。展望中国第二个百年目标,日益强大的中国应该重点思考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分享脱贫经验,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并与美国开展良性竞争。 中国论坛获授权翻译并发布,以飨读者。
李世默: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第三次自我革新
近日,中国论坛副主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学者李世默在美国著名政经网站“外交政策”发表文章,评论中国共产党在其100周年诞辰之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者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在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国家长期执政,靠的是她一直坚守自己的两大特质——自我实现和自我革新。面对外界对中国的种种质疑和批评,作者认为外国对中国的影响力有限,能否赢得中国年轻人的支持是决定中共会不会继续执政的关键,而作者则相信中国共产党已经赢得了年轻人的支持。
吴士存:“西方只是更习惯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为什么中国不接受‘南海仲裁案’?”“中国现在的军事崛起对西方造成压力了吗?”“中国认为西方在牵制自己的发展吗?”这些是法国电视一台记者在专访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时提出的问题。如果单看这些问题,外界多半会认为是中国在“咄咄逼人”,但事实是,6月中旬,美国里根号航母刚刚离开南海,英国航母率领舰队正冲南海而来,美国的军费开支大约是中国的4倍……
田士臣:为何美国印第安人、澳大利亚毛利人和加拿大因纽特人不能享受“民间审判”优待?
日前,应美国资助的维吾尔游说团体要求召开的伦敦“维吾尔法庭”公开听证会,是民间层面企图在中国新疆推动成立种族灭绝罪的又一次尝试。此前,美国新线研究所专家和伦敦埃塞克斯园大律师事务所律师已经就此问题提供了两份法律意见。
章百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实践——小康目标与消除绝对贫困
6月9日-10日,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同巴西政府与企业关系政策学会(IREE)联合举办的“世纪变局下的政党责任”线上对话会成功举行。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章百家在“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政党的实践和经验”专题交流研讨环节发表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实践——小康目标与消除绝对贫困”的主旨发言。中国论坛特此分享讲话稿全文,以飨读者。
周波:中印要从僵局中向前迈进,应回头看看
6月15日,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冲突一周年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在《南华早报》发表英文文章“China and India should look back to move forward on border impasse”。周波认为,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最危险的地段建立缓冲区可能是双方之间脱离接触、避免冲突的最大胆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中国论坛特此分享中英文全文。
赵华胜:中俄需建立海洋战略伙伴关系
在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尚未形成海洋战略伙伴的概念,对于过去的中俄合作来说,这不是缺陷,但对于现在的中俄关系来说,这是一个不足。
中印专家:加勒万河谷冲突一周年的教训与下一步思考
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中印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冲突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战士肖思远、战士王焯冉相继牺牲。 如何评价加勒万河谷冲突对中印两国关系的影响,该事件为双边管控矛盾和建立信任措施带来哪些经验教训?中印双方如何看待对方在南海或印度洋的存在,双方应该建立何种海上信任措施?中印双方如何开展应对疫情的联合行动?如何看待美日印澳四国机制的未来和影响,以及印度在该框架中的角色? 2021年6月10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举办“中印关系的前景与挑战”线上研讨会,CISS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主持会议。
于洪君:中巴两国应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互信合作质量与水平
6月9日-10日,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同巴西政府与企业关系政策学会(IREE)联合举办的“世纪变局下的政党责任”线上对话会成功举行。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在“深化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政党的参与和作用”专题交流研讨环节发表了题为“中巴两国应共同努力不断提高互信合作质量与水平”的主旨发言。中国论坛特此分享讲话稿全文,以飨读者。
«
1...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