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文章和访谈
中国论坛
执 委 会
特约专家
论坛原创
文章和访谈
论坛活动
工作团队
联系我们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3
»
赵华胜︱中俄关系:走出俄乌冲突的迷雾
俄乌冲突发生后,许多人把继续发展中俄关系与支持俄罗斯挂钩,这是片面的。国家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运行受多方面的因素推动,也有其惯性和规律,并有一定的独立性,保持正常国家关系并不意味着必然是对事件方的支持或反对。简单说,它们之间不是必然挂钩和等同。
周波:佩洛西访台不计后果
针对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2日至3日到访中国台湾,中国政府做出了强势的回应。中国大陆暂停进口部分台湾产品,中国人民解放军从8月4日开始环绕台湾开展实弹军事演习。就在佩洛西结束访台当天,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大校接受了中美聚焦主持人周柳建成(James Chau)的视频专访,就她此访对中美关系可能的根本性改变以及对全球秩序造成的可能后果进行了分析。
金融资本的陷阱:国际债券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
该报告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发行欧洲债券时出现的教训,并呼吁国际社会多方合作,及时做好防范措施,营造符合新兴市场特点的国际金融体系,避免主权债券违约现象的扩散。
周波:马克龙声称北约已经“脑死亡”,但它现在看起来更像 “活僵尸”
“脑死亡”的北约因为乌克兰危机复活了吗?美国在亚太的咄咄逼人是否会催生“亚洲版北约”?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7月27日在《南华早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北约现在看起来更像“活僵尸”,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之日,很可能就是跨大西洋联盟的扩张终结之时。只要西方继续衰落,北约必然式微。
于洪君:世界秩序的深刻变革与和平发展的基本路径
7月28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于洪君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主办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主旨发言。中国论坛首发讲话全文,以飨读者。
姜锋:德国不会轻易放弃“建设性中间人”角色
尽管自德国现政府执政(特别是绿党执掌德外交部)后,中德关系出现了政策表述的波动,笔者仍然认为,两国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发生实际的重大震荡和倒退可能性不大。德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有利于中德关系发展,也符合其自身利益,德国对此不会轻易放弃。
顾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七条思路
2022年7月2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顾宾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表文章“Seven Myths About China’s Approach to Global Governance(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七条思路)”。这七点是:中国式多边主义、自我克制、可行标准、法的工具性、协商式监督、合作、结伴,分别对应了美式多边主义、霸权、最佳实践、法治、对抗式制衡、竞争、结盟。中国论坛特此首发中文版原文,以飨读者。
姜锋:从欧洲的角度看俄乌冲突
俄乌冲突影响巨大,在国际关系层面,不仅深刻冲击了二战以后的国际秩序,也强烈动摇了冷战后欧洲一度出现的和平主义憧憬;在内政方面则从各国不同的认识和应对中显露出欧洲各国社会层面受到的震荡,即俄乌冲突不仅是国际关系和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也事关各国内政中的价值取舍。
王元丰:欧美应对高温“气变”应更主动
史无前例的气候变化冲击正在威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已经被“削弱”,在长达20多年的联合国气候谈判进程中,一些发达国家总是试图逃避应负的责任。应当看到,面对已被敲响的气候变化警钟,没有一个国家能置身事外,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人类携手共同应对全球变暖。今年夏季的破纪录高温,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我们应当主动去做。
赵华胜 |《中俄对话: 2022模式》
《中俄对话:2022模式》(中文版)正式发表。这是该报告连续第8年度发布。报告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从2014年开始联合发布,由中俄专家团队共同撰写,以中俄英三种文字在中国和俄罗斯发布。中国论坛特约专家赵华胜教授担任中方团队负责人,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执行会长,历史学副博士安·科尔图诺夫担任俄方团队负责人。
顾宾:如果中国领导世界,中国会是一个霸权吗?
7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顾宾在《海峡时报》网站发表评论文章“China, the US and what it means to be a hegemon”。顾宾认为,要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霸权国家,有两个决定性要素:它必须是公认的强权;它还要独断专权,罔顾他国的意愿与利益。而不论是从短期来看,还是长远来看,中国奉行霸权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吸取美国教训,不从否决权滑向霸权,中国式多边主义才能赢得胜利。中国论坛特此首发中文版,以飨读者。
黄仁伟:未来的国际秩序,得人心者得天下
东方卫视7月11日播出《这就是中国》第151期。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共同分析俄乌冲突之下未来的世界格局演变。黄仁伟教授在演讲中表示:“中国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讲‘美国第一’,不同的理念决定了两种秩序的命运。未来的国际秩序,得人心者得天下。”
吴士存: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划时代的抉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海洋地理相对不利国家,这一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在维护自身海洋权益与承担全球海洋治理责任等方面既有普遍的诉求,也有特别的关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将愈发依赖海洋。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把中国的理念主张变成新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需要我们保持必胜的信念,并时不我待地付诸行动,除此别无他途。
高健:约翰逊走了,会带走英国的混乱和无序吗?
约翰逊承诺辞去首相,好比靴子终于落地,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与梅相比,约翰逊的确具有强烈的个人表演色彩,他对英国政治缺乏真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没有于危局中力挽狂澜的政治素养。在约翰逊执政期间,机会主义彻底替代了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也在很大程度上矮化了英国的国际形象。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过分强调约翰逊政治命运发展的个人因素不足以解释他为何最终被保守党抛弃。英国政坛今日之乱局,不是自约翰逊开始,也绝不会因为约翰逊下台而终结。
于洪君: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经验和启示
7月1日,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出席东北亚发展前沿论坛,以《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又为人类进步做贡献》为题目发表演讲,对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百年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思考。于洪君认为,党通过广泛和灵活多样的对外工作,为新中国大踏步走向国际斗争舞台、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周波接受美国NBC采访谈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
近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就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发表看法。采访于当地时间7月2日在NBC早间新闻节目《早安,乔》(Morning Joe)播出。
黄靖:俄乌冲突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就全局来看,要防止中美关系滑入灾难的对抗,不仅事关中美两国,也有赖于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毕竟,中美进入难以逆转的对抗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世界分裂为政治上势不两立、经济上互相独立、军事上互相对抗的两个阵营——这是冷战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教训。我们人类不会愚蠢到重新步入冷战、犯下我们40年前经过很多努力和付出巨大代价才纠正的错误。
黄仁伟:中美战略相持阶段与战役缓冲
“中美战略相持阶段”是战役激化阶段和战役缓冲阶段的交替进行。本文的总体判断是中美将处于长达约30年的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个大判断之下,美国总统更替可能导致对华政策微调,形成战役激化期和战役缓冲期的交替。我们应抓住“战役缓冲期”,推迟中美战略摊牌,争取更大的战略主动权。
吴士存:美国开打“非法捕捞”牌?该如何反制
拜登政府在“四边机制”峰会前就曾释放信息称,美国将建立覆盖印度洋、东南亚到南太海域的海上态势感知网络系统,监控和遏止中国等国的“非法”捕捞活动。吴士存认为,美国打击中国“非法捕捞”虽然只是美国等国捏造的借口,但其给我国国际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海上活动构成的挑战不容小觑。
朱锋:美西方“中心主义”不会主动退场
近期美西方的表现说明,在大变局中美西方“中心主义”依然存在是结构性现实。美西方在世界政治中的权力优势不仅不能忽视,同样也是中美今后长期战略较量必须冷静和客观应对的现实。以未来趋势而言,中美的战略较量不仅是长期化的,同样更是争取人心的较量,是关系世界政治未来发展进程的较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