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1月29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在访英期间接受Financial Times《金融时报》(简称FT)视频专访。周波表示,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始终秉持公正中立的原则。中方发挥的最大作用就是不火上浇油,同时坚决反对使用核武器。这是中国对推动停火谈判、恢复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贡献。12月9日,《金融时报》在其网站视频栏目头条播出该专访。中国论坛特此翻译,附原视频。
《金融时报》:中国发现自己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处境不易,北京与俄罗斯“没有止境的友谊”,使其站在了自身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的对立面。这引发了一些关键问题。最关键之一是,北京能否利用其对莫斯科的影响力来制止俄罗斯使用核武器?一旦战斗最终结束,中国认为自己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今天邀请到周波大校参与讨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退役军官,现任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欢迎周大校。
周波:谢谢主持人。
《金融时报》:您觉得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有什么影响吗?正如我刚提到的,中国与俄罗斯有着“没有止境的友谊”,你是否觉得这种关系现在正处于紧张状态?
周波:中国当然不希望这场战争发生,我相信没有人希望这场战争发生。我想,即便是普京总统也会后悔打这场战争,因为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他无法承担战败的后果,也很难赢得这场战争。
当提到这场战争的时候,你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而这个词在国际媒体上经常被错误地引述,即所谓“没有止境的友谊”,虽然被引用的方式是正确的,但这个词也被误解得最厉害。
试想一下,当人与人之间谈论友谊时,当然希望这种友谊能够持久,我们肯定不说:“尽管我们之间存在友谊,但这种友谊是有限度的”。是的,我们不会说友谊是有限的,所以,(中俄)这样的表述是一种善意。
同时,在这个词所在的声明中(注:即2022年2月4日中俄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我们也明确提出,这不是一个军事联盟。
《金融时报》:现在中俄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存在分歧吗?你是否觉得在中国对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所作所为存在紧张情绪?
周波:中国当然不愿意看到战争,因为它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利益。
我所说的中国利益,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工业国,我们的利益几乎无处不在。乌克兰危机实际上已经影响了中国的 "一带一路"倡议和发展,它还影响了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的关系,这些国家认为,中国应该选边站,站在反对俄罗斯的一边。因此,这场战争在许多方面对中国造成了损失。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被夹在两个朋友之间,不得不谨慎行事。问题是,朋友的敌人就一定是我的敌人吗?不尽然。而且我认为,中国的立场得到了双方的理解,话虽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袖手旁观,任由事态发展,中国不会也不能袖手旁观。
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需要承担大国的责任。面对这样一场战争,中国的责任是什么?那就是,不干火上浇油的事。
毋庸置疑,这场战争关乎主权这一重要问题,它是一国对另一国的入侵,但与此同时,人们往往忘记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战争。自前苏联以来,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再到普京总统,他们都曾警告过北约不要继续扩张,但北约都充耳不闻。普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这种警告付诸于军事行动。
普京出席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ICphoto)
《金融时报》:中国肯定算是俄罗斯的外交盟友,您认为中国对俄罗斯有影响力吗?如果中国确实对俄罗斯有影响力,中国能否利用这种影响力,来阻止俄罗斯将军事冲突升级,阻止这场战争从乌克兰波及欧洲其他地方?
周波:我认为中国的影响力肯定是存在的。例如,我们来想想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在担心普京可能会使用核武器,在此问题上,中国发声很重要,关系到中俄友谊,这个问题更加重要。中国可能已经在缓和事态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时报》:是的,那么这是中国在主动发挥影响?还是中国坐等俄罗斯自我克制,不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使用核武器?
周波:正如我之前所说,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两难的局面。但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这样一个完全基于人性的问题上,中国必须发声,中国必须向国际社会展示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什么事情永远不能做。
如果我们关注全球南方国家,其实有许多国家或多或少会同情俄罗斯的立场,所以当我们谈论世界观时,我们不能只谈西方人的想法,我们必须考虑全世界对这个问题的反应。
《金融时报》:中国会把乌克兰危机主要归咎于谁?是北约的东扩,还是普京的行动?
周波:我想说,很大程度上北约的扩张是俄罗斯实际采取这种行动的根本原因。对于军事联盟来说,它们必须找到一个威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来证明扩张的合理性,因为它们以扩张为生。但当我想到北约时,我认为北约的持续存在,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如果一群小国联合起来对抗一个大国,那我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联合起来,那我就得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还是政治的原因。因为你们在军事上已经足够强大了。
躲入地铁站避难的乌克兰民众(图片来源:ICphoto)
《金融时报》:我认为中国的形象和中国的声誉在欧洲受损,是因为战争,也是因为中俄关系一直是......至少在言语表达上,是坚定不移的。现在看来,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新阶段,走向结束乌克兰危机。您认为中国是否真的想修复与欧洲的关系?
周波:我认为得出中国形象受损的结论是错误的。我觉得西方必须思考中国所处的立场,不能仅仅通过自身视角,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思考,也站在印度的立场上,站在全球南方国家的立场上,你会发现,中国的立场并非只此一家。
事实上,让我们来谈谈另一个问题,关于自由民主,如果这与(世界)秩序有关, 显而易见的是,不仅世界变得不那么西方了,而且西方本身也在变得不那么西方。这不是我总结的,这是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得出的结论,这是其中一届年会的主题。所以我们看到全球民主正在衰退,我相信(西方式)民主将继续衰退,因为民主已经衰退了大约15或16年。
《金融时报》:那么,中国对其与欧洲的关系有什么看法?如果乌克兰危机走向尾声,这是否为中国改善与欧洲的关系提供了机会?
周波:中国肯定希望确保与欧洲的良好关系,这意味着我们不希望欧洲总是站在美国一边。这是中国的一个非常朴素善良的愿望,欧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东西——高科技和市场等,这些都是中国需要的。
那么问题更多在于欧洲将如何看待中国?欧洲将中国描述为经济上的竞争者、某些方面的伙伴和系统性的对手,总而言之,这让中国很困惑,我相信这一描述体现了整个欧洲的困惑,确实,在欧洲有许多口号是难以理解的,甚至对欧洲人来说也是如此,例如,战略自主等等。我希望这场战争会使欧洲人更独立地思考问题。
《金融时报》:终有一天,乌克兰危机会结束。到那时,您认为中国会采取什么样的姿态?比如说,中国是否有兴趣帮助乌克兰重建?我们都知道,中国一直在世界各地建设基础设施,并向"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约一万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建设基础设施。所以你认为在战争结束后,中国可能会用这种方式帮助乌克兰吗?
周波:如果中国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投资数万亿美元,中国怎会不去帮助一个对中国一直友好,又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所以,这是有可能的。第二是关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能力,如果你看看世界上中国建造的道路、房屋或建筑物,我们的建设速度很快,且价格低廉,对于像乌克兰这样遭受战争摧残的国家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我相信中国在战后帮助重建一个更美丽的乌克兰,不是能力超强,而是独一无二。
《金融时报》:周大校,非常感谢你与我们交流。
周波:谢谢你。
翻译:程泽笠 许馨匀
核译:武一琪 韩桦
本文2022年12月20日首发于“观察者网”
采访视频请见:https://www.ft.com/video/0ece4e3f-efd2-4edf-902f-b498d86f55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