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关于中国与南亚国家共建公共卫生共同体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2021-11-15

编者按:11月3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十届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健康丝绸之路”视频会。中国论坛特约专家、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与会并发表主旨发言。以下是完整发言稿,中国论坛授权转发,以飨读者。


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中国与南亚地区人口总量,已达32亿,约占全球近76亿人口总数的1/4。虽然我们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增长速度龙为可观。我们的公共卫生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医学科技和诊疗手段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但我们对改善民众生活、提高社会福祉的关心与关注,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与投入,丝毫不逊于其他国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0—2016年间,全球195个国家中,医疗能力增长最快、名列第一的是中国,增幅达24.6%,HAQ指数为77.9。孟加拉国和不丹的医疗能力增速,也跃升到第五位和第八位,分别增长20.4%和17.7%,HAQ指数相应地为47.6和47.3。这说明,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得很快。我们在卫生安全、公共健康、医学研究、医疗技术和康复疗养等领域广泛合作、深化合作的需求和潜力很大,合作的路径和前景也相当广阔。

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和医疗卫生合作。早在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讲演时,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的理念与构想。他主张在推进“一带一路”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时,各方要“着力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加强在传染病疫情通报、疾病防控、医疗救援、传统医药领域互利合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基于上述理念与构想,2019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毗邻越南的中国南方城市防城港共同举办了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我本人深度参并主持了这个论坛。来自南亚、东南亚、独联体国家的卫生官员、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与中方代表一起,就国际医学创新合作,就国民健康、灾难救助、疾病防控、医疗服务、传统医药、健康管理、医养结合、医学教育、医疗科研、医务交流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深入广泛地交流了意见和看法,形成了许多共识,并且发表了《防城港宣言》。

1636962450365075311.png


资料图片

2019年6月,上合组织元首峰会在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召开时,习近平主席和各国元首对此次论坛的成果给以了很高评价。据我所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在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比什凯克讲话精神,努力将包括南亚国家在内的有关各方在《城防港宣言》中所展示的国际医学合作创新愿景,早日变为现实。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分民族种族、不分地域国别,也不论社会制度与发展水平,毫无例外地袭击了世界各国。这是人类社会近百年来遭遇的最大一次公共卫生危机,也是国际社会在全球治理进程中面临的空前复杂的一道难题。这个令世界各国猝不及防、至今仍在肆虐全球的重大传染病,无疑属于非传统安全问题。这种非传统安全问题造成的威胁和挑战,一方面,严重地破坏了世界的经济发展、各国的社会管理,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正常交往和国际组织体系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也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人类社会的统一性、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各国安全的关联性以及互助合作的紧迫性。

为了战胜疫情,共克时艰,近两年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本国疫情同样极为复杂、抗疫斗争形势反复多变的情况下,为包括南亚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诸如派遣医疗队,提供专家咨询,参与医疗救治,提供抗疫物资、医疗设备、药品疫苗,等等。

在支持南亚国家抗击疫情方面,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采取了许多行动。譬如,仅2020年2-4月,中国就向巴基斯坦紧急调运了1000份新冠肺炎试剂盒,提供了包括灭虫设备、灭虫药剂、检测试剂盒在内的近70吨物资。另外还援助了20万只医用口罩、2000只N95口罩、2000件医用防护服、2400测试剂盒、5套呼吸机。中巴两国专家还召开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分享视频会。据不完全统计,就在同一时间段,中国还向尼泊尔提供了重约3吨的抗疫物资,其中包含口罩、体温计、防护服、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等等。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后,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他在会上发表的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不但阐明了中国政府“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的抗疫方案,同时还提出了四点具体倡议:一是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二是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三是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四是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赞赏和响应。

此后,习近平通过视频通话方式,继续与许多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各国领导人进行电话沟通,进一步倡导和推动全球抗疫合作和公共卫生合作。当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问题特别联大召开时,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代表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全球合作再动员 团结战疫再出发》的视频讲话,再次表达了中国希望各方加强团结、扩大共识、携手合作,坚决遏制疫情蔓延的原则立场。中方特别强调,主要大国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坚持走合作抗疫的正道。把公共卫生安全置于国际议程的优先位置,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

今年,中国开始大范围地向包括南亚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提供新冠疫苗。据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显示,至2021年8月,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疫苗方面数量最大,仅捐赠的疫苗数量就超过2600万剂。中国整体对外援助及出口的疫苗数量,超过了其他国家的总和。

另据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先生透露,截至今年11月中旬,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援助,实施了数千个成套和物资援助项目,开展了上万个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各类人员40多万人次。今年以来,中国共向106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5亿剂疫苗,同时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疫苗的本地生产线,在推动全球防控、引领抗疫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今年5-8月,先后四次向孟加拉国提供疫苗,受到孟加拉国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由于时间关系,中国向南亚地区其他国家提供疫苗的事实与数据,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1636962500715098536.png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1日,孟加拉国达卡,当地民众持续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今天,面对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传播和蔓延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和各位外宾所在的南亚国家,应当更紧密地组织起来,更迅速地动员起来,更广泛地团结起来,更有效地行动起来,共同打好防控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为此,我有五点想法和建议,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并批评指正。

第一,中国与南亚各国应以创新思维引领人文合作。相关各方可在双边交往框架下,建立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模的人文合作发展基金,扶持和帮助文化团体、大众传媒、新型智库和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也可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框架下,或者以“南亚联盟+中国”的新模式,探索建立常设的区域性人文合作平台的可行性,厚植中国与南亚各国睦邻友好的人文基础,为推进包括卫生安全在内的共同安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二,中国与南亚各国应尽快建立双边与多边同时并存、定期与不定期相辅相成的卫生部长对话平台,同时在各国之间建立卫生防疫机构交流机制,将公共卫生安全和医学医疗合作纳入中国与南亚各国打造睦邻友好新格局、共建安全与发展共同体的长过程。由于各国情况不同,诉求不尽一致,意愿强烈并且具备条件的国家之间,可以先行先试,取得经验,以点带面,逐渐推开。

第三,中国与南亚各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医学教育机构与医学科研单位学术交流与业务合作的机制建设。要进一步扩大彼此互派进修人员和留学生的规模,努力提高人员互派与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及其他有条件的国家,可以迈出更大步伐,共同创造、共同积累、共同传播、共同分享医学交流合作成果与经验。

第四,中国与南亚国家应继续探讨联合创建双边医学科研机构、医学试验室和药物疫苗生产基地的可能性。中国目前至少有3家企业与8个国家开展了疫苗联合生产,同时正在与10多个国家商讨合作生产事宜。今年,中国将继续推进疫苗企业向更多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将继续支持本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与南亚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可考虑引入第三方检验机构,构建从冷链包装、工厂验收、国内运输、机场交货全流程监管机制。

第五,中国与南亚国家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各自的健康资源和优势,借鉴前面提到的《防城港宣言》所阐明的思路,在中国云南、印度果阿或南亚国家其他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企业自主决策、政府宏观指导、按照市场方式运作和管理的现代化的、高水平的医学康养基地或理疗康复中心。


上一篇:周波对话冯稼时:如果美国不希望新冷战,为什么又要“极限竞争”?

下一篇:王帆:失去自信,美国愈加狭隘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