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2
»
达巍:中美“竞争”的合理边界在哪里
中美关系结构性变化已难以逆转,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争取。
赵明昊:布林肯的北京一夜
所有人都不愿看到中美关系的惊涛骇浪,但“必有一战”的想法加之针锋相对的恶性循环,确实很有可能引致大国战争的悲剧。
中美“再接触”为何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如果拜登政府有意通过真诚的接触推动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方面也会对此抱有善意。
布林肯访华的几个关键问题
如何看待中美关系迭经波折、陷入低谷后的重要高层互动?
吴士存:在美国感受中美“二轨”对话的紧迫性
中美关系既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应任其“自由落体”式下滑;既不是彻底“无解”,也不应放弃任何一次任何一方有可能改善双边关系的努力。以智库对话为代表的“二轨”交流应该成为这一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锋:中美竞争背景下的中欧关系:拓展合作,正视分歧,加强对话,管控风险
在中美战略竞争中,欧洲的角色至关重要。大部分欧洲国家力避选边站队,基于自身利益在中美之间挑选最有利位置。在中美长期博弈的大背景下,中国也应以中长期视角审视中欧关系,在确保中欧合作稳健发展,维护共同利益的同时,灵活处理双方意识形态分歧,防止问题升级,或被美国利用。要建立和完善中欧对话和风险管控机制,在多边框架下加深和拓宽与欧洲的合作。
胡波:美军“中国研究热”,别走了歪路
近年来,美国军方机构或资助的智库是“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大本营。
赵明昊:中美商务部长华盛顿会谈 释放了什么信号?
美方一系列动作表明,从长期来看,其对华竞争、打压策略仍不会有较大改变,中美关系可能会出现短期的、有条件的、阶段性的缓和,但要真正“解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周波:如果中美竞争是一场“新冷战”,欧洲才是主战场
5月2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在《南华早报》发表评论文章“The True Battleground in the US-China cold war will be in Europe”。
安刚:中美仍需要最基本的沟通
就算大国合作时代已经终结,高质量的沟通也是大国博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方的据傲不收敛、不改变,注定了中美之间即使有沟通,中方也无法采信于美国。
孙成昊:中美关系能否迎来机遇窗口?
总而言之,对于美国的善意接触,中方向来不排斥并保持开放的态度,也愿意与美方共同解决困扰各方的难题,但接触的内容和规则不可能由美方说了算。如果拜登政府不能利用好接下来的窗口期,时间拖得越长,改善中美关系的阻力可能越大。
王缉思:重建中美关系刻不容缓
王缉思和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及中国商务和经济董事项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外交事务》杂志联合发表《美国和中国需要对话》(America and China Need to Talk)的文章,强调中美两国重建联系刻不容缓。中美两国缺乏对话、互访与交流,将增加冲突的风险。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CISS副主任陈琪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美关系将进入5年关键期?
为什么是未来5到10年将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一时期,中美将各自处于什么位置?美国将从哪些层面对中国进行围堵?中国又应如何突围?《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琪教授。
张沱生:中美应如何缓和紧张防止冲突与战争
中美尽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并同时开启关系缓和的进程是可能的,值得双方为之努力。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