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24
»
达巍:Ignorance And Neglect Mark Flawed US Policy
8月25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接受香港《南华早报》专访,分享他对中美关系的深入解读。专访涵盖关税、芬太尼、TikTok等热点议题,亦触及台湾问题、乌克兰危机、中欧关系及中美在东南亚的博弈等议题。
孙成昊在《南华早报》刊文谈中美关系
7月23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在《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发表英文评论文章“Why I am hopeful about US-China ties despite Trump’s tariff tangle”(面临特朗普的关税纠缠,为何我仍对中美关系抱有希望)
赵明昊:落实中美元首通话重要共识
6月9日至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肖茜:科技进步的本质是开放与合作
随着华盛顿计划在未来25年内将美国民用核电产能翻两番,有美国政客借机渲染此举措将保证“生产足够的电力赢得与中国的人工智能决斗”。
文晶接受大公报采访谈中美关系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中国论坛媒体传播主任文晶日前在接受《大公报》专访表示,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的结果表明,美国主导的所谓“基于规则和现状的”霸权秩序,其实在向中国主张的“公平公正共赢的”国际经济秩序作出让步。
朱锋:中美关税战是一场革命,对中美关系将带来新的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为作者参加国盛战略智库78期会议发言
孙成昊在英国对华事务全国委员会撰文谈中美关系
近期,英国对华事务全国委员会(UK National Committee on China)官网刊发特辑,围绕“中美如何在地缘政治紧张之下构建信任”这一议题,邀请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成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撰文阐述各自观点。
傅莹:加征关税不是解决芬太尼问题的选择
芬太尼类药物本身,是现代医学用于治疗疼痛的良药,阻断病患者对止痛药的可及性是非人道的。然而这类药物成瘾性强,长期甚至过量使用,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逆的。
陈琪:“特朗普冲击波”与中美贸易磋商前景
“特朗普冲击波”可理解为特朗普政策的特殊性,即其政策议程或理念中与前任不同的部分。无论是其政策理念方向,还是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措施,均与前任领导人存在重大差异,从而在美国国内和国际层面带来了一定冲击。
中青报采访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
3月20日,美国蒙大拿州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抵达北京展开访问,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首个访问中国的美国共和党阵营高级别官员,也是目前共和党内少有的具有在华工作经验的政治人物。
“特朗普2.0”时代的美国对华竞争,跳不出“斗而不破”这个圈
特朗普重新上台以来,科技竞争仍是其对华政策的重心之一。与拜登时期联合盟友孤立中国的策略不同,特朗普政府在对华科技战略上更倾向于“全面脱钩”,试图全方位压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维护美国的优势地位。
肖茜:中美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应走出“安全困境”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国家竞争的新焦点。在促进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规则以防范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关切。
中美需要更多学术交流与合作
从过去美国两届政府相关政策看,美国并没有珍视两国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积极作用。随着部分交流与合作项目受阻,中美学界了解彼此的渠道将愈发局限,长此以往只会增加误解误判风险。
美靠关税施压无法实现制造业回归
从2018年第一个任期开始,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政府高级官员就不断宣称发动贸易战是为美国普通劳动者赢回工作岗位,民主党的拜登政府也附和了这一叙事。“制造业回归”似乎成为美国提高关税、大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某种正当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