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3
»
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是什么关系
“区域国别学”于2022年9月正式成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根据相关定义,区域国别学主要针对特定国家或者地区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是多学科、跨学科、学科融合的综合领域。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二者相互关联、彼此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趋势、治理挑战与应对策略
亟须从加大安全投入、健全监管制度、鼓励自我规制、加强国际治理合作等方面完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更好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挑战。
赵明昊:美国“印太”盟伴体系中的日本角色探析
随着美日联手构建 “印太” 盟伴体系, 阵营对抗的风险进一步上升, 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治理架构将受到更多冲击, 一些中小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压力趋于增强, 管控中日博弈也变得更为复杂。
张沱生:中美关系紧张对中美日三国竞争与合作的影响
中美、中日间的恶性竞争给各方利益都带来了损害。
姚锦祥:中国有能力依托全球安全倡议继续推进中东和平和解
全球安全倡议着眼的是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在中东方向上的实践就是要用可持续的对话塑造可持续的和平。全球安全倡议绝非地缘政治工具,中国提出这一倡议并非旨在填补什么方向上的所谓“地缘政治真空”,中方将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点。
吴士存:中国和东盟可尝试在南海地区建立新安全机制
成功构建“准则”框架下南海地区安全机制,将是中国倡导的解决南海问题“双轨思路”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减少南海地区冲突和对抗,有效管控海上危机,建设以海上合作为主要内容、基于“地区共识”的南海海洋新秩序的应有之义。
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路径
在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要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国经济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发展机遇;推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在对外开放中加强法治保障;加大人才培养与国际科技合作力度,通过系统的教育改革、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以及激励政策的完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长期的人才支持。
薛澜:中国的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科技创新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只有推动中国的创新发展,才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鲁传颖:德国拆除中企设备引发的数字地缘政治思考
为了应对数字技术治理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从治理层面提出更加有效的应对方案。
姚锦祥:核污水排放一周年,日本怎么又成"受害者"了?
这一周年不仅是对日本政府决策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国际信誉的重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未来应采取更加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以应对国内外的质疑和担忧。唯有如此,日本才能在全球和本国范围内,重新获得信任,化解当前的危机。
樊吉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与大国担当
中方提交并发布的四份工作文件着眼于推动条约审议取得进展,切实提高条约的普遍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为破解国际核安全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路径”,应当能给其他几个核大国的核政策调整带来启发。
翟崑:高校区域国别智库发展的新动力与再升级
区域国别学研究要满足国家需求,区域国别学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创新、融合、嫁接和交叉是学者们的共识。
动员困境与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印太盟伴体系的调整
美国的“零和式”战略协调名义上致力于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实际上威胁的是亚太国家长期实践所构造的地区多边主义秩序,导致亚太地区陷入“繁而不荣”的失序状态。
姚锦祥:日本年轻人为什么不认为日本在二战中是侵略者?
日本在与周边国家交往之中,横亘在其中的不只是国家利益的分歧,其根源还是历史认知上的巨大差异。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