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33
»
鲁传颖:防范和化解人工智能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作为最具突破性的系统性技术,深刻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社会运行体系。然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应用场景的泛在性渗透催生出多维度的系统性安全风险,既涵盖传统的安全威胁,又衍生出技术特性引发的新型风险形态。
北约新兴颠覆性技术发展战略及其影响
自2019 年以来,北约着力制定新兴颠覆性技术战略,旨在将技术实力转化为军事能力,保障北约盟友在新兴技术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绝对领先地位,从而形成面向潜在对手的战略威慑和遏制能力。
美国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答中青报:维持中美学生交流“绝对至关重要”
特朗普政府近日宣布启动解散美国教育部,这对中美学生交流有何影响?
张沱生:亚太地区的选择与前景
特朗普政权上台后,美国对内对外政策的巨变导致亚太地区的选择与前景发生变化。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地区相关国家可从五个方面采取适当对策。
孙成昊:跨大西洋联盟生变,欧洲忐忑了
“特朗普冲击波”使得跨大西洋联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在今年2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挑衅性发言无情展示了特朗普政府对欧洲的全面冲击。虽然欧洲迫切呼吁实现战略自主,但内外交困的现实局面,让其无法彻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未来,美欧关系将不再是同盟关系的简单调整,而是一场涉及贸易、技术、国际治理等多层面、多领域的复杂博弈。
吴士存:台当局阻碍民间交往错上加错
中国南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士存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时表示,如果台当局不回到“九二共识”,将是一个死结。台湾在“台独”的路上走得越远,面临的困境、危险会越大。他强调,两岸应该加强民间交往,台当局阻碍民间交往是错上加错。
姚锦祥:美防长访日本硫磺岛言行的深意
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访问硫磺岛,并发表了一篇颇具争议的讲话。他不仅向美军阵亡士兵致敬,还强调了日美双方战士的“勇敢精神”,称他们“共同书写了历史”。
百年大变局下的东北亚之变
分析百年大变局下的东北亚之变,探讨建立在区域认同共识基础上的东北亚区域秩序构建。东北亚仍然处在多种矛盾交织、充满风险的历史性转变进程中,在中美战略博弈态势下,以美日韩构建准军事同盟和俄朝加强战略合作为主要表现,呈现“组团对抗”式的地缘政治紧张局面。
从中国—东南亚到“区域世界”: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关系的演进与挑战
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分工关系的建立,始于冷战末期全球化向东亚地区的延伸,缓冲全球化对自身冲击成为推动双方经济分工关系不断深入的重要动力。但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部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以及自身综合国力的上升,双方经济分工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且开始影响全球化进程,逐渐具有“区域世界”的特征。
赵可金:破解全球南方安全治理难题
"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与此同时,全球南方普遍面临着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和超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导致的安全难题。全球南方必须找到化解各种安全威胁的济世药方,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向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李晨: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与大国军事竞争
新一轮技术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加快塑造大国军事体系和军事竞争。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国军事竞争历史经验、当前的大规模国际冲突都体现出技术对军事体系和军事竞争的影响,尤其是军事体系对技术的适应、不同技术和体系之间的对抗和抵消,需要从长时段的视角来把握。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使能型风险规制——以高等教育应用为例
尽管学术界已经广泛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但对于“技术的正负面影响取决于使用行为"这一观点的认识仍然不足,这限制了切实可行的风险规制方案的提出。基于此,本研究提议构建一个使能型风险规制体系,重点在于提升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师生的技术能力,并完善教育转型所需的制度配套,以增强组织的韧性。
姚锦祥:在慕尼黑感受两个热点问题的“温度差”
2月14日至16日,笔者随团在德国参加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当前正值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两大热点问题进入关键十字路口,慕安会对外释放何种信息备受关注。一个总体感受是,会议对两大热点问题的关注极不平衡,乌克兰未来走向成为核心焦点,巴以和平前景则未得到充分讨论。
孙成昊:特朗普宣布暂停军援,俄乌正进入“强加的和平”阶段
据新华社援引外媒消息,当地时间3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暂停对乌克兰所有军事援助,直到他确定乌克兰领导人表现出对“达成俄乌和平协议的诚意”。这是2月28日震惊世界的白宫争吵后,美乌关系之间的最新进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