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35
»
肖茜:为全球南方参与AI发展提供新路径
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办。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肖茜出席大会相关活动,并应环球时报“环球圆桌对话”之邀,就AI国际治理等相关话题发表看法。
达巍 | 水到方能渠成:国际秩序重构背景下中国全球治理话语权的提升
在全球秩序转型与全球治理“退潮”的当下,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面临着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中国在全球治理中遭遇的结构性挑战,包括国际秩序转型、国内治理与全球主张的差距、体制差异以及理念落地等问题,并探讨中国如何在困境中寻求突破,为全球治理贡献独特智慧,提升自身话语权,以更好地参与和引领全球事务。
肖茜:AI开源重塑国际科技合作格局
6月30日,华为与百度宣布开源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消息震动了全球科技界。华为开源了盘古70亿参数的稠密模型、720亿参数的混合专家模型以及基于昇腾的推理技术。
胡波:美海军放弃优势战略转而寻求拒止?
自二战结束以来,寻求力量的绝对优势就是美军军事战略、特别是海上战略的一大传统,这一点在冷战结束后变得更加不容置喙,尽管美国战略界不断有人提醒美军军力的短板或扩张的极限,建议美国寻求更务实更经济的军事战略,比如拒止战略。
翟崑:作为全球公共知识产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先进的全球公共知识产品的引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核心,为世界提供了大量有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全球公共知识产品。
文晶:伊以冲突背后美国的战略考量
一直犹豫不决的特朗普,为何决定对伊朗核设施发起打击?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中东政策的重大变化?特朗普到底信奉什么样的中东政策?《凤凰大参考》特邀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国论坛媒体传播主任文晶解读。
王缉思:国家安全与国家其他目标的关系
国家安全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除安全以外,国家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目标。
阎学通接受专访谈新型国际领导体系
阎学通认为,在逆全球化趋势下,大国竞争策略从全球化背景下追求“绝对收益”的策略,变为限制对手发展以提升自身相对优势的“相对收益”策略。国际秩序正从全球化向逆全球化转变,也使国际体系的无序性显著加剧。
鲁传颖:欧盟人工智能战略与中欧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前景
自2018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人工智能》政策文件以来,欧盟逐渐形成以规范塑造、规则引领和技术主权为核心支柱的人工智能战略。然而,以“监管先行”为特征的欧盟人工智能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缺少军事力量支撑、技术治理的“泛安全化”倾向与创新抑制效应、产业生态的结构性短板与系统创新不足、国际合作中的战略自主诉求与现实依赖困境等多重制约。
姚锦祥:战后日本巴勒斯坦政策的理念与实践演变
本文旨在关注战后至今日本巴勒斯坦政策的理念与实践演变。由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特殊性,它成为日本盘活中东、扩大国际能见度、探索自主外交的重要抓手。
翟崑:中国区域国别学建设互联互通路径的“三个需要” ——品谈王逸舟、王婉潞之《迈向互联互通的区域国别学》
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构建,旨在打破欧美区域研究模式的断裂性,构建具有融合性的新范式和互联互通路径,即强调学科之间、全球知识与话语之间、全球学理与实践之间的互联互通。以
“五眼联盟”面临碎片化危机?
随着在近日举行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大选中,对美强硬派候选人分别获胜,被称为“西方安全基石”的“五眼联盟”能否维持下去成为美欧舆论关注的焦点。
文晶:中东为何成人工智能投资高地?
近年来,中东凭借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正成为人工智能(AI)行业发展的新高地。中美作为人工智能大国也加快在中东的战略布局,特朗普于5月13日至16日出访中东,带着数十位科技巨头,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达成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科技交易,并与阿联酋签订协议建立美国以外最大的人工智能园区。
肖茜:人工智能合作已成为“新发展纽带”
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变革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容轻视的安全风险和治理困境。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新焦点和大国博弈新领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