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美海军放弃优势战略转而寻求拒止?

2025-07-02

胡波: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

美军这种军事传统的改变,是军事技术发展、力量对比变化和国际战略环境变迁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自二战结束以来,寻求力量的绝对优势就是美军军事战略、特别是海上战略的一大传统,这一点在冷战结束后变得更加不容置喙,尽管美国战略界不断有人提醒美军军力的短板或扩张的极限,建议美国寻求更务实更经济的军事战略,比如拒止战略。

所谓拒止,是指在己方无法获取优势或力量对比对己方不利的情况下,转而寻求妨碍对手的重大行动或阻止对手达成既定目标。在行动层面,拒止或称区域拒止,是指在无法获得某区域优势或控制权的情况下,采取行动限制对手或敌方的军事活动和行动自由。就装备特点而言,陆基导弹、静音潜艇和攻击性的无人平台等通常被认为是拒止型平台。因此,拒止既是一个战略概念,同时又是一个战术或策略概念。美军在策略和装备发展方面早就吸收了拒止的概念和想法,比如中导项目,但如上所述,拒止在美军战略层面从来就不是主流。 

不过,近年来这种情况似乎在发生变化。至少美军变得不那么执着于优势,开始在战略层面接受拒止,比如海军陆战队的《内线战略》。

之所以有这个转变,一方面是形势比人强,随着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中美总体军事力量对比变得愈发均衡,特别是在西太平洋,在平台的数量方面,美军已经处于劣势,且短期内无法逆转。美国战略界的认知更为悲观。比如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认为,“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00多倍”;再如,美国国防部长海格赛斯在2025年4月的一次美国国会质询会上语出惊人:“中国有能力用高超音速导弹,在20分钟之内击沉全部11艘美军的航空母舰”。这些片面或夸张的言论当然有渲染“中国威胁”的成分,但或多或少也反映了现实对美国认知的刺激和塑造。

另一方面,特朗普代表的美国MAGA势力横空出世并且两次入主白宫,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军放弃主导地位传统的速度和进程。首先,MAGA对美国以外或美洲以外的地缘政治兴趣不如美国传统的建制派,认为美国应该适当收缩力量,而不是继续加大承担在全球的安全义务和责任。其次,特朗普本人其及侧近人士固执地认为,盟友及伙伴一直在“占美国便宜”,要求他们大幅增加军费并购买美国货。美国不想当“头”、变得锱铢必较,这种政策事实上已经放弃了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直接削弱了美国主导的盟友安全体系,却使得“拒止”战略变得前所未有的诱人。

美军转而奉行拒止战略意味着什么?战略上而言,美军放弃追求主导优势,转而追求更现实的拒止战略有利于大国间的和平与稳定。近十余年来,美军战略的最大悖论是,在力量对比相对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仍试图追求主导优势地位,这一点在亚太尤为突出。现在美军开始调低战略目标,从长周期来看,当然会有利于缓解与中国等大国的地缘矛盾。

然而,就战术层面或短期而言,这种战略的调整丝毫不会改变或缓解美国针对中国的大国竞争。当前,美军拒止战略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威慑并阻止中国在西太平洋特别是在台海和南海采取重大军事行动,这与中国的统一大业、主权和安全利益势必会迎头相撞。相比传统的优势战略,拒止战略还可能会更聚焦和更为针锋相对。而且,无论是优势战略还是拒止战略,美军都仍将视中国军队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

美军这种军事传统的改变,是军事技术发展、力量对比变化和国际战略环境变迁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美军内部,优势和拒止两种战略思路的博弈也不会停止,可能还会反复,但趋势既然已经形成,就不太可能轻易被逆转。

本文刊载于《现代舰船》杂志2025年第7期


下一篇:翟崑:作为全球公共知识产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