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傅莹:加强国际传播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人的观点
人民网北京2月19日电“中国的智库需要加强国际传播,在国际信息库中尽可能多地增添源自中国的素材和信息,形成客观的中国国际形象。”近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看世界2》研讨会暨傅莹大使新书首发分享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在会上谈到,国际传播的目的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增进国际合作,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了解我们,减少误解和对立情绪。
慕尼黑安全报告特别版:多领域疫情——关于Covid-19时代的发展、脆弱和冲突
2021年2月19日,2021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特别会议将在线上举行(会议具体议程附后),美国总统拜登、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政要将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新著《看世界2》: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
春节假期宅家读什么书?外交部前副部长、十二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出版新著《看世界2》。这本书延续了《看世界》的呈现方式,分为国际格局的变化、全球化与中国角色、国际关系、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形势、亚洲和平问题、人工智能、国际传播、智库建设等多个主题,重点回应了国际上对中国的诸多疑问和关切,也包含了对社会大众关心的国际问题的解答,有助于读者了解新的全球趋势和国际关系发展脉络。
关注《看世界2: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 ——傅莹:百年变局中“看什么”与“怎样看”
2020年,中国和世界都经历了风云激荡的变化。新冠疫情的流行给国际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看清世界,是各界都在思索的课题。2021年2月4日,“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抉择——《看世界2》研讨会暨傅莹大使新书首发分享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会上,傅莹与相关学者就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进行了对谈与研讨。
陈琪 薛静:从“疫苗”竞赛看国际秩序的变迁
2021年伊始,全世界关于新冠疫情的关注进入新的阶段。之前各国在病毒防控方面的成绩,毫无疑问已经有了定论。然而,由于疫情仍然没有消退,也就预示着各个国家之间这场意义重大的竞赛仍然激战正酣,新一轮的竞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疫苗领域。
夏方波、陈琪:印尼政府为何此时对伊斯兰极端组织出手?
2021年1月14日,印尼人权委员会向佐科总统提交了关于6名伊斯兰捍卫者阵线(FPI,以下简称“伊阵”)护卫队成员在雅加达-芝兰北高速公路遭击毙事件的调查结果。人权委员会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警方执法人员在该事件中严重侵犯人权。自2020年11月10日伊斯兰捍卫者阵线头目里兹克从沙特回国之日起,海报拆除、疫情集会、袭击警队、逃避检测、组织禁令、逮捕拘留等一系列事件接连发生,印尼政府与该组织的对抗不断升级,疫情之下的印尼社会动荡加剧。
陈琪 仇哲君 | 两种民主化:为什么缅甸军方对两场选举结果的态度截然不同?
2月1日凌晨,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国家总统温敏及多位地方议员被军方扣押。缅甸随即进入紧急状态,由此前军方推选的副总统吴敏瑞担任代总统,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实际接管国家大权。
陈琪 薛静:《大秦赋》的网络讨论所引发的思考
最近,电视剧《大秦赋》播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来不过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娱乐剧,并非是严肃的历史研讨,却带来了网络上围绕着如何评价秦统一六国的激烈辩论。有人认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充满了血腥和残暴,不仅不值得推崇,反而应该加以鞭挞。更有人激进地将这种否定论引申到统一本身,认为大一统的秦王朝是专政独裁,与自由民主背道而驰。这就已经不是一个关于电视剧的茶余饭后谈资,而是涉及一些基本的政治观念和原则的讨论了。在当下国内外舆论和思潮激荡的局面之下出现此种论调,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邹骥:实现能源安全的钥匙在哪里
近期中国一些地方出现停电限电的情况,舆论因此有了一些对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被人“卡脖子”话题的讨论。这类判断值得商榷。一来限电问题与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并无直接关系,二来产业链上谈及的“卡脖子”是就芯片、光刻机、大型燃机等技术受制于人而言,如果谈及对外来能源的依赖,能源领域更多说的是能源安全问题。对中国来说,能源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连续供应问题,特别反映在油气问题上,因为中国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70%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气都依赖进口。如今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已经发生复杂变化,虽然不会轻易出现什么阻供问题,但是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比过去更高。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这样大,这在地缘政治格局巨变的今天已经构成不容忽视的战略风险。
姚云竹:2021年国际军控裁军形势的发展趋势
2020年是多事之年,多灾之年,多变之年,在国际军控裁军领域也是如此。2021年国际军控裁军会如何发展,有以下几个看点:通过美国的何去何从,观察国际军控能否“触底反弹” 2009年4月,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为呼应全球“无核世界”的诉求,在捷克布拉格广场发表演讲,承诺美国将为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而努力。奥巴马任期内,美俄就进一步削裁核武器达成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召开了四次全球“核安全峰会”,为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协议》(亦称“伊朗核协议”),调整了美国的核政策,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重要性的同时,提高了使用核武器的门槛。
陈琪 薛静:全球化已“生死攸关”?从两大矛盾与两点反思谈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亚洲和世界。如果将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事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早在苏联解体后的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不遗余力地推进全球政治一体化进程。然而,在2020年这个注定以疫情全球流行而铭记于历史的年底来环顾世界,不难发现,全球化进程正遭遇重大挫折,甚至用“生死攸关”来描述也毫不过分。
阎学通:世界将迎来“不安的和平”
12月1日至2日,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举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在会上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部分内容:国际社会对拜登政府具有很高的期待。很多人认为,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会出现彻底变化,我个人没有这么乐观。首先,我赞同目前是一个两极世界,中美竞争是其主要特点。拜登可能会以某种形式缓和中美之间的竞争,但这只是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不会改变中美竞争的本质。从目前来看,中美在政治领域的冲突将呈加剧趋势。特朗普把人权问题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拜登则不同,他把意识形态当作要追求的价值目标,他采取的手段会更加强硬,投入的资源也会更多。因此,中美冲突只会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变化,比如贸易领域的冲突减少,政治领域的冲突增加。减少和增加的是不是一样多,冲突是变多还是变少,目前无从判断。
姚云竹与科里·舍克就新冷战和欧洲角色等问题接受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采访——“选边站?”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退役陆军少将姚云竹和美国企业研究所外交和国防政策研究主任科里·舍克(Kori Schake),日前就“新冷战”和欧洲角色等七个相同问题,接受了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书面采访。采访结果以对照形式,发表在基金会年度报告“The Berlin Pulse”上,标题为“选边站?”。
胡波:亚洲没有形成“小北约”的土壤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日前访问日本,并与日本首相菅义伟进行会谈。在两人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菅义伟宣布,日澳两国原则上达成了《互惠准入协定》的协议,其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允许日本自卫队和澳大利亚军方可以访问彼此国家并进行训练和联合行动。
«
1...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