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战略与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与安全
美国研究
南海问题
«
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3
»
【“风云际会”中的亚太】徐步:亚太需要更加紧密的一体化进程
俄乌冲突对世界造成了巨大影响,对于地缘政治、能源安全以及很多国家的战略谋划也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希望俄乌冲突尽早结束,因为俄乌两国都是中国的重要伙伴。如果说双方能够做到不只是停火,而且能够止战、终战,这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中国之所以有这样的主张,是基于以下考虑。
【“风云际会”中的亚太】阎学通:乌克兰局势将加剧去全球化
去全球化并不是由这场俄乌冲突而始,但这场军事行动一定会加剧这个趋势。对俄罗斯的制裁、脱钩显然会大大地削弱现在的全球供应链,而且战争还迫使很多国家重新考虑他们和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而不只是俄罗斯的问题。就我的理解,亚太小国的对冲战略遇到了新困难,有一些国家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意味着去全球化将会在亚太地区加剧。中美两极格局在本地区正在形成,竞争将会恶化,而不会缓解。
【“风云际会”中的亚太】崔洪建:亚太地区应当成为持续和平发展的榜样
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主要是由于正在出现两方面的变化:一是亚太正成为世界经济、投资、产业和创新中心。地区GDP总量占全球GDP总和的比例已超过60%,而且还会继续增加,更多的地区国家正成长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全球贸易、投资和产业将继续向亚太聚集。这是过去40多年全球化发展的显著成果。
俄乌冲突下东盟释放何种信号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不少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新加坡也追随美国脚步,成为东盟唯一一个加入对俄制裁行列的国家。新加坡此前对其他国家实施的所有制裁都基于联合国决议,从这一点看,这次对俄制裁决定颇为罕见,似乎表明新加坡与美国形成了某种“特殊关系”。
傅莹:中英关系和未来展望
2022年3月13日是中国与英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作为中国第十任驻英国大使,我很高兴借此机会分享对中英关系的回顾和展望。
姚锦祥:伊核谈判的走向与变数
当前,伊核谈判已进入关键时期。伊核协议本就是大国协调和大国博弈的产物,因此大国间的关系调整也将给其带来新的影响和变数。
赵明昊:俄乌冲突与中美关系
在俄乌冲突仍在延续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寻求深化战略沟通,即便在诸多问题上依然存在重大分歧。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不愿看到这场危机,冲突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国家关系不能走到兵戎相向这一步。在战争与和平这个问题上,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反对的是战争。
周波:中国在俄乌之间选择的到底是什么?
编者按:3月16日,《南华早报》发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的英文评论文章“Why China is refusing to choose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周波认为,“如果中国抛弃俄罗斯,跨入西方阵营,那连权宜之计的好处都不会有。中国将失去一个战略伙伴,而美国再次掉头对付中国只是迟早的问题。”……“俄乌冲突,无论多么具有破坏性,都不会阻止全球政治和经济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转移。中国是风暴中的平静地带,更应该成为稳定之源。不贸然选择的好处是避免做出糟糕的选择。”中国论坛授权翻译,转发中英文版,以飨读者。
赵可金 :生态制度主义政治学——一个世界政治的理论框架
世界政治是一门解释人类本质的学问,是在有限的时空内平衡人性善与恶,建构某种世界秩序的学问。生态制度主义政治学是一种解释世界政治的理论,它强调解释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和社会复杂性及其根源。生态制度主义试图回归世界政治理论本身,拒斥国际关系的战略性目的和实践偏好,而专注于“为什么世界秩序是可能的”这一核心问题,聚焦分析世界政治之所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而非实践需要。
赵可金:全球治理知识体系的危机与重建
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凸显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脆弱性。随着疫情蔓延,不仅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就连欧美发达国家也显得不堪一击。疫情引发的种种次生灾害如经济衰退、社会停摆、权力扩张甚至地缘政治回归等,更令人对全球治理的未来感到忧心。面对疫情冲击,整个国际社会非但没有形成“抗疫统一战线”,反而陷入了相互责怪和彼此“甩锅”的局面,以至于有人惊呼全球化逆转和世界秩序坍塌。不难看出,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治理陷入困境,一些国家的退群、废约、筑墙、排外、内顾等趋势日益明显,一些国家热衷于拼凑各种选择性的国家集团和俱乐部,“民主国家联盟”“供应链联盟”“价值观联盟”等形形色色联盟不断涌现,对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形成巨大挑战,全球治理重新面临历史的十字路口,以西方视角为主导的全球治理理论面临着解释力的危机。因此,如何在真正全球视野中重新解释全球治理,摆脱西方知识体系主导的全球治理理论的意识形态窠臼,建立基于真正全球意义之上的全球治理新知识体系,成为当下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全球治理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
俄乌危机之下 美欧联手制华走向何方?
拜登执政以来,跨大西洋关系出现明显的快速升温,这与拜登政府重归理想主义外交政策息息相关,也与美国希望联合欧洲对中国开展激烈竞争的盘算密不可分。在意识形态、经贸甚至安全领域,如今都能看到美国积极拉拢欧洲共同对华的身影,尤其是美欧联手对华制裁,直接冲击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在中欧关系中打下楔子。
姚锦祥:伊核谈判即将瓜熟蒂落?
目前来看,伊核协议相关方及外部主要力量多对尽快恢复伊核协议持积极立场。就美伊来说,双方领导人都希望重返协议。伊朗方面认为,如果能解除或消解大部分国际制裁,既能迅速改善经济局面,也有助于尽快稳定国内政局,化解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国内动荡局势。美国方面则认为,伊核协议将有助于它更加平稳地从中东抽身,维持地区战略稳定,从而将其主要精力投放在亚太地区。此外,地区海湾国家也继续推动与伊朗改善关系,就连不少以色列军事专家也认为,协议本身有助于维护以色列的安全。不少迹象表明,以色列似乎在修正对于伊核协议的固执态度,对他们来说与美国保持牢固关系才是头等大事,而非不断破坏美国的地区议程。因此,在如此一致的对话氛围之下,各方都希望抓紧时机尽快重返协议。
掌控供应链——2022年慕尼黑安全报告摘译(四)
新冠疫情和最近的地缘政治变动如何揭示了高技术领域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些领域内的供应链弹性将如何影响战略竞争?希望保证获得高科技产品的国家,美国、欧洲、中国和其他获取高科技产品的国家的意图何在?合作空间在何处?志同道合的伙伴国家又有哪些合作空间?
不安静的东翼——2022年慕尼黑安全报告摘译(三)
这是东欧令人不安的一年。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一系列危机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据估计,有10万名俄罗斯士兵在乌克兰边境附近集结,2021年底俄罗斯领导层发出日益尖锐的言辞,这些危机彻底拉响了警报。12月时,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批评了乌克兰对讲俄语的人的歧视,并表示“发生在顿巴斯的事情……看起来确实像种族灭绝,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则声称在乌克兰的美国雇佣兵正计划发动化学袭击。圣诞节前,俄罗斯政府提交了分别与美国和北约缔结的两项新安全条约的草案。
«
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