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文章和访谈
中国论坛
执 委 会
特约专家
论坛原创
文章和访谈
论坛活动
工作团队
联系我们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4
»
顾宾:中国式多边主义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观察:以亚投行为重点的分析
中国式多边主义体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变革的思路,即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汤蓓:只有发展中国家自己才能定义“全球南方”
只有发展中国家自己的选择,才能界定“全球南方”真正的含义。
高健:良性互动的中英关系需要务实的智慧
一个始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是中英双方的共通认识与共同利益?如何实现双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周密|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的“新势力”
近年来,由于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发展瓶颈被打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亮眼,呈爆发式增长。
王元丰:从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需打牢四个支柱
从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这是中国提出3060承诺后一个重大行动。要把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做好,同样需要扎实的制度创新。
姜锋:对待乌克兰北约有自己的算计
北约对乌克兰的支持有自己的战略算计,到底是为尽早结束战争,给乌克兰带去和平,还是为最大程度地消耗俄罗斯,实现北约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北约自己很清楚。
高健:北约会成为更为团结的军事联盟吗?
北约在亚太地区战略扩张的战略意图,必将导致其组织身份定位的内在危机,加剧北约内部美英与欧陆国家的内在矛盾。
顾宾:“毕加博事件”对国际组织治理的三点启示——兼评亚投行调查报告
7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顾宾在《南华早报》发表评论文章“Three lessons the AIIB learned after Pickard’s storm in a teacup”。
高健:美印双边关系的未来存在结构性矛盾
高健教授认为,美印双边关系存在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印度外交会继续保持独立自主原则,妥善处理周边外交与地缘政治以保障其国家根本利益。
中国论坛特约专家赵明昊在CGTN刊文
7月4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赵明昊在CGTN Opinion栏目刊文,就“无人飞艇事件”美方调查结果、中美关系走向等问题发表看法。
顾宾:加拿大是不是在搅局亚投行?
6月19日,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顾宾在《China Daily》报纸头版发表标题为“Is Canada meddling in development bank's affairs?(加拿大是不是在搅局亚投行?)”的评论文章。
达巍在《经济学人》发文
6月1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论坛副主席达巍教授在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By Invitation”专栏发表文章,讨论中美两国应当如何抓住机会以稳定双边关系。
顾宾 | “一带一路”十周年:高质量是如何炼成的
5月1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副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顾宾在《南华早报》发表评论文章“China is pushing for a better, more representative form of multilateralism, not seeking to replace it”。顾宾认为,在美国的霸权和工业补贴下,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展缓慢,而中国现在正在通过成立新的银行和确保大多数人声音的举措开辟一条更好的道路。
周波:如果中美竞争是一场“新冷战”,欧洲才是主战场
5月2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在《南华早报》发表评论文章“The True Battleground in the US-China cold war will be in Europe”。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