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文章和访谈
中国论坛
执 委 会
特约专家
论坛原创
文章和访谈
论坛活动
工作团队
联系我们
«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王元丰:为什么中美达成的是应对气候“危机” 而不是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2021年4月15-16日在上海举行国际和国内都非常关注的会谈,达成《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为什么这个声明是关于应对气候“危机”而不是以前常说的气候“变化”呢?
高健:克里访华与全球气候治理的竞合博弈
应中方邀请,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4月14日至17日访华,昨晚(北京时间14日晚)已经抵达上海。访华期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将同克里在上海举行会谈,就中美气候变化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等交换意见。克里此行料将邀请中国参与美国主办的全球气候峰会。毫无疑问,这一举措是美国在对华关系中实施多面战略的具体体现,美方将全球气候治理视为中美可以合作的国际领域。然而,围绕着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博弈绝不仅仅是“合作共赢”一词可以简单概括的,这一领域对未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的模式与发展话语权的构建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周波:中印边界谈判难在哪里?
去年中印边界流血冲突发生以来,中印关系的发展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中印边界谈判久拖不决的根源在哪里?印度在边界堪查上打着什么样的小算盘?拜登上台后针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政策的调整,强调亚太盟友的作用,印度是否会趁势调整姿态成为反华的“急先锋”呢?针对以上问题,中国论坛采访了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聘专家周波。
周波:做“东方小北约”的马前卒,美国很想要,印度难做到
去年中印边界流血冲突发生以来,中印关系的发展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中印边界谈判久拖不决的根源在哪里?印度在边界堪查上打着什么样的小算盘?拜登上台后针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政策的调整,强调亚太盟友的作用,印度是否会趁势调整姿态成为反华的“急先锋”呢?针对以上问题,中国论坛采访了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聘专家周波。
黄仁伟在“傅高义与中美关系研讨会”上的讲话
1月20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傅高义与中美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黄仁伟与会并发表讲话,分享了他和傅高义先生的三次交流经历和三点启示。以下是讲话稿中文版。
周波:对“四个警察”来说,印度洋和太平洋太大了
时隔近14年,“四方安全对话”于上月举行了发起后的首次视频峰会。会后的联合声明中刻意不提中国,美方还强调这不是亚洲北约,而是4个民主国家在经济、科技、气候和安全领域加强合作的平台。 对此,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在《南华早报》撰文"Why US-led, anti-China Quad is either meaningless or doomed to failure"认为,“四方安全对话”实质上就是针对中国的。他进一步分析,除非“四方安全对话”证明自己是包容的而非排他的,否则这个小集团的未来并不光明。它可能存活,但不可能壮大。中国论坛全文翻译,国内首发,以飨读者。
黄靖:中美阿拉斯加高层对话是一场自信心的较量
中美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已尘埃落定。尽管中美双方都表示这次对话富有建设性并有助于管控中美关系,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杨洁篪主任对美方代表的斥责,正告美方没有资格奢谈从实力地位与中国对话。
周波:一次铭记历史的对话——中国和美国将何去何从?
安克雷奇对话是拜登政府时期中美之间首次战略高层对话。双方不寻常的公开“争吵“成为媒体焦点。如何评价此次对话的意义?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就此接受了CGTN的专访。周波认为,此次对话的意义在于,尽管中美关系中存在竞争因素,但两国仍然有合作的空间,不仅在阿富汗、朝鲜或伊朗等地区性和全球性问题上,还包括在南海和台湾海峡上的风险管控合作。周波希望,即使竞争元素在中美关系中占据上风,双方也应尽力避免陷入对抗。
姜锋:德国看待中国崛起的三种观点
欧盟近日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等虚假信息为借口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这不仅违反国际法精神,也显示出一些偏执于意识形态的欧洲政客、学者和智库已深陷价值霸权主义的泥潭。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他们却打着道义的旗号绑架了欧盟政治的理性,给欧盟内外关系造成损害。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势在必然,其中就包括制裁德国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及个别德国政客和学者,他们对中欧、中德关系的破坏角色已广为人知。今年是德国的“超级选举年”,德国政治走向如何,德国作为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坚持务实对华的欧洲大国,如今其国内在对华态度上的真实“光谱”到底是怎样的?
田士臣:美国发布2020财年航行自由报告——用美国法代替国际法
根据美国国防部官网消息,美国防部于3月10日悄然发布了《2020财年年度航行自由报告》,报告覆盖的航行自由行动期间从时间上是从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9月30日,按美国说法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对19个不同声索国家/地区提出的28个不同的过度海洋主张进行了行动层面的挑战。2020财年报告花费了美国纳税人总共大约10050美元,这包括50美元的费用支出和10000美元的国防部劳动力支出。
朱锋:拜登对华外交未走出“特朗普泥潭”
拜登政府上台已经两个多月,就其内政方面来看,从签署近60项总统行政令到说服国会通过1.9万亿美元的疫情救济和援助计划,从承诺到今年5月份让所有美国人都接种新冠疫苗到强调开启旨在重新承担环保和减排责任的“绿色”经济,短短60天时间已让美国民众感受到了一些“拜登风格”。最新民调显示,拜登的施政表现在成年美国人中支持率达到了59%。但在外交领域,尤其在对华政策上,拜登政府的表现不仅平庸,甚至还继续充斥着要升级与中国对抗的风险。
周波:太空不应成为中美竞争的新疆场
进入2021年,太空变得热闹非凡。2月,阿联酋、中国和美国的太空探测器相继抵达火星。3月9日,中俄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3月11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周波在《南华早报》撰文提出,太空不应成为中美竞争的新疆场。与华盛顿禁止中国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不同,北京对与其他国家的太空合作始终持开放态度。为避免太空军事化,主要航天大国彼此可“相互确保脆弱性”(MAV),最终达成不在太空部署任何武器的条约。 中国论坛特翻译此文,以飨读者。
赵华胜:近外与俄罗斯:挑战与前景
今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应瓦尔代俱乐部约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学术委员赵华胜教授写作“近外与俄罗斯:挑战与前景”(原标题:Russia and Its Near Abroad: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一文,并于3月9日以英文和俄文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官网发表。赵华胜认为,莫斯科在近外最大的成功是该地区成为其真正的战略资源,而最大的失败则是任其成为俄罗斯的战略包袱。中国论坛特此推出中文版本,以飨读者。
黄靖:慕尼黑安全会议是美欧“价值联盟”的开端吗?
第57届慕尼黑安全(视频)会议于2月19日召开。美国总统拜登、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约翰逊等多国“西方”政要与会并发言。值得关注的是,与往年历届慕安会不同,本届会议并未安排中国代表发言。从上一届以“西方的缺失 (westlessness)”为主题的慕安会,到本届“全是西方”(all west)的安排,似乎不但呼应了拜登总统在会议发言中“美国回来了、联盟回来了”的宣言,而且显示西方国家想要重回国际主导地位的心态。而拜登政府对外政策的重点,就是要恢复美欧联盟,进而构建“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的“价值联盟”。于是,一些境外媒体不无用心地说,本届慕安会是遏制中国的“价值联盟的开端”。
«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