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战略青年(CISS Youth)举办第16期“战略青年说”,主题为“权力的艺术:陆上军事力量何以塑造大国战略意志?”。本次活动的主讲人是第五届战略青年成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马楚博,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主任、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梅然评议。
当地时间5月31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再次重申“重返亚太”,试图通过盟友网络化、分担防务责任来强化对华战略。然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其全球战略收缩和高关税政策为这一目标蒙上阴影。经贸矛盾加剧与地区安全局势复杂化,让美国“印太战略”的执行力备受质疑。在美国推动“战略性脱钩”和“小院高墙”政策、制造地区不确定性的同时,中国通过扩大开放、深化与亚太国家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为地区稳定注入确定性。
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Deepseek等大模型后的智能时代,以及美国军备人工智能化对中美战略稳定的冲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再次就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在内政外交事务上推出了一系列极端议程,引发全球关注。这些议程不但有以极端手段实现现实目标的现实极端议程,也有直接宣示非现实目标的非现实极端议程。
自2018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人工智能》政策文件以来,欧盟逐渐形成以规范塑造、规则引领和技术主权为核心支柱的人工智能战略。然而,以“监管先行”为特征的欧盟人工智能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缺少军事力量支撑、技术治理的“泛安全化”倾向与创新抑制效应、产业生态的结构性短板与系统创新不足、国际合作中的战略自主诉求与现实依赖困境等多重制约。
6月9日至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5月9日,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发布研究员艾米莉亚·普罗巴斯科(Emelia Probasco)评论文章《军用人工智能:我们美好本性的天使还是控制工具》。文章认为,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中的角色正在迅速演变,从单纯的工具发展为潜在的“教练”甚至“执法者”。首先,在当前的军事实践中,人工智能多数仍被视作一种“工具”,用于完成由人类明确设定的任务,例如目标识别或战场监控。
5月12日,美国斯考克罗夫特战略与安全中心印太安全倡议主任马库斯·加劳斯卡斯(Markus Garlauskas)等人在大西洋理事会发布《东亚地区日益严重的双重核威胁》报告,表示美国未来在印太地区或将面临中朝同时挑起冲突的严峻挑战。台海或朝鲜半岛局部冲突存在横向升级为中美朝三方战争风险。报告认为,通过“守护虎”(Guardian Tiger)系列演习可以发现,美国主导的部队可能难以赢得甚
5月27日,CISS中国论坛成功举办“中国论坛·中国与南亚专家对话会:亚洲价值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次会议聚焦亚洲价值观实践与全球治理合作,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专家学者就新时代亚洲价值观共识构建及区域合作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2025年5月13日,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于北京顺利召开。会议以“共谋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交流,重申双方加强政治对话、深化合作、增进互信的坚定承诺,会议审议通过《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和《中国—拉共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两项重要成果文件。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拉合作十年来硕果累累,未来,中拉应坚
The CISS Podcast features conversations with experts from CISS Tsinghua, a research institute that analyz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issues based in Beijing. In the CISS Podcast, scholars and experts will address their thinking on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will also present China Forum series conducting one-on-one discussions with top-level officials, diplomats, well-known entrepreneurs, academics, and media experts from both China and 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