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上午,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东亚高级研究员理查德·麦格雷戈一行到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4月9-12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教授在希腊德尔菲参加了第十届德尔菲经济论坛。来自世界各国数百位政、商、学界人士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聚焦世界关系、经济与金融、欧洲政治、可持续发展、教育医疗等领域,共有上百场分论坛活动。
2025年4月3日,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的支持下,邀请CISS助理研究员宋博进行专题讲座,主题为“全球变局下的战略抉择:中俄关系演进与俄乌冲突启示”, 共有30余名师生线下出席。
2025年1月特朗普开启总统第二任期以来,在内政、外交领域推出诸多变革性举措,其“破字当头”的做法引起很大争议。特朗普再次执政体现了保守民粹主义在美国日益主流化的趋势,其本人具有革命性特征的执政取向,不仅促使美国的内外政策出现深刻转型,也对未来一个时期的中美博弈具有重要影响。
4月15日,美国白宫披露了一份实事清单(Fact Sheet),清单提及“中国对美出口商品最高可被征收245%的关税”,国际舆论倾向于认为这是美国继续“对华加码”的迹象。在次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只是淡淡回应道:“具体的税率数字,你可以问问美方。”很显然,对美国单方面操弄的数字游戏,中方秉持了一种“不值一驳”的鲜明态度。5天前,中方明确表态:如果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其第二任期内外政策议程与美国未来前景的热议。2025年初,《当代美国评论》编辑部对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缉思教授进行了专访,王教授就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的内政外交、社会变化、中美关系等相关议题分享了真知灼见.
3月24日,哈德逊研究所刊登高级研究员努里·特克尔(Nury Turkel)的文章《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和全球技术竞赛:美国出口管制对未来创新的影响》。文章认为,中美技术博弈聚焦人工智能与半导体领域,美国以出口管制方式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但面临安全与经济的双重挑战.
3月24日,美国《国家利益》发表C3 Solutions公共政策副总裁尼克·洛里斯(Nick Loris)的文章《美国如何在能源主导地位和环境进步方面超越中国》。文章认为,面对中国清洁能源战略的全方位扩张,电动汽车市场主导、商业核电容量增加及研发预算大幅上涨,美国必须通过支持增长、支持环境和支持能源的政策议程走出自己的道路。
The CISS Podcast features conversations with experts from CISS Tsinghua, a research institute that analyz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issues based in Beijing. In the CISS Podcast, scholars and experts will address their thinking on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will also present China Forum series conducting one-on-one discussions with top-level officials, diplomats, well-known entrepreneurs, academics, and media experts from both China and abroad.
2017年,特朗普在入主白宫后立即展开对华贸易战,而2025年特朗普再次执政带来了新变化:除了对中国继续施加关税外,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推动激进的贸易攻势,指望通过实施“美国优先”战略,实现经济复苏、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以及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2024年11月6日,唐纳德·特朗普再次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标志着“特朗普2.0”时期到来,也意味着全球经济形势将迎来“特朗普主义”影响下新一轮的加速演变。“特朗普主义”在经贸政策上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理念,其重点是缩小美国贸易逆差、加快美国制造业回流、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强调通过经贸保护手段维护美国本土利益,确保美国战略独立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