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中午,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事务部副首席研究分析师、高级首席研究分析师克里斯托弗·邦德(Christopher Bond)一行到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双方围绕核态势与战略稳定、俄乌冲突影响、新兴技术风险等议题交流探讨。
2025年3月13日,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THUSAISS)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与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的指导与支持下,成功举办“从耶鲁访学到慕安会观察:中美欧关系走向何方?”
2025年3月19日-21日,CISS第七届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全球秩序的重塑与未来路径的选择”为主题,围绕“全球秩序之变”“中美关系的新局”“亚太地区的选择与前景”“新秩序下的全球议题”四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从过去美国两届政府相关政策看,美国并没有珍视两国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积极作用。随着部分交流与合作项目受阻,中美学界了解彼此的渠道将愈发局限,长此以往只会增加误解误判风险。
自2025年1月20日就任美国副总统以来,J.D.万斯频频活跃于国际舞台,其言行风格引发全球瞩目。从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盟友火药味十足的批评,到对白宫争执事件中特朗普与泽连斯基激烈交锋的助攻,万斯的保守主义立场和外交上的对抗性姿态显露无遗。
自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以来,华盛顿就一直在针对比勒陀利亚,先是特朗普抨击南非国内土地改革政策,后又宣布终止对南非的援助,再就是鲁比奥拒绝出席在南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从而放弃了作为国务卿在国际舞台上的首秀机会,如今则直接升级到了在外交关系上的“准降级”地步。
2025年2月13-14日,CISS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在慕尼黑举行第 12轮“中美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二轨对话”。在术语讨论环节,双方共同提出 20个人工智能风险相关的概念术语进行探讨交流,并就其中9个术语给出了各自的具体解释,以此增进彼此对人工智能潜在安全风险的认知和理解。
3月3日,美国威尔逊中心发布瓦赫巴战略竞争研究所所长马克·肯尼迪(Mark Kennedy)的文章《研究型大学将决定谁能赢得技术主导权竞争马拉松》。文章认为,技术主导权竞争本质上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长期博弈,其核心在于研究型大学能否持续孕育颠覆性突破技术。
2月24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中国论坛成功举办“中国论坛·智者对话(8):大国竞争下的核风险管控”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国防科技发展、全球核战略调整和中美关系走向等议题发言,交流各自研究成果与看法。
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中美关系波澜再起。2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龚炯就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问题接受包括彭博社(Bloomberg)、英国广播公司(BBC)、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TRT)和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等多家媒体采访。
The CISS Podcast features conversations with experts from CISS Tsinghua, a research institute that analyz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issues based in Beijing. In the CISS Podcast, scholars and experts will address their thinking on 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will also present China Forum series conducting one-on-one discussions with top-level officials, diplomats, well-known entrepreneurs, academics, and media experts from both China and abroad.
本文是《美国观察》推出的第140篇文章,旨在探讨新一届美国政府对非洲“洛比托走廊”的相关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洛比托走廊”的建设历史与近年来美国对走廊的支持政策,回应了围绕“洛比托走廊”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洛比托走廊未来走向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是《美国观察》栏目推出的第139篇文章,作者梳理美国众议院近期通过的H.R.1166、H.R.908两项涉华法案的主要内容,分析美国对华限制的深层次原因,并展望中美技术博弈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