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18日访问北京开始,短短几周的时间内,中美之间密集互动,“开放沟通”“坦诚务实”“交流合作”一时重又成为描述中美关系的高频词。
这些互动透露了中美两国在贸易、科技、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哪些新动向?对两国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在自由贸易和气候变化领域,为什么说美国的政策具有讽刺意味?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近期特别邀请到了对外经贸大学以色列分校副校长、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龚炯教授,他在访谈中发表了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你将听到
01:32
近期美国多位官员访华会利好两国关系吗?
03:10
耶伦选择在7月6号,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战五周年这一天到访北京,有什么涵义?美国会在对华关税和贸易政策上有所松动吗?
08:04
耶伦表态称和中国“脱钩”是“灾难”。“脱钩”进程是美国开启的,为何现在成了灾难?
12:40
“国家安全”概念是如何被严重泛化和过度解读的?
14:12
呼吁市场改革和合作,拜登政府后脚就签署对外投资审查限制行政令
18:12
耶伦让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呼吁引发了很多担忧和质疑,开放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会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造成损害吗?
19:23
中美都认同需要在气变问题上进行合作,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等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有希望被取消吗?
22:14
基辛格博士本次访问北京意味着什么?
23:49
拜登计划竞选下一届美国总统,会对中美关系会产生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