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战略青年
关于我们
战略青年
中心活动
文章精选
研究成果
中心专家
中国论坛
关于我们
English
国际战略与安全动态
智库报告
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
国际战略与安全动态
研究项目
战略与安全大事记
全 部
«
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57
»
总第361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19日)
5月17日,《国家利益》刊登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保罗·R·皮勒(Paul R. Pillar)的文章《巴勒斯坦人不会离开》。作者认为,最近一轮的巴以冲突再次表明,美国几十年来用以支持以色列政策的观念是错误的,即巴勒斯坦人可以被充分边缘化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而以色列不必为和平做出妥协、也不必为和平的缺失付出代价。
总第360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18日)
5月12日,外交事务杂志发表学者克里斯托弗·沃克(Christopher Walker)和杰西卡·路德维希(Jessica Ludwig)题为《中俄两国合作》的文章。近几年来,虽然西方媒体、智库、社会团体和科技公司等不断增强西方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也在寻求突破。作者认为,西方国家保护其机构免受外部影响的最好方法是多国合作,一同解决各国面临的政治、经济与军事问题。
总第359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17日)
5月14日,《报业辛迪加》刊登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乔治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查尔斯·库普坎(Charles A. Kupchan)的文章。作者认为,拜登政府以民主与专制冲突为基调的外交政策存在战略性错误,不但无益于遏制中国,反倒会推动中俄联系紧密,甚至可能削弱民主盟友之间的团结。
总第358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14日)
5月11日,《日本时报》发表了美国太平洋论坛资深顾问布拉德·格洛瑟曼(Brad Glosserman)的文章《中国令我们重新思考资本主义》。文章指出,中国的资本主义以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模式运作,而西方则存在着“中国缺乏创新能力,其技术进步来源于对西方知识产权的大规模窃取和利用行政法规迫使希望在华开展业务的企业技术转移”的误解。
总第357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13日)
5月11日,《国家利益》网站刊登了青年外交政策专家组织(YPFP)亚太地区研究员詹姆斯·帕克(James Park)撰写的文章《拜登不应以向首尔施压的方式促使其“战略清晰”》。文章称,韩国文在寅政府正通过“战略模糊”在美中之间开展平衡外交。
总第356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12日)
5月10日,《外交事务》在其官网发布由美国热带医学院院长和贝勒医学院德克萨斯儿童医院疫苗开发中心的联合主任彼得·霍特斯(Peter J. Hotez)、美国国家热带医学院副院长玛丽亚·埃琳娜·波塔兹(Maria Elena Bottazzi)、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普拉桑特·亚达夫(Prashant Yadav)共同撰写的题为《生产疫苗不仅需要专利》的文章。
总第355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11日)
5月6日,兰德公司发布高级防务分析师德里克·格罗斯曼(Derek Grossman)的文章《杜特尔特竭尽全力,但中国依然失去了菲律宾》。文章指出,过去一年里,杜特尔特对北京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其原因在于北京对南海态度的日渐强硬使其意识到菲律宾依然需要美国作为长期安全保障。
总第354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10日)
4月30日,《南华早报》网站刊登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博士乔治·马拉诺(S. George Marano)撰写的文章《随着中国经济崛起,美国将如何应对?》。文章指出,中国的崛起不仅得益于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而且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有力应对也加速了中国领先于世界的进程。随着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将把这一经济优势转化为战略力量。当中国加紧运用这种力量时,澳大利亚将率先承受巨大压力。
总第353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7日)
5月6日,《报业辛迪加》网站发布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 Nye)撰写的文章《美中竞争的逻辑》。作者指出,如果处理不当,美中大国竞争将十分危险;而处理得当的对华竞争则是健康的。美国能否在竞争中取胜主要依赖国内改革,其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至关重要。拜登将对华竞争比作“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
总第352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6日)
5月4日,《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刊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M·沃尔特(Stephen M. Walt)的文章《世界可能需要中国规则》。文章指出,拜登上周在国会的讲话,将一系列国内发展计划与美中竞争相联系,这意味着他认识到美国正处于大国竞争时代,美国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但是作者认为,由于地理距离与核威慑,美中竞争并非台湾军事冲突,也不是你输我赢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争。
总第351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5日)
5月3日,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了核威慑和导弹防御政策分析师帕蒂·简·盖勒(Patty-Jane Geller)和高级研究员彼得·布鲁克斯(Peter Brookes)的文章《中国日益增长的核威胁》。文章认为,中国正在迅速发展核武库,其核导弹部队多样性与戒备度更高,其中包括旨在管理地区升级和确保洲际二次打击能力的核导弹系统。
总第350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4日)
4月27日,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网站发布清华大学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R. Greenberg)荣誉主任韩磊(Paul Haenle)的文章《为美中战略竞争奠定基础》。文章认为,拜登政府并没有恢复对华接触政策的意愿,而是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并希望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来消除中方日益增长的“美国在衰落”的看法。
总第349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5月3日)
4月29日,东亚论坛发表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穗生的文章《中国疫苗外交为何胜出》。文章认为,利用欧美缺席、准许他国生产、重视疫苗宣传是中国疫苗外交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欧美疫情严重,迫使其优先为本国公民接种疫苗,无暇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中国药企比西方同行更愿意授予他国疫苗生产许可,助其建立本土生产能力;中国重视疫苗外交,常常邀请受援国高官以及中国驻外大使迎接疫苗专机,构建自身负责任大国形象。
总第348期-CISS海外信息专报(2021年4月30日)
4月28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道格拉斯·狄龙政府教授、前贝尔弗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T. Allison)的文章《目标清晰——拜登执政百日的治国方略》。作者回顾了拜登上任之初美国面临的国内危机,对拜登上任一百天以来的执政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成功源于清晰的战略目标(strategic clarity)。
«
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