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清析论坛】|第6期战略清析论坛探讨权力、话语和事实中的科技与国际关系

2022-11-03

10月28日下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于清华大学明理楼428B会议室成功举办第6期战略清析论坛,线上会议同步进行,参会听众200余人。本期战略清析论坛主题为“权力、话语和事实中的科技与国际关系”,由CISS助理研究员董汀主讲。论坛还邀请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美国内政研究室主任李峥和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森作为与谈人,就科技与国际关系这一话题进行初步探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学峰担任本次论坛点评人。CISS助理研究员孙成昊主持本次论坛。

微信图片_20221104093721.png

董汀(左)、孙成昊(右)

董汀主要从学科范式理论的层面介绍了国际关系中科技的不同定位。核心观点如下:第一,不同范式中科技所对应的叙事不同:冷战时期,新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科技是国家实现安全的手段;冷战结束后,新制度自由主义视角下科技是一种资本积累的新方式,促进全球经济互联发展;近年来,在建构主义视角下,美西方试图在科技安全化的同时达成价值建构。第二,学术和政策研究要以技术事实为起点,或能有效减少研究成果的漫想性。第三,当前科技已经完全融入到社会的每一根经纬,科技伦理不能设定为一个与众不同,需要仰望的标准,而应该是全人类均可践行的共同价值。

之后,李峥和周森作为与谈人分享观点。李峥将具体的政策分析路径与美国对外科技战略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相结合,提出了以下观点:第一,我国的“科技”与美国的“科技”在概念上有所不同,但目前美国对科学技术范畴的认识越来越明晰,美国的认知变化导致了中美科技关系的变化。第二,中美科技问题主要矛盾点在于两国的科技政策冲突,但两国企业冲突不明显,中美两国企业形成了较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第三,从政策分析角度出发,为更好地把握政策实质,可以从政策的核心意图,以及实现核心意图中政策所涵盖的互动性因素两方面进行政策分析。第四,在科技政策分析方面,首先要从两用的角度判断价值,此外,技术迭代、价值链、创新生态、利益集团也都是科技政策的分析路径,波特的竞争战略也是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微信图片_20221104093726.png

李峥(左)、周森(右)

周森从高等教育财政出发,结合美国科技遏华背景,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美国高校在国防科技中的参与模式与经费管理模式:第一,美国高校参与国防科研有三种模式,分别为个人参与模式、联邦研究所模式和院校研究所模式; 第二,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经费可以作为间接成本补偿,以及支付博士生和博士后成本;第三,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尽管当前一些仪器设备不对中国高校供应,但是国内的科研设备有可能将迎来自主发展的良好机遇。

随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学峰对本次论坛的讨论进行点评。孙学峰认为,讨论技术对国际关系影响应基于既有事实,并在事实基础上与既有相关理论展开建设性对话。

微信图片_20221104093730.png

孙学峰

最后,主讲人和与谈人分别回答了线上听众提出的问题。

【战略清析】系列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战略与安全领域学术共同体,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发起“战略清析”系列论坛,邀请从事战略、安全、国关、外交等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围绕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及本领域前沿研究进行研讨,从而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进青年学者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本系列论坛于每月定期举办,欢迎大家关注。

撰稿:胡宇恺

核稿:申青青


上一篇:CISS专家出席2022年线上全球智库大会并发言

下一篇: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学者到访C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