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114 | 美对华新能源产业打压的路径、原因及影响——以电动汽车为例

2024-08-30

编者按《美国观察》是在中华美国学会青年分会支持之下,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推出的专注于观察美国的栏目,既有围绕美国问题的基础研究也有针对美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详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稿件一旦录用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单篇400-500元),并有机会参与CISS实习生项目和战略青年的后续活动。优秀稿件将推荐至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已有部分稿件被“中美聚焦”、澎湃新闻等转载。

本文是《美国观察》栏目推出的第114篇文章,聚焦近年美国对华渲染“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这一事件,梳理分析美国打压中国电动汽车的具体路径,进一步探讨美国此举的动因与影响,并试图分析该事件可能的未来走向。

640 (2).jpg

本文作者:孟泽北京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

今年5月,美国贸易办公室公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更高关税的最新细则,其中,自8月1日起,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大幅度提高至100%,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关税也从7.5%提高至25%。[1] 这样的举措并非首次,而是美国针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进一步的打压行动。近年来,随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日益突显,美国不断渲染“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打压以电动汽车为主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破坏中国形象,损害中国利益。为此,本文将分析美国打压中国电动汽车的路径选择,探究其动因、逻辑及不利影响,以期为中国的应对提供初步思路。

美对华“电动汽车”打压的路径

美国主要通过话语引导、议程设置和行动支持这三个步骤,一步步制造“中国产能过剩论”和“数据安全威胁论”,打压中国“电动汽车”发展。

(一)启动:话语引导

首先,美国通过不断模糊概念,引出此次事件的讨论对象。自2023年7月起,4名国会议员致信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美国交通部长,促使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初次进入公众视野。[2] 随着参与政要的规模不断扩大,讨论对象开始被“模糊化”“宽泛化”,最开始的“自动驾驶汽车”概念逐渐消失,呈现在公众视野下的则是更大众化的表达——中国“智能汽车”“电动汽车”,使事件讨论热度不断飙升。在美国政府声明和媒体报道中,中国“电动汽车”这个关键词被不断地强调引用,引起各国民众广泛关注。

随后,美国在西方舆论场上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话语上的威胁认知引导。

第一步是制造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论”。美国国内政客和媒体纷纷强调,中国政府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使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低价倾销海外。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今年4月直接表示中国这一行为“会造成全球价格和生产模式扭曲,损害美国企业和工人利益”[3]。同期,美国行业组织制造业联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也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如果中国汽车可以低价进入美国市场,最终会对美国汽车行业造成灭顶之灾。”[4]这些夸张性言语,无疑引起汽车行业内各方恐慌,深化舆论发起者与公众之间的威胁共识。

不满于现状的美国迈出第二步——渲染“数据安全威胁论”。这一次,电动汽车的影响被上升到“国家安全”这一根本利益问题。今年2月29日,拜登政府声称中国制造汽车的网联操作系统会收集有关美国公民和基础设施的“敏感数据”,并将这些信息传回中国“用于间谍和破坏活动”。

一方面,美方用“想象化”的语言单方面主观引导认知预期走向。[5]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讲话中多次替民众“想象”,称中国电动汽车就像“装了轮子的智能手机”,可以收集美国司机的私人信息,同时汽车上的摄像头还会把美国的基础设施全都记录追踪下来,加剧美国国内民众的不安恐慌情绪;另一方面,美国政要及媒体使用“夸大化”语言,试图描绘比真实情况中更严峻的安全威胁,使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凸显。比如雷蒙多宣称,“北京能让美国道路上数百万辆中国车同时熄火”。[6]

至此,话语引导下的公众威胁认知被二次加强,美国舆论已然走向政客所预期的道路,中国“电动汽车”变成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推动:议程设置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问题逐步成为美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美方主要展开了以下一系列举措:

首先,美国明确指出该问题的严重性质。美国大肆指责中国是全球供应链和经济韧性“破坏者”,明确中国产能过剩是严重威胁美国及全球的“经济安全”问题;针对“数据安全威胁论”,美国则进一步把中国“电动汽车”问题定为“国家安全”问题,使美国轻而易举地提高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将该议题提至议程前列,行使保护主义,阻碍他国发展。

其次,提出多项方案,推动议程设置。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进行安全审查,启动对嵌入中国电动汽车技术进行“安全威胁”的调查;其二,维护数据安全,保护美国公民的个人数据;其三,保护本土市场,严格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直接或间接流入美国本土市场;其四,阻碍中美合作机会,将电动汽车转交其他西方公司开发。

最后,调动各方参与行动的积极性。从国内看,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今年4月召开的参议院财政委员听证会上就呼吁各方“尽早采取行动,果断地行动”[7]。同时,通过强调中国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她表示“政府会为美国工人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将国家行动和个人利益紧密相连,打消大部分民众对政府举措的担忧;从国际上看,美国则通过扩散舆论,向欧洲等盟友传递了中国电动汽车威胁的信息,抹黑中国高端制造,带头打压中国电动汽车,推动其他国家采取抵制行动。

(三)落实:诉诸行动

2024年2月,拜登表示,中国以包括“不公平做法”在内的方式主导未来的汽车市场,给美国带来国家安全风险,美国政府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加以应对[8]。

第一,启动安全调查,排除不利威胁。针对电动汽车接入互联网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审查中国企业,收集美国组装汽车、汽车制造商获得软件许可的地点等相关信息,以防止中国利用电动汽车和其他联网汽车中的尖端技术追踪驾驶员及其个人信息。60天内,商务部就会针对调查到的“潜在风险”征求意见,然后起草针对中国生产汽车的法案,制定新的法规来遏制这一问题的发生。

第二,提高关税壁垒,阻止进入市场。事件发生初期,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乔什·霍利(Josh Hawley)针对现有对华关税政策提出:中国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关税税率都要从25%提高到125% ;而美国反华“急先锋”卢比奥注意到墨西哥为中国提供的便捷入口,于是又提议将提高关税的举措扩大到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墨西哥等国生产的汽车。[9]在近期的美国大选中,特朗普提及“会对墨西哥生产的中国汽车加征100%的关税”,拜登也紧接着宣布对电动汽车的关税将提高到100%以上。可以看出,美国各方都在试图利用贸易壁垒围堵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本土市场。

第三,颁布行政法案,保护信息安全。2023年2月底,拜登签署了一项旨在保护美国国内信息和通信技术免受国家安全威胁的行政命令,并推动美国出台多部涉华法案,包括《关于防止受关注国家获取美国人大量敏感个人数据和美国政府相关数据的行政命令》(“《14117行政令》”)。[10]该政令规定将部分国家加入“黑名单”,限制向中国在内的六国出售美国“敏感数据”,保护美国公民的个人数据(诸如位置、基因和财务记录等),使与政府有关的“敏感信息”免受别国“勒索”。

第四,限制政府采购,出台补贴新规。为了刺激本国消费市场,今年1月宣布正式生效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敏感外国实体”解释文件和《通货膨胀消减法》关于清洁能源车辆税收抵免相关禁令的指导意见明显表现出对中国产业的歧视与限制。[11]美国“近岸外包”本土化比例的要求,向购买新电动车或二手电动车符合要求的消费者,分别提供7500美元以及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而想要获得这一补贴需要跨越多个“门槛”:如车辆最终组装地必须在美国本土(或是与美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至少50%的电池组件和材料要源于北美等;[11]从2024年起,从中国等外国实体生产的清洁能源汽车的电池组件若出口美国也将无法获得消费者购买补贴。美国的种种举措都在限制公众购买与企业生产,保护本土发展。

美对华“电动汽车”打压的原因

消除贸易逆差,提振美国产业。当今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都在进行新能源产业升级,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转型。而首先,美国长期被石油所绑架,电动汽车制造商缺乏技术,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遇“死结”,并不具备与中国电动汽车竞争的能力。其次,美国近年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实行高刺激政策,加剧通货膨胀,使得美国民众倾向于购买低价亲民的中国电动汽车,但美国本土汽车售价往往不能满足国内民众需求。因此,低价格、高品质和高竞争力的比亚迪宣布年底在墨西哥建厂的消息使美国汽车行业感受到巨大威胁。为消除经济贸易逆差、重建美国本土产业链,美方政客官员打出“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两张牌抹黑中国,以通过不正当手段维护自己在全球产业供应链中的既得利益。

国内政治需要,服务美国大选。炒作涉华议题是美国选举年各党派之争的常见现象。在此次美国总统选举中,谋求连任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与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为了角逐总统宝座,已然把反华作为同一路线,将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中国产业抹黑作为新赛场,为自己赚取政治加分。特朗普早在今年3月就扬言,如若赢得大选,他将在俄亥俄州(美国大选的关键战场)承诺征收100%的关税,以支持当地汽车制造业的发展。[12]同时,他还抨击目前全球治理中的气候变化概念实际上是一场“共产主义阴谋”,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中国超越美国在汽车和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今年7月,他又在密尔沃基举行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中表示“上任第一天就废除电动汽车强制政策”,对墨西哥制造的汽车征收高达200%的税,挽救正在走向“毁灭”的美国汽车产业;面对特朗普强硬的政治口号,“绿色新政”的微薄收效和民主党的连任压力,拜登-哈里斯政府想要扭转颓势也只能持续炒作“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等话题,结合“限制外部冲击”与“扶持本土发展”措施,缓解其在新能源汽车议题上日益倍增的压力。今年5月,拜登-哈里斯政府下的贸易办公室便宣布将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到了100% [1],放缓电动汽车转型与尾气排放规定,将2032年电动汽车采用率从67%骤减到35%。[13]事实证明,拜登-哈里斯政府也确实因此收获了一些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政治支持,两党派的支持率差距持续缩小。[14]

推进对华“脱钩”,维护主导地位。当下,中国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的迅速进步已经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新能源产业,中国不仅迎头赶上,还开始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局势直接威胁到美国长久以来在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对此,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中国产业“脱钩断链”,打压遏制中国电动汽车、先进芯片等科技产品发展,进而多方面围堵中国发展。负责环境和能源韧性的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基德就曾公开表示:“美国不能把(该领域的)领先地位让给其他任何国家,我们期望继续保持卓越的全球大国地位。”[15]可见,恐惧并非完全来自“国家安全”抑或“市场扭曲”带来的“经济威胁”,而是对丧失能源和科技优势的担忧,是害怕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是想维护自身霸权和美国的保护主义[16]。

美对华“电动汽车”打压的影响

美国陷入过度安全化困境。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视为潜在威胁,不断强调中国对美国本土汽车产业和国家安全的挑战,不仅会煽动国内焦虑情绪,还会使双方在处理其他国际问题时过度警惕,从而使自身陷入安全化困境[17]。一方面,美国因为过度渲染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对国家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使原本不重要的议题不断提至议程前列,挤占其他议题的空间资源,无法对资源的统筹布局实现帕累托最优。另一方面,社会资源过度向不实议题倾斜,会使如“气候治理”等亟待解决的议题缺少关注度,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处理。由此可见,安全困境易扭曲国家应对不同问题的战略议程设置,这将有可能在整体上削弱国家的综合发展能力。

中美经济关系受到负面影响。美国追求产业发展的绝对安全,将电动汽车这一经济发展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尤其影响中美经贸关系[18]。由于“威胁论”话语的渲染,美国政府可能会摒弃在经济领域的常规考量(成本和收益),采取措施来应对中国电动汽车崛起,加强对中国企业的监管,拒绝中美合作带来的经济机遇。事实上,美国的做法短期上会影响中国产业,长期上则阻碍自身发展: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新能源车仅占总出口量的0.8%,其在欧洲、北美其他国家有更大的市场和发展潜能,所以中国可以稳固多边合作来减轻美国政策带来的影响。

同时,基于如今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相互依赖的经济分工格局逐步构建,中国作为全球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最大合作伙伴,促进他国经济生产。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国家间的合作。反观美国,受高昂的市场价格和政治因素等影响,国内目前确实没有与中国相同合理价位的电动汽车可以选择,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影响了国内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进程。但如果美国广开国门,允许更便宜的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本土市场,则可以进一步促进本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同时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其他领域,刺激美国整体经济增长,加快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全球绿色转型受阻。根据去年世界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显示,新能源产业相关投资的缺口达到了60%—70%,世界对绿色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现在的产能远远不够,并非过剩。而中国作为充分发挥新能源行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国家,无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其在11项关键电池组件技术的全球产能所占份额已超过80%,在2023年一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就已经相当于2022年1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在此情况下,美国却宣扬“威胁论”,喊话欧洲各国在抵制中国新能源产能问题上携手合作,推动欧盟对中国车企发起反补贴调查,这只会进一步破坏现有新能源产业互助机制,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真正的“破坏者”,损害各国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阻碍全球绿色转型进程。[19]中美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发展大国,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潜能,两国若能合力,将加快新能源产业转型,使全球各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结语

当下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首要问题仍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会日益消耗,绿色产能也并非过剩,而是严重不足,这是美国及各国市场都必须面对现实。如今,美国受电动汽车生产成本过高、充电基础设施不足、过度依赖低价石油以及政治经济等国内多方面因素的牵制,发展路遇死结,更需要摒弃霸权思维,正视中国发展,主动向外广开国门,允许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刺激美国经济蓬勃发展。同时,面对美方的打压抹黑、脱钩断链等举措,中国也应主动借助媒体、智库及各官方和非官方平台,积极引导话语,瓦解美方对中国不合理的威胁构建,并挖掘多个发展渠道,稳固本国产业链发展,建立多方对话机制,助力全球绿色转型。编:闫咏琪审:孙成昊(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立场无关。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 Issues Federal Register Notice on Section 301 Proposed Tariff Modifications and Machinery Exclusion Process, 2023-05-22, 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24/may/ustr-issues-federal-register-notice-section-301-proposed-tariff-modifications-and-machinery. 

[2] 中国日报.“美国炒作“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分几步?揭开事实真相”, 2024-04-24,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a/202404/24/WS66288eeba3109f7860ddac43.html.  

[3]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Janet L. Yellen to Travel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4-04-02, https://home.treasury.gov/news/press-releases/jy2218. 

[4] 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 “ON A COLLISION COURSE: China’s Existential Threat to America’s Auto Industry and its Route Through Mexico”, 2024-02-20, https://www.americanmanufacturing.org/wp-content/uploads/2024/02/on-a-collision-course-report-final-022324.pdf?emci=60e27eba-bad4-ee11-85f9-002248223794&emdi=cd576ab9-bcd4-ee11-85f9-002248223794&ceid=2891884.

[5] Josef Gregory Mahoney. "No ghost in the machine", China Daily Global , 2024-03-11,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03/11/WS65ee5001a31082fc043bbc13.html

[6] 环球网.“雷蒙多称假如美国路上有300万辆中国汽车,北京能让它们同时熄火,外交部回应”,2024-03-04,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Gq4gHrV2d3 

[7] 侨报网. “戴琪吁对华“果断行动” 保护美EV产业”,  2024-04-18, https://www.uschinapress.com/static/content/SZ/2024-04-18/1230543891687573787.html.

[8] 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 “拜登总统关于应对美国汽车行业国家安全风险的声明”,2024-02-29, 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zh/statement-from-president-biden-on-addressing-national-security-risks-to-the-u-s-auto-industry/.

[9] 观察者网. “美反华政客卢比奥又憋坏招:大幅提高关税阻止中国汽车进入美国”,2024-03-06,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4_03_06_727415.shtml.

[10] 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President Biden Issues Executive Order to Protect Americans’ Sensitive Personal Data”, 2024-02-28,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4/02/28/fact-sheet-president-biden-issues-sweeping-executive-order-to-protect-americans-sensitive-personal-data/.

[11] 澎湃新闻. “美国通胀法案新条例生效:享税收抵免电车再缩减,中国电池商如何应对”,2024-01-0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886033.

[12] 李悦,赵安琪.煽动对华关税:特朗普不是疯了是为拉票[N].中国青年报,2024-03-22(006).

[13]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 finalizes strongest-ever pollution standards for cars that position U.S. companies and workers to lead the clean vehicle future, protect public health, address the climate crisis, save drivers money | US EPA

[14] President: general election : 2024 Polls | FiveThirtyEight

[15] 尚凯元,陈子帅,昭东,等.西方看中国绿色转型赞赏中有戒备[N].环球时报,2024-02-29(007).

[16] 李蓉.“国家安全”幌子下的“美式”保护主义[N].新华每日电讯,2024-03-05(012).

[17] 魏志江,卢颖琳.“偏执”与“回避”:安全化困境的形成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01):27-45+157.

[18] 魏衍学.“武装到牙齿”的中等强国——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安全化[J].太平洋学报,2023,31(11):30-42.

[19] 俞懋峰,曹筱凡,吴慧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N].新华每日电讯,2024-04-12(006).DOI:10.28870/n.cnki.nxhmr.2024.002696.


上一篇:《美国观察》115 | 从普利亚峰会看七国集团的涉华动向

下一篇:《美国观察》113 | 民调领先?哈里斯持续扩大竞选优势:原因探析与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