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23日中国论坛合作伙伴、英国知名智库迪驰力基金会召开“全球金融、国家和社会:金融业如何成为绿色复苏的重要一环”( Global finance, states and societies: how can finance be one of the heroes of a green recovery from the great pandemic?)线上闭门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60余位嘉宾围绕脱欧以后英国作为金融中心的未来、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复苏、数字时代的金融监管以及全球金融如何增强韧性并在不扼杀创新和投资的情况下面对冲击等问题进行研讨。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余翔及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对外经贸大学经济系教授龚炯参会并发言。
余翔重点阐述了金融韧性和金融稳定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于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韧性,他表示最根本的核心是金融机构实现从规模-利润的经营模式,转变到基于绿色发展,追求资源共享-配置效率提高的经营模式上来。具体提出以下四项建议:第一,加强风险管控。银行在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同时,对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新风险给予足够重视,防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第二,优化业务结构。特别是重视ESG产品的开发,引导资本向绿色发展投资。第三,补充并有效利用资本。第四,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现风险的有效手段,也能帮助金融机构拓展经营范围。另外,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不能仅靠金融机构自身,还需要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余翔也强调理解和评判最优的组织或制度模式时,如最优监管、经济、金融、治理模式时,需要在经济因素之外加入一些其他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历史、传统、发展阶段、政治等因素。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或模式,没有一个对所有国家或组织都适用的最优模式。对一种模式是优是劣评判,还是应该更多倾听那些身处这种模式之中的组织或个人的声音。
龚炯介绍了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进展和数字人民币的一些尝试,指出了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高度发展、中国国际贸易持续强势的大背景下,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储备货币、投资货币的前景,以及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方面的影响。在讨论答问阶段,龚炯教授就新疆问题做出了澄清,指出西方社会一些国家指控中国新疆地区的所谓“种族灭绝”政策完全基于毫无证据的假新闻,是一些宗教极端势力和反华势力联合炮制的虚假信息,中国政府在新疆过去几年强有力的措施是为了应对类似美国“9·11”那样的恐怖主义行径,这些恐怖主义行径造成了新疆至少几百人的无辜生命和严重财产损失。龚炯教授也对在新能源领域中国产业政策、国家补贴、绿色“一带一路”等问题做出了回应。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所涵盖的一系列主题如经济、地缘政治、数字化、英国脱欧和新冠疫情等反映了许多正在进行的结构性转变:新冠疫情引发了各国债务负担的增加、不平等现象的加剧、政府干预力度的增强以及市场和政府传统关系的颠倒等。我们需要从此次抗疫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企业与政府间的协作,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经济发展。
英国迪驰力基金会是1958年成立的非政府、非营利性智库组织,致力于建立国际联系网络,促成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之间的交流,宣称致力于通过消弭分歧、促进理解,来推动复杂问题的解决。该基金会以往主要关注跨大西洋关系和欧洲问题,近年来日益重视中国的国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