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50周年】寻找中美被忽视的合作潜能

2022-02-25

陈琪: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薛静: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尼克松访华50周年】 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中时新闻网”报道,中美两国现在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美关系往往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今年恰逢1972年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对于这一事件的重新解读也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喻于义利”——美国对中美关系的认知错位

不难发现,美国国内大致上是从现实主义地缘政治和理想主义普世价值观两个角度来诠释这一事件,其论点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偏颇。美国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对华接触战略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从而导致了今天中国具备增长的实力对美国的地位构成了最大挑战。在他们看来,美国再造了中国的新崛起,而中国背弃了美国的善良是一种忘恩负义。毫无疑问,这种观点脱离了历史的具体环境,片面地强调中国的收获而抹杀了美国的所得,过度美化了美国的初衷,掩盖了其现实的政治考虑,并忽视了这一事件对当时的国际格局乃至冷战的走向及世界和平发展的巨大积极影响。

美国前任驻华公使、也是尼克松总统访华时的汉语翻译傅立民接受采访时指出,尼克松访华和后续双边关系的改善不但减缓了冷战期间前苏联施加于美国的战略压力,亦有力地维护了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事实上,美国从上述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中获益良多。

有关尼克松访华是否开启了中国对美竞争的优势争议,事实上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关于“谁失去了中国”的争论雷同。无论结果如何都只不过是在国家地缘政治层面关于得失的斤斤计较,实际上是过时且短视地看待国际关系的思维方式,说明美国的一众学者基本上还是以维护美国阶段性霸权作为讨论的出发点和最终评判标准,终究无法超越大国竞争的现实主义思想窠臼。如果仅仅是在这个层面来谈论尼克松访华的是是非非,由于视角和立场的不同,相信必然不会得出什么有益的共识。

这一事件的亲历者亨利∙季辛吉博士在他的著作《关于中国》中描写当时作为尼克松的先遣人员与中国领导人见面之后的情景时写道,“双方真的能保持利益的一致吗?真的能将意识形态的分歧从中分离开来以避免对抗性情绪的喧嚣吗?尼克松的访华将开启应对这些挑战的大门,而这些挑战直到今天依然还在。”诚如所言,这些挑战始终伴随着中美关系的起起伏伏,如果能处理好两国关系就稳定向前发展,否则就出现动荡和倒退。如何正确地对待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并超越这些分歧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才是我们今天回顾尼克松访华的最重要起点。

“同心之力”——中美关系中被忽视的合作潜能

当时中美关系改善最主要的原因是源于前苏联的威胁,这种巨大的威胁提供了中美之间强大的共同利益。这一条件在冷战之后已经消失,今天中美关系由于缺乏共同威胁而失去了共同利益,竞争甚至对抗取代合作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旋律。毋庸讳言,这个原因是真实存在的。然而,这仅仅是站在地缘政治角度来思考的结果。如果上升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层次,站在人类社会共同命运的高度在来考虑这个问题,中美两国今天就没有面临着共同的严重威胁并存在重大的共同利益吗?新冠疫情至今仍在全世界的绝大部分地区肆虐,造成了数亿人感染和数百万人丧生,仅美国的人员死亡就接近一百万,全世界都因疫情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全球范围内的疫病灾难难道不是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共同严重威胁吗?合作抗击疫病难道不是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共同利益所在吗?美国的一些政客和学者似乎已忘记,美苏两国哪怕在冷战正酣的20世纪60年代,尚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框架下齐心协力,用十多年的时间在世界范围内根除了天花。以中美两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双方大可发挥各自在工业生产和生物科技研发上的优势,在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和推广防疫经验上优势互补,共同合作,为全世界书写公共卫生进步,增进人类福祉的新篇章。

除了合作抗疫外,双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更有着广阔的空间。中美两国在履行2021 COP26气候峰会上共同做出的二氧化碳减排和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的承诺,有着广阔的技术及商业合作空间。遏制气候变化事关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其重要性凌驾于任何大国的国家利益之上。更何况消除贫困、消灭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都需要中美两国的携手解决。如果仅仅着重于自身国家利益,而忽视大国对于全体人类的责任,无论如何是狭隘和可悲的。

“渡过险滩”——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

50年前的中美两国无论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乃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都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无疑要比经过了50年相互交往之后的今天大得多。既然50年前两国可以跨越鸿沟实现合作,50年后的今天为何却看起来注定针锋相对呢?半个世纪前中美能克服长期隔绝的重大困难实现恢复交往,这其中原本没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求同存异”这四个字而已。

承认世界的多元化结构,尊重不同国家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将本国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基础之上,不将本国的发展建立在剥夺他国正当的发展权利之上,强调寻求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努力管控好相互之间的分歧,这应是当代主流国际秩序准则。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企图通过压迫别人来维护自身地位的想法最终不过是镜花水月,“一神论”式的通过强制力量推行世界一元化的妄想最终往往遭遇反噬。

尼克松总统曾在1973年出版的《70年代的美国外交政策:塑造持久的和平》一书中指出,“所有国家无论对手还是盟友都应在国际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必须感到自身的原则得到了尊重而且他们的利益得到了保护……如果国际环境能满足他们的核心关切,他们就会努力维护这个国际环境。”

在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之际,我们应重温一下他当年写下的明智论断,认真思考中美两国合作的真正基础到底何在,如何从全人类发展的角度来处理两国关系,这恐怕才是50年前的事件给今天我们这一代最重要的启示。

本文2022年2月25日转载至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尼克松访华50周年】达巍:《上海公报》的核心是面对世界新格局的大胆调适

下一篇:【尼克松访华50周年】姚云竹:重拾融冰初心——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