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清华大学学生中美人文交流协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共同举办了“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下的跨境贸易和国际秩序”论坛,邀请来自清华大学、耶鲁大学、合立咨询、观正资本等不同组织的九位嘉宾,共同探讨特朗普政府加征“对等关税”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秩序领域的影响。
本次论坛得到了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ASIC)、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协会的大力支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等院校的四十余位同学线上参与,清华大学学生中美人文交流协会副会长尹子涵、战略青年秘书处叶子琛主持本次论坛。
论坛上半场主要讨论了特朗普政府加征“对等关税”对世界秩序的影响。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宋博认为特朗普政府目前把推动乌克兰冲突和平解决与加征“对等关税”作为两大政策重点,但其在军事问题上更多采用交易型思维,在贸易问题上更强调军事化思维,这反映出民众心理和社会共识的转变。清华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联合主任Rick Dunham着重关注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他认为特朗普单方面施加关税扰乱了国际关系、为世界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最终可能导致通胀增加、生产短缺以及制造业岗位流失等诸多问题。观正资本创始合伙人肇极认为,理解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需结合历史背景。他强调,中国目前在汽车制造方面的领先反映出整体工业实力的强劲,美国难以遏制中国的崛起,最理性的选择是与中国合作。同时,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可能恶化在美华人群体的处境。
苏世民学者Bryson Wiese从美国人的视角出发,指出特朗普政府内部人员构成的复杂性是理解其关税政策的关键。其中,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以及贸易顾问纳瓦罗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苏世民学者Andrew DeWeese强调了特朗普政府中的“对华鹰派”在塑造关税政策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特朗普目前的移民、关税和“缔造和平”三个施政重点。他希望中美两国的青年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加深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
论坛下半场主要讨论了特朗普政府加征“对等关税”在国际贸易领域产生的影响。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员赵修业表示,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错误在于对当今世界贸易的误解,目前网络化的全球产业链已经取代了制造和售卖的点对点贸易关系。同时,特朗普旨在促使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关税政策也值得怀疑,因其任意性可能阻碍理性投资,中止已有的回流进程。合立咨询创始人邹一帆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在美国历史上并非例外,而是扶持本国制造业、重整经济结构的传统延续。同时,他以自己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的肯塔基州为例,强调美国过度消费的问题,呼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解决国际贸易冲突。
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德指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给跨境电商行业带来挑战,但也推动了行业加速进入新兴市场、技术创新及产业链协同的转型进程。苏世民学者Zach Zhang则回到关税政策的源头,他认为特朗普加征“对等关税”是希望改变美国在世界范围的形象,强调“美国优先”。他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内部三大派别,并指出需在中美人文交流中探索新机制。
本次论坛探讨了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影响,以及青年学生的应对策略。嘉宾们的精彩分享为参与者带来深入启发,交流环节互动热烈。通过本次活动,各位参与的同学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当前时代变局下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更有信心参与到中美人文交流等国际性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撰稿:黄宸暄
审核:王从越、叶子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