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9日上午8时,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与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清华-耶鲁青年对话”系列活动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召开。这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第三次与耶鲁大学中国中心举办“清耶对话”系列活动。本次对话主要以线上形式举行,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与耶鲁大学法学院各15名青年学生参与。该活动旨在推动中美青年学生们之间的思想与学术交流,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美关系。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中心主任达巍教授,耶鲁大学蔡中曾中国中心主任葛维宝(Paul Gewirtz)教授,中心高级研究员、前美国东亚和太平洋事务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Susan Thornton)女士出席本次会议并参与讨论。
在会议第一部分,各小组代表分别回顾了自上次全体会议以来围绕三大议题——“安全与军事”“双边经济与科技问题”以及“全球治理与国际秩序”所进行的多轮深入讨论及联合文件修订情况。
“安全与军事”小组强调应以非零和、负责任的心态面对中美关系中的诸多挑战,避免陷入敌对对抗。围绕台湾问题、核不扩散与军备控制、军事互信机制等议题,中美青年代表展开了坦诚交流,虽在部分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加强沟通、避免误判、推动非官方对话渠道建设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
“经济与科技”小组聚焦双边贸易、投资与新兴技术合作,在人工智能标准制定、解释性研究及对外技术合作等领域深化协作。双方共同呼吁在去风险化的前提下,推动可持续的贸易关系,避免脱钩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全球治理与国际秩序”小组围绕气候变化、芬太尼治理、农业与食品安全、国际发展合作等领域提出具体合作路径。青年代表们一致认为,应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在联合国框架下维护多边主义秩序,同时通过加强人文交流与青年对话,夯实中美互信基础。
会议第二部分以“2049年的中美关系”展望为主题展开自由讨论。在双方青年代表主持下,青年们围绕中美实力对比、战略竞争与合作空间、技术脱钩趋势、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多位中美青年代表表达了对未来关系走向的不同设想。尽管观点各异,但共同的声音是:应通过对话机制建设、长期信任培育与务实合作,努力避免冲突与误解,争取实现稳定、和平与合作共存的中美关系。
“清耶对话”系列活动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为中美青年搭建思想交流与学术合作的平台。本次第三次全体会议不仅总结了各小组阶段性成果,更为中美青年就长期战略议题进行深入对话创造了机会。未来,双方将继续保持交流机制,以青年视角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