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2日至24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和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CGCD)联合举办第二届“战略与政策研究讲习营”,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THUSAISS)为本次讲习营提供会务支持。本届讲习营分设清华大学明理楼与同方两个会场,围绕“战略与政策研究”主题共安排11场专题讲座和2场午餐交流,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等12所海内外高校的37名营员参与。
6月22日晚,讲习营特邀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王擎副司长为营员带来题为《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专题讲座。王擎以当前国际热点议题俄乌局势为例,剖析了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解读了当前外交政策,并对未来对外政策作出展望。
王擎讲座分享
6月23日上午,CISS副主任肖茜与CGCD主任廖莹,分别出席并主持明理楼与同方会场的开营仪式。
肖茜、廖莹主持开营仪式
随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CICIR)特聘顾问崔立如在同方会场为营员作了题为《关于政策研究的几点认识》的讲座。崔立如介绍了一名优秀的研究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并根据过往数十年的政策研究工作经验,总结了政策研究工作的注意要点。
崔立如进行分享
6月23日中午,外交部亚洲司参赞陈伟与三位青年外交官李昊、李昱堃、马天泽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与营员开展了午餐交流,现场气氛轻松愉悦。外交官们以生动的语言为营员们展示了鲜活的外交图景,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营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营员与青年外交官进行线上交流
6月23日下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围绕《战略研究人员的基本要求与素质》开展了专题讲座。达巍从政策研究员的政治立场和专业水平双方面入手,细致介绍了战略研究员的职业要求,并总结到,战略研究员“最大的政治性即为专业性,最大的专业性即为政治性”。达巍分享,一名好的战略研究人员需要对自我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并时刻将“高标准”“严要求”铭记于心。
达巍讲解并指出战略研究人员的要求
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肖茜则以《外交调研的形式与意义》为主题为同学们介绍了调研的方法和意义,并通过列举外交案例介绍了外交调研的特殊性。肖茜指出,同学们未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调研所需要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都是个人发展所需要的,鼓励同学们做有心人,在工作实践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学习的习惯。
肖茜讲解调研的意义
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世界知识》杂志资深编辑安刚以《政策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为题开展讲座。安刚将政策类文章的文章构成拆解为“背景-历史-启示-建议”四个部分,并以实际文章为例,分别阐述了每一个部分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最后,安刚强调政策类文章写作非一日可成之功,唯有不断学习与积累才能写出真正具有实际效用的政策建议。
安刚作分享
6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宋大伟作了题为《智库研究十步工作法》的专题讲座。宋大伟以自身经历为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即“十步工作法”。十个工作步骤环环紧扣,涵盖了智库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与借鉴价值。
宋大伟讲授课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一飞、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战略研究处助理研究员毛克疾等以政策研究的不同角度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了营员对于政策研究的理解。张一飞强调了当代政策研究的新背景与新任务,指出青年人应顺应时代召唤,把握时代特色,做与时代同行的研究者。孙成昊侧重于引导营员们思考如何用多维的思考和视角看待世界、进行研究。毛克疾则结合自身经历从现实端出发,分享了在政策研究与政策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提出了许多非常实用的建议。讲座过程中,营员踊跃发言,师生互动积极。
从左至右分别为张一飞、孙成昊、毛克疾讲授课程
6月24日中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宋博和董汀两位青年研究员与营员们共进午餐。宋博特别设计了不同的案例场景,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强调决策研究的常态是将不确定性收敛到最低,需要根据主体的需求定制“协调方案”,以及政策研究宣传与政策效果宣传间存在张力。董汀则结合作为青年教师和研究员的工作经历,鼓励营员们质疑在不自觉情况下被塑造的错误“意识”,培养作为研究者的个人“感觉”。
宋博和董汀与营员交流现场
6月24日下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结合自己多次在国际主流媒体中刊登文章的经历,向营员开展了题为《如何在外国媒体上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讲座。周波介绍了西方主流媒体的特性及评论原则,讲述了中国学者在现有体系中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与心得。
周波讲授课程
随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执委韩桦围绕《如何借助国际会议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从另一个维度介绍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与建议,并以“中国论坛”为例分享了中国研究者们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的探索与成绩。
韩桦进行授课
最后的结营仪式中,肖茜与廖莹向参营营员授予了结业证书。营员们就本次讲习营活动进行了充分的总结与讨论。纷纷表示两天的学习与交流使他们收获满满,并就未来讲习营活动的举办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从左至右分别为明理楼会场与同方会场的师生合影
部分营员心得分享
为期两天的讲习营干货满满,意犹未尽。各位老师对国际形势的分析鞭辟入里,并把自己多年的战略撰写要点与一线工作经验倾囊相授,使我倍受启迪与鼓舞。同时,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碰撞出了耀眼的思维火花,使人激动而又感动。就像达巍老师说的那样,政策研究不能脱离其政治性,只有多写、多练,才能克服对写作的恐惧,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求真知。感谢清华战略与安全中心与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我们都抱着“五年之约”不断进步,未来可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依桐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本次讲习营,收获颇丰!此次学习让我收获了新的知识和方法论,开阔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实践工具。我了解了政策研究的思维逻辑和必要素质,也对国际关系学习、研究的目的、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老师们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在老师自身经历分享和成果展示中,我深深体会到他们的专业、坚韧、自信与灵活。他们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在未来,在职场上、在研究中,自己也能展现出这样的研究者风采。最后,我很高兴能认识这么多优秀、活跃且怀揣热爱的同学们,正如老师们所说:“我们也要登上这个国际舞台了”,愿我们继续成长,一起进步,为国家利益而奋斗!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研究生赵妙言
这两年,我们经常听到“讲好中国故事”,但落在行动层面又常常感到迷茫。参加了讲习营,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些事情,用自信的态度、清晰的语言、鲜明的立场传达出中国人的声音,解答世界的好奇,回应尖锐的提问,这就是一种讲好故事的方式。各位专家老师的授课大都强调了站稳政治立场、避免非黑即白的专业深度、言简意赅的务实态度,这或许是政策研究者的共性和优点。作为非国关专业的小白,受益颇多。感谢主办方的完美呈现和会务组两天来的辛勤付出!
——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生林宇轩
讲习营的的课程无一不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课程设置层层递进,体系化地培养我们“张口能说、提笔能写、坐下能谋”的综合素质。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开始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思考国际局势、地区安全,尝试从战略层面思考国家政策的深意。讲习营使我感受到全球治理、国际发展、国家战略等这些话题离我并不遥远,不经意间,我发觉自己已参与到祖国发展大业和全球事业中来。这是祖国发展给予的机会。短暂而丰盈的课程对我产生了深厚的影响,今后我将继续秉持敬畏之心,葆有对人民负责的初心,把自身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前程中,立志为成为国家战略人才而努力。再次感谢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为我们创造的卓越发展平台,您们辛苦啦!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颜鸽
社会科学研究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一般,“切、磋、琢、磨”的过程可能会让人感到气馁和迷茫,但这次讲习营让我们有了继续推进的方法与无畏前行的勇气。我们接触到了优秀的外交官与研究工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启迪与并获得了研究能力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讲习营让我们能够“收之以渔”,我们学到了思想、方法、理念,而不仅是知识。“充实”、“深刻”、“温暖”、“真诚”是我对这次讲习最大的感受。这是一场深刻的心灵之旅,让我们能够在“大变局”之中能够理解世界、认识中国、发现自我。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本科生娄宇昂
通过两天高密度的学习,收获满满,感想颇多:首先,参加这个战略与政策讲习营的目的一个是本身自己对多元文化,国际关系比较感兴趣,经常会关注我们外交部的消息;另外一个是想提升自己的视野、知识;最后一个也是希望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各位老师的倾囊分享,我的目的全达成了,还有很多额外收获。一是更进一步了解了外交官的真实生活,马天泽外交教官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you have to know everything and you have to know everything in detail,不知道准不准确,但是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这对我的启发就是以后要多读书,多思考,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二是怎么去讲好一个中国故事,韩老师的五步分层法让我耳目一新,告诉我们要一层一层去讲故事,通过作者文章、读者反馈、引用、继续对话和引导对话来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我即将的出国交换会有重大意义,希望自己将来也能讲好中国故事;三是结识了一群优秀的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得朋辈好友,尤其是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出发分享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另我对政策与研究有了新的认识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的思考它的意义。最后特别感谢精心组织这次讲习营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分享,感谢同学们的无私奉献,令我们度过了充实又难忘的两天,我想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曾昭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幸参与此次讲习营,在两天紧张且充实的学习中,我受益颇多。各位老师们的精彩讲授让我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学习了战略研究人员的时代使命、基本素质与实践思路。与外交官、青年研究员老师们的交流增进了我对战略研究与学术研究的双向了解。课程间和优秀同学们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朋辈们各自的闪光点。两天时间虽短,收获记忆常新;讲习助力时代青年再出发。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蒋绍澄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两天的讲习营内容充实,阵容强大,为我开辟了新视界。
感谢前辈们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我得以于学术研究之外窥见政策研究的概貌,对国际关系的认知得以加深。我不仅发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也在今后拥抱生活不确定性时笑得更加从容。
感谢同学们可爱真诚的交流互动,我得以于陌生城市之中觅得好学友善的光辉。廊道交流让我见贤思齐,朋辈分享让我开阔眼界,这段美好的情谊定是我们前行路上不竭的力量。
感谢组织方台前幕后的辛勤付出,我得以于疫情之下获得宝贵的线下研习机会。在特殊时期成功举办内容充实、阵容强大的讲习营,组织方的老师、志愿者同学和工作人员们必定是排除万难,你们的精神令我敬佩。
——南开大学国家政治本科生胡富钦
文案:林子越 谢吉航 余懿
审核:罗诺 申梁昌
指导老师:肖茜
供稿:清华大学学生全球战略研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