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应邀以线上方式出席由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的“普里马科夫读书会国际论坛”,在“中国需要全球领导力吗”(Does China Need the Global Leadership?)环节发表题为《“全球领导力”与中国》的讲话。
会议由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主持。美国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主任罗伯特·戴利,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市川智子,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丹尼尔•史密斯、俄科学院教授亚历山大·洛马诺夫出席并先后发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通过机构网站进行直播,上百位来自俄罗斯政界、商界和学界人士在现场参加了会议。
傅莹在发言中谈到,国际战略界往往将“全球领导力”和美国的霸权相提并论,但这些年,美国的“领导力”出现弱化趋势。随着各种挑战的增多,世界陷入领导力缺乏的困境。
傅莹说,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纷繁复杂,任何一国都很难全方位提供领导力,全球领导力也不可能由少数几个大国垄断。新的全球领导力的形成,归根结底还要靠多边主义和大国担当。理想的全球领导力,应以联合国为中心,基于共同认可的准则和规范,通过协调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傅莹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出“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中国作为后来者,正在积极学习和实践,主动提供新型国际公共产品,努力提高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能力。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傅莹谈到,中美不应恶性竞争。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一个动荡因素是美国的政策调整,尤其是针对中国的调整。中方不赞成用“战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因为这是由零和思维驱动的,将导致新冷战甚至正面冲突。但我们也不能回避两国在科技、经济等领域存在的竞争,希望这种竞争能保持在良性的轨道上,最终共同演进。大国竞争归根结底要靠办好自己的事,保持稳定,更好地激发人民的向心力和创造力。同时,竞争也不能排斥合作,在必须且可以合作的领域,中美需要协调利益、开展合作。
傅莹在最后谈到,中俄互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刚刚纪念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未来双方协作空间很大,其中就包括携手成为新型全球领导力的中坚力量。
与会嘉宾围绕“中国是否需要国际领导力”这一主题,探讨了当前国际形势下世界需要怎样的领导力,以及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应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
嘉宾们肯定了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抗击新冠疫情以及疫后经济恢复方面所取得的成功。部分嘉宾认为中国需要全球领导力,但应思考需要何种领导力。也有嘉宾表示,在未来国际体系中,更可能出现平行的全球领导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领导世界,集体领导力才是趋势。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大国间要避免对立,在全球性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