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大国冲突:中国的崛起和对美国主导地位的挑战”讲座内容摘要

2020-10-26

10月15日晚,芝加哥大学温德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美国国际关系著名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于芝加哥大学香港中心进行了题为“大国冲突:中国的崛起和对美国主导地位的挑战”的线上讲座。战略青年、芝加哥大学硕士研究生凌邦皓将讲座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崛起令人瞩目。彼时,美两党共识是:应集中精力将中国纳入现有国际体制,这样中国终将繁荣,并成为民主国家,永不与美抗衡。但包括米尔斯海默在内的另一部分美国学者则认为,若中国持续崛起,将经济力量转变为军事力量,并试图统领亚洲,美中最终可能发生冲突。

近年来,米尔斯海默一直在思索为何中国崛起会让美国寝食难安,他认为美中关系今后可能并不会有所改善,反而会每况愈下,主要有四个原因:

MS.jpg

原因一:国际体系之殇

现有国际体系是“无政府体系”——国家间不分等级,也不存在更高约束,一国无从知晓他国意图。故对任何国家而言,为确保自身安全应有两个目标,一是成为地区霸主,二是确保该地区内再无他国称霸。为何需确保该地缘无他国称霸,原因在于:作为该地区唯一霸主,其军事实力可为该国保驾护航。这一“霸权体系”便是美国可以干涉几乎所有国家的政治,却不面临任何安全威胁的原因。因此,美不希望与他国共享同等特权,而希望世界各关键地区的国家在其地缘内相互牵制,避免挑战美国的世界霸权。

原因二:美国对霸主地位的追求

美国独立后,不遗余力地在西半球建立了上述双体系(无政府体系和霸权体系)。首先,美国建国者们从东到西横跨北美大陆,确立起美国在北美大陆的霸主地位。接着,美国推行门罗主义,驱逐欧洲势力,以期独霸西半球。整个19世纪,美国行动的目的就是地缘霸权,至1900年,美国已成为西半球最强大的霸主。到了20世纪,德意志帝国、日本帝国、纳粹德国和前苏联曾分别试图实现地区霸权,而美国均逐一破灭了他们的幻想。

原因三:中国与美国的相仿之处

中国人对国家落后时的惨痛遭遇记忆犹新,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希望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此外,中国丝毫不希望美国势力在其附近出现,然而美军就在其海岸线之外驻扎。若美国能推崇门罗主义,认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为何中国不可效仿?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将把经济实力转变为军事力量,并试图统领亚洲,正如美国统领西半球那样。同时,中国将首先不遗余力地把美国势力逐出第一岛链,进而试图将美逐出第二岛链。

原因四:美国必将遏制中国

美国曾封杀了四个历史上可能成为地区霸权的国家,面对中国,亦会故技重施。2011年,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宣布美国将重返亚洲,此为美国遏制中国的第一步。而自2017年1月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手段趋于明朗,并联合东亚若干国家与华抗衡。可以说,美中正处于安全竞赛之中,其驱动力是促使国家谋求地区霸权的国际体系结构。

MS2.jpg

美国大选结果与对华政策

尽管从国际体系结构性而言,国家很难打破寻求地区霸权这一宿命,然而国家领导人依然可以发挥作用。美国大选结果可能会对美国外交和对华政策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盟友关系上,特朗普政府对待盟友态度强硬,不利于联合对抗中国。特朗普政府未能在改善日韩间关系方面做出贡献,导致日韩关系比较紧张。此外,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实际旨在经济上排斥打击中国,而特朗普政府不明智地选择了退出。若要建立联盟,美国必须与其潜在盟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如果拜登当选,美国在处理盟友关系方面可能会做得更好,亦很有可能尝试复活TPP。

其次,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并不连贯,而若拜登入主白宫,在与中国竞争的问题上可能会更留有余地。鉴于美中两国均拥有核武器,双方政府都须极具经验,及时向对方传达彼此政策,并能合理管控危机。

不过,一个对拜登不利的关键判断是认为“如果美国无法遏制中国,并非能力不足,而是不够强硬”。拜登是民主党人,民主党在历史上一直坚定地致力于与中国接触:布什、克林顿以及奥巴马政府皆是如此,他们并不希望非常强硬地遏制中国,而拜登是这一政策的代表。真正扭转局面的人是特朗普,他是第一位对华强硬的总统。

然而,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入主白宫,美国对华政策都会变得更强硬。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形势将迫使其出台更为连贯的对华政策,并更重视盟友关系。 

令人遗憾的是,未来美中间将难以避免严重的国家安全竞争,而两国领导人则仅能努力确保该竞争只冷不热。


摘编 | 凌邦皓

审稿人 | 黄萧嘉


上一篇:【青年专栏·会议摘编】第二届东京全球对话:印太地区局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