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美俄应对黑海无人机坠毁事件带来的启示

2023-04-25

胡波: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

3月14日,美军欧洲司令部发言人发布消息称,当天俄军出动两架苏-27战斗机在黑海上空拦截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其中一架苏-27多次在无人机前方空中放油,导致美无人机坠毁。俄罗斯国防部随即发表声明予以否认,称美军无人机侵犯了为俄“特别军事行动”所设的“飞行限制区”边界,俄防空部队未与美军无人机接触,无人机坠毁是因其自身大幅机动,导致失控坠毁。

次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应约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通电话,就美方无人机坠海事件交换意见。同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与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通电话。据俄国防部通告,绍伊古在通话时指出,事发原因为美方不遵守俄方在进行“特别军事行动”时宣布建立“飞行限制区”的相关规定,并增加对俄情报活动。美方无人机在克里米亚沿海飞行具有挑衅性,会诱发黑海地区局势升级。俄方“将继续对所有挑衅行为做出相应回应”。美方则批评俄军飞行员在国际空域的行为“非常不专业”“极具侵略性”。奥斯汀表示,“美方将在任何国际法准许的地方履行任务,继续执行飞行任务,而俄方有责任以安全和专业态度操作战机”。他同时强调,大国之间保持透明和沟通十分重要。

1682472084535027150.jpg

2023年3月14日,美军欧洲司令部发布了由涉事美军MQ-9无人机拍摄的视频,显示俄美飞机当天在黑海上空“遭遇并相撞”的画面。

美俄各执一词

很快,美俄双方分别公布了“证据”。3月16日,俄方公布了一段拦截美方无人机的视频。视频显示,俄军苏-27战斗机从美军MQ-9“死神”无人机旁边高速掠过,不过并没有在空中进行“肢体接触”。当日晚些时候,美军欧洲司令部发布了据称是由涉事美军MQ-9“死神”无人机拍摄的现场画面。美方视频显示,一架俄军苏-27战机逐渐接近美军无人机,在拦截过程中倾倒燃料,随后视频中断。

尽管俄美双方各有各的说法,但两机显然发生了异常接近的事件。事发当日,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在离克里米亚半岛约50海里的黑海海域上空对俄进行抵近侦察,俄苏-27战机进行了大胆拦截。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俄在黑海地区的侦察与反侦察行动每天都在发生,MQ-9“死神”无人机也是常客,但是这次坠毁了。

由于领海领空以外并无针对军事平台活动的有约束力的明确国际规则,更不存在什么“国际交警”,各国只承担着一些不妨碍其他国家飞行器活动的宽泛义务,因此此次事件大概率又会成为“罗生门”,美国将会继续宣扬其他国家领空以外的区域都是“国际空域”,俄方也会继续依据其“飞行限制区”的相关规定进行拦截。有关领海领空外的临时空域管制措施在多数情况下只能用于民航飞机,这也并非全是法律问题,而是出于维护飞行器安全的考虑。至于军机,类似俄军为“特别军事行动”而设的“管制区”并没有针对他国飞行器的管辖权和强制力,奉行进攻性军事战略的美军更不可能遵守。

克制与沟通

此次MQ-9“死神”无人机究竟是因自己动作幅度过大还是因俄战机拦截而坠毁一时不会有国际公认的定论,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此次俄军战机的拦截行为是非常大胆和激烈的。就战略而言,这应该是俄针对美国支持乌克兰的一次主动出击,以进为退,“先升级再降级”,目的是以较为刺激大胆的动作迫使美方有所克制。事发后没几天,也就是3月18日,俄总统普京视察了克里米亚,显示当时俄军处于超级戒备状态,这可能也是俄方采取大胆拦截行动的一个背景。3月22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向在黑海上空执行拦截美军无人机任务的两名飞行员颁授“勇气勋章”。

美国对此次无人机坠毁事件的应对的确不如国际预期强硬。美方虽然第一时间发公告对俄进行指责,坚持自己行动的“合法性”,但没有采取任何报复行动,还主动打电话给俄方进行沟通。当前,乌克兰战事胶着,俄在战略和战术层面都面临巨大压力,美国则是国际上支持乌克兰与俄对抗的“总舵主”。美军目前明面上仍只是“出钱出枪”,但其要“亲自下场”的传闻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俄绝不可能是要挑起与美军的直接冲突,而是进行了一次主动的危机管理,即通过暂时升高危机态势,吓阻美方的进一步动作。事后,俄方也及时与美军进行沟通,表明其并不想把事情闹大。当然,此次拦截的目标也是精心选择的,如果美方现阶段本无意与俄发生直接军事摩擦,即便其无人设备被击落也不致于导致美方采取严厉反制措施。况且,此前也有伊朗击落美军无人机的先例,美国不至于单为一个无人设备而对其他国家兴兵,特别是对俄罗斯这样的核大国。

对我们的启示

美俄黑海军机相遇事件虽然与中美在西太平洋的日常海空相遇有性质和烈度上的区别,但也向我方提供了一些启示:

第一,虽然大国战略博弈“如火如荼”,但彼此之间发生直接武装冲突仍非可选项。与媒体和评论家的调门不同,在该事件中,美俄都保持理性,也都没有借事件扩大危机的打算。大国博弈尚有底线,这对于愈演愈烈的全球地缘政治对抗而言可能暂时算是个正面信息。对中国而言,也须保持必要的理性与克制,不宜过度夸大战争风险而丧失战略主动性。

第二,和平状态下的大国战略博弈是军事和外交的双重互动,具体的规则要看双方博弈的结果,非由国际法或国际组织赋予,换句话说,现有国际法并不能予以有效规范。目前在西太平洋,美军坚持沿着中国海岸线搞抵近飞行侦察,每年约出动2000架次,中国军队出于维护主权和安全的考虑,针锋相对地进行跟踪、监视或驱离。美方的说辞是,各国领空以外都是“国际空域”,中国无权干涉美军在中国领空外空域的军事活动,还频频指责“中国跟踪监视的飞机离得太近或不专业”。中方则明确指出,美军此类举动危及中国的主权安全,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自冷战结束以来,这种对立就是中美军事战略对话和政策磋商中的重要分歧。中美虽均强调遵守“海上意外相遇规则”(CUES),也有避碰规则可以引用,但究竟多远算是“安全距离”?具体的相遇细则恐怕只能视双方博弈情况而定,缺乏相应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可以援引。

三是危机状态下的及时沟通有利于缓解紧张局势。此次无人机坠海事件中,美俄高层的及时沟通缓解了黑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外界担忧。沟通谈判始终是战略博弈和军事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上完全摊牌之前如此,即便摊牌之后也不应完全放弃。

文章刊载于《世界知识》2023年第8期


上一篇:小马科斯的南海迷航:失速,偏航,还是相撞

下一篇:胡波: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与南海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