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拜登早早庆功中期选举,全靠特朗普“神助攻”?

2022-11-17

孙成昊: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继两年前的大选之后,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中期选举再次迎来“没有结果的选举日”。

在外界最为关注的国会参众两院选举中,由于佐治亚州两党竞选人都无法获得半数以上选票,参议院的最终结果被拖入了12月6日的“加时赛”,但民主党已经凭借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的胜利拿到了50个席位,提前守住了“参议院多数”。在众议院,共和党大概率可以获得多数席位,却也赢得极为艰难。

从整体看,这次美国中期选举并未出现此前部分人士预期的共和党“红色浪潮”,而民主党则超预期完成任务。11月9日,在多地计票工作还在进行时,美国总统拜登早早高调“庆功”。他在专门就中期选举发表讲话时称,这次中期选举的选举日“对民主而言,是美好的一天”。

面对着政府将要与国会形成“府会分治的跛脚状态”,拜登也向共和党伸出了“橄榄枝”:“无论选举结果最终如何,我都准备与共和党同事合作。”拜登表示,美国选民已明确表达,他们希望共和党人也准备好“与我合作”。

1668747108542097355.jpg

11月6日,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出席竞选集会,为候选人拉票。图/澎湃影像

未能掀起“红色浪潮”

观察整个中期选举,两党对选举议题的关注一开始几乎完全“错位”,并未就某一核心议题为选民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而是选择以不同的议题划线,站在彼此的对立面。

由于在经济方面受挫,今年5月,“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再加上一系列校园枪击案出现,民主党终于找到此次中期选举的着力点,并借助“国会山骚乱事件”埋下的“暗线”,顺势推出“堕胎+民主+枪支管控”的竞选组合拳。此番竞选策略一度大放异彩,使得民主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实现某种程度的“逆转”。

但进入9月后,民主党遭遇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堕胎议题与民主议题的影响力局限性逐渐显现;另一方面,民主党选择性忽视经济议题为总体战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随着10月经济再度低迷等国内新问题、新矛盾的涌现,民主党早先策略存在过时隐患,这也造成美国多家选举预测机构在选前不断调低民主党可以获得的席位数。

共和党在本次中期选举“自下而上、由点到面”的策略获得一定成效,但缺乏“核心动力”是其未能掀起“红色浪潮”的原因之一。共和党的战略布局关键点在于经济,并且专注于下层普通民众感受,对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治理方案发起猛烈抨击。共和党还在教育、犯罪、毒品与边境安全等领域加强布局,以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提高相关议题热度。

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化被动为主动,冲淡民主党来势汹汹的民主议题攻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堕胎议题对共和党的损害。虽然追回部分在今年第二季度被民主党夺走的选举优势,但共和党始终难以突破自身局限,对重要的堕胎议题采取回避姿态,也未能发掘到能够给民主党致命一击的核心动力。

在众议院局势基本已定的情况下,为尽最大可能获得参议院更多席位,两党竞选策略虽然大部分时间在聚焦议题上高度错位,但最后阶段出现了殊途同归的状态,将“大战略”转为“小方案”,专注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稳定、福利保障和医疗卫生等实际问题,并且在摇摆州关键席位选举人这种“竞争焦点”上加大投入,将选举引入最终决战高潮。

从当前结果看,民主党较为成功地将这次选举定义为民主与前总统特朗普代表的极端主义之间的选择,调动了中间选民的积极性,导致特朗普在某些选区成为共和党的“负资产”。民主党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推向民主对立面,呼吁选民拒绝“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共和党人”,把中期选举从民众对拜登政府的全民公投转变为在不同理念和路线的两党之间做选择。经济议题当然重要,但竞选人本身的“质量”也重要,很多选民或许不喜欢民主党,但更讨厌“极端主义”的特朗普及其“代言人”。

打折扣的“特朗普效应”

抛开竞选议题本身,“特朗普效应”也成为本次中期选举的热门话题。特朗普输掉了2020年总统选举,但是身影却并未从美国政治中消失。无论是围绕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事件”的调查,还是“海湖庄园搜查事件”的发酵,特朗普都成为关注焦点。特朗普还积极参与背书共和党竞选人活动,在党内初选中帮助多数人乘风破浪,却在两党决选阶段表现不佳。

本次中期选举不仅是对执政党的公投,也是对特朗普的民意测验。在中期选举过程中,共和党加大与特朗普的绑定,试图利用特朗普的政治能量强化选举优势。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中的“造王效应”帮助共和党通过保守势力扩大其在红州与战场州、摇摆州的有利地位,而“海湖庄园搜查事件”在共和党内产生一定的“聚旗效应”,也为共和党带来大量政治献金。一些人甚至认为,“红色浪潮”的核心就是“特朗普浪潮”。

特朗普在党内初选中强大的推举能力一度证明,他对共和党的掌控力强劲。根据美国媒体的统计,特朗普支持的竞选人(不包括在任)中约有82%赢得党内初选。但他支持的竞选人在决选中的表现不如其他共和党人甚至民主党人,这种情况将阻碍特朗普在政治上卷土重来。

在参议院,特朗普青睐的竞选人J.D.万斯和泰德·巴德分别在俄亥俄州和北卡罗来纳州获胜,而罗恩·约翰逊则在威斯康星州勉强获胜。但在关键的宾夕法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特朗普支持的穆罕默德·奥兹和布莱克·马斯特斯都输给了民主党对手。佐治亚州也成为考验特朗普背书能力的关键选举,与“大选被窃论”切割的州长布莱恩·坎普击败了民主党对手斯泰西·艾布拉姆斯,而得到特朗普背书的赫歇尔·沃克却在国会参议员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落后于对手拉斐尔·沃诺克。

在众议院,特朗普通过背书现任议员和冲击空缺席位的竞选人,其势力几乎遍及众议院竞选的各个角落。但是随着计票结果不断公布,特朗普支持的部分竞选人要么败选,要么领先优势低于其他共和党人。在俄亥俄州第13选区、北卡罗来纳州第13选区、宾夕法尼亚州第8选区等竞争激烈的摇摆地区,特朗普支持的共和党人都败下阵来。

结合2018年中期选举时的情况,特朗普的背书俨然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竞选人在特朗普支持下能够提升筹款能力,但同时也会极大动员其反对派,甚至导致反对特朗普背书的竞选人获得更多资源。另一方面,特朗普的背书更多着眼于2024年大选,希望将自己的支持者安插到关键位置,尤其是对下一次大选投票和计票有重要影响的摇摆州。但从结果看,特朗普的背书反而破坏了共和党在一些州长竞选中的机会。比如,在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马里兰州和马萨诸塞州,宣扬2020年大选遭操控的共和党竞选人都遭遇失败。

共和党人足以从这次选举嗅到“绑定特朗普”所带来的伤害,但不可忽视的是,共和党已经因为特朗普发生了长期的范式转变。特别是当特朗普本人和部分共和党政客都不愿承认2020年总统选举结果的情况下,平平无奇的战绩恐怕难以彻底改变共和党“铁粉”对特朗普的认知。而在共和党新星、中期选举战绩不俗的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崛起之时,谁更能代表未来,或许将成为下一阶段共和党内部激烈争论的议题。

2024大选序幕拉开

中期选举与大选没有必然联系,民主党这次某种意义上的“小输即赢”也不会直接转化为大选的战果,但今年中期选举将塑造未来两年美国府会之争态势和国内政治格局,对2024年大选产生深刻影响。

中期选举的战绩将让共和党重新反思未来的竞选策略。特朗普的“提前入场”显然未能提振共和党选情,“当头一棒”对于共和党及时调整着眼于2024年大选的策略却未必是件坏事。一方面,共和党必须思考如何既能利用特朗普依旧强大的号召力,又能管控特朗普的破坏性影响。特朗普代表的保守主义、本土主义思潮在共和党内乃至美国国内仍大有市场,一旦共和党选择与特朗普割席,或将迫使特朗普以第三党身份竞选,共和党只会元气大伤。

另一方面,中期选举将激化共和党内的竞争。这次选举证明,特朗普的影响力不仅有限,还可能对本党有害,这会刺激党内其他挑战者更加跃跃欲试。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胜选后,他的盟友已经广泛宣传造势,声称党内力量开始在其身后聚集。德桑蒂斯在这次选举中赢得干净利落,并拿下了本州的迈阿密·戴德县。这个县自2002年杰布·布什当选州长以来,一直是民主党的领地。

除了德桑蒂斯之外,共和党内还有其他人对2024年总统选举虎视眈眈,特朗普的颓势让他们更有信心发起挑战。南卡罗来纳州的蒂姆·斯科特赢得参议员选举后发表演讲,暗示自己将参加总统大选。弗吉尼亚州州长格伦·扬金在面对福克斯新闻有关竞选总统的问题时,也没有否定这种可能性。

不过,共和党内部竞争的加剧,并不意味着民主党通往2024年大选的道路就是一片坦途,两党在中期选举的表现更无法预示2024年大选的结局。拜登未来两年很可能面临“府会弱分立”的格局,其执政成绩的好坏仍将决定选民的抉择,而民主党激进左派的蠢蠢欲动也可能造成党内的进一步分裂。

对于共和党而言,围绕谋胜2024年大选这一主题,如何利用国会新的权力格局掣肘拜登政府执政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首先,共和党将利用掌控“钱袋子”的权力为民主党已有的政治议程“添堵”。共和党掌控众议院后,将拥有拨款和议程设定权,即便无法全盘推翻拜登此前签署的立法,但也可通过设置预算和债务限度等方式阻挠《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的具体落实。

其次,共和党还将加大对拜登政府以及民主党的“打击报复”。倘若共和党成功拿下众议院,很可能解散“国会山骚乱”调查委员会,并将围绕“海湖庄园搜查”事件、阿富汗撤军等对拜登及其团队发起调查。此外,亦有激进的共和党人表示要对拜登发起弹劾,尽管这种弹劾更多是象征性的,但依然会牵扯拜登政府和民主党方面的精力。

最后,共和党也会推进符合自身党派利益的相关议程。共和党可能将着力推动减少政府开支、加强能源独立、增强边境安全、打击非法移民等方面的政策,这些都与民主党当前的施政重点不相匹配。不过,共和党有望在众议院获得的微弱优势,将使得上述议程同样难以顺利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中期选举,不仅仅意味着2024大选序幕的拉开,也预示着美国两党斗争的新阶段。

文章2022年11月15日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


上一篇:安刚:研判拜登首任后半程内外政策走势的六条观察线

下一篇:孙成昊:2022年中期选举对美国政治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