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观察】“公投特朗普”VS“真正美国人”

2020-08-31

刁大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8月27日,美国在任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南草坪接受了共和党提名,正式吹响总统宝座保卫战的集结号。因为疫情,今年的民主、共和两党大会在时间、地点与方式上都受到较大影响,最终以网络呈现为主的方式也注定会被载入两党政治的历史中。相比于以往线下大会的“仪式感”,网上大会虽然给任何观众以所谓“平等参与”的体验,但也很容易继续降低原本就不必特别期待的选情助推力。

至少在从我自己的观看体验出发,民主党大会的四晚在形式上的确更为灵活,频繁变化的视角与场景给人以网络时代联通各地的新体验,构成了一场真正在网上、在云端召开的大会。在发言人的安排上,不但前总统等政坛大佬云集,而且也给普通美国人不少表达的机会,其中也不乏一些令人动容的私人历史。不过,政治明星纷纷亮相的吊人胃口、形式上的炫目多样,似乎也都映衬出拜登接受提名演讲这一最关键戏码的相对寡淡。

相比而言,共和党大会的四晚形式上比较单一传统,梅隆大礼堂和白宫(或者再加上迈克亨利堡)等几个主要场地的切换,给人感觉并不是在网上开会,而是没有特权到现场只能在家里看现场转播。发言人的设置似乎并没有重量级的吸睛安排,反而将最高潮的篇章留给了特朗普自己。值得一提的是,在共和党开会之前,媒体传出了诸如“没有前任总统背书”“主要发言人中家人占一半”“共和党国会领袖拒绝出席”“蓬佩奥等对2024年有期待的政治人物也选择回避”等消息。

但上述一些说法也的确有一些“后真相”的意味。事实上,蓬佩奥还是冒着违反《哈奇法案》的风险通过远程视频为特朗普进行了背书,共和党在参众两院的领袖——麦康奈尔和麦卡锡也同样通过视频表示了支持,特朗普主要家人中的成年人悉数登场也可以归结于其过去三年多以来的一贯做派。目前仍在世的唯一一位共和党前总统小布什不公开背书在2016年时应该就已不算新闻。当地时间2020年8月27日晚,美国华盛顿,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进入最后一天,特朗普在白宫发表演讲,正式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1598928313572003578.jpg

△当地时间2020年8月27日晚,美国华盛顿,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进入最后一天,特朗普在白宫发表演讲,正式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本文图片:人民视觉)

一场关于什么的选举?

两党全国代表大会除了走完初选提名程序的承前之外,就是开启大选阶段的启后,而且两党候选人在大会上的相关表达和造势也基本会给各自的大选冲刺设定一些明确的方向。或者说,两党候选人都会利用大会这个场合最后给自己的竞选定调。

1598928337319010171.jpg

△卡马拉·哈里斯

最先在民主党大会第三晚出场的卡马拉·哈里斯在接受副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从女权运动与宪法第十九修正案开始话题,显然是在强调自身的历史刷新感。而如果看她不到19分钟的通篇演讲的话,哈里斯提到最多的词其实是家庭(15次)、其次是拜登的名字乔(14次)。通过对自己家庭的介绍,来向全美未必知道哈里斯是谁的民众做自我介绍看来是一个能够很好营造共情的做法。而哈里斯对家庭的强调不但符合她的女性身份,而且也可以进一步强调自身在族裔意义上、在所谓“美国梦”意义的特殊吸引力,甚至在不经意间向非洲裔选民传达出一种“大家庭”的团结感,传达出一种希望他们投票的暗示。

而也正是因为对家庭的强调,哈里斯也很容易将后半段的话题转向对拜登的溢美,即通过回忆与拜登之子博·拜登的合作经历、讲述拜登对家庭的重视,最终落脚到强调拜登是更为合适总统人选的宣示。当地时间2020年8月20日,拜登正式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1598928362832060165.jpg

△当地时间2020年8月20日,拜登正式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随后一晚,拜登接受提名时所发表的24分钟演讲虽然是近40年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最短发言,但他一张嘴就开宗明义:现任总统将美国掩盖在黑暗之中太长时间了,太多愤怒、太多恐惧、太多分裂了。在随后的表达中,拜登用到最多的两个词也就是总统(29次)和美国(26次),而与哈里斯提到了一次特朗普相比,拜登却并未对对手指名道姓。言外之意,即拜登希望将关注点放在当今的美国到底需要怎样一位总统的历史叩问上,特别强调特朗普作为在任总统彻底不称职以及自己才能将美国带出黑暗的必要性。虽然给人感觉真的不如奥巴马、米歇尔甚至克林顿的讲话那样令人印象深刻,但拜登的讲话完成了尽可能将此次选举定位为“对特朗普公投”的基本任务。

面对拜登及其民主党阵营所设定的竞选基调,8月26日晚间在对1812年战争具有重要意义的迈克亨利堡发表接受提名演讲的副总统彭斯也直接给出了回击:民主党是在攻击美国。他还使用了特朗普的话,即“民主党看到了美国的黑暗,但共和党却看到了美国的伟大”。在超过36分钟的演讲中,彭斯使用过最多的词是美国人(48次)、总统(47次)、特朗普(33次)、美国(30次),其潜台词除了为特朗普渲染政绩之外,也向共和党选民提出了关于“什么是美国”甚至“哪个美国是属于你的”等问题,在极具国家主义色彩的语境下暗示选民民主党治下的美国一定将不再是以往的那个美国,将这场选举彻底转向了关于“美国归属”甚至是“美国性”的解释权争夺。

同时,彭斯也对拜登火力全开,21次提到拜登全名并对此攻击,唯一只提了拜登的名字乔的那次相对缓和也流露出讽刺的意味:“美国是一个奇迹之国,我们在今年年底就会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安全有效的疫苗,但乔似乎搞不明白”。

这种强调“美国性”、凸显所谓“美国再伟大”的调性当然也就延续到了特朗普接受提名的70分钟超长演讲中。面对着聚集在白宫南草坪几乎毫无防护可言的1500位支持者,特朗普可谓娓娓道来,话题很多。但他的高频词其实还是美国人(52次)和美国(47次),其用意自然强调自己所代表的美国才是所谓“真正美国”,他代表的“美国人”才是所谓“真正的美国人”,并会继续在未来四年让这个“美国更加强大”。同时,特朗普提到第三多的词竟然就是拜登(40次),可见其已彻底转换为毫不留情、刀刀见骨的厮杀状态。甚至,作为在任总统,在如此重大的场合,特朗普还说出了“47年以来,乔·拜登接受蓝领工人的捐款,给他们拥抱和亲吻……”的话,话里有话,引发了现场的哄笑。作为在任总统,已不分场合祭出无所不用其极的负面竞选伎俩,的确会让人担心未来两个多月的不确定性。

于是,两场大会之后,民主党展现的基调是特朗普不配当总统,拜登才能找回“美国心灵”,而共和党想说的则是,特朗普才代表美国,而民主党的方向是完全“非美国”乃至“反美国”的。可见,这是一场关于特朗普的选举,也是关于“美国性”根本分歧的选举。

大家都给林肯留了座位

“美国绝不会从外部被摧毁。如果我们削弱乃至失去了自由,那一定是我们自己毁掉了自己”,在第三晚提名彭斯之前,特朗普二儿子埃里克的夫人劳拉·特朗普在发言中假借林肯之口说了上述这段话,并很快成为了美国媒体纠正并用来攻击特朗普竞选的新话题。

作为首位共和党总统,作为任期内结束奴隶制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共和党“特朗普化”的今天,在弗洛伊德枉死、布莱克重伤的今天,不但意味着共和党温和派对特朗普的彻底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非洲裔群体在民主党之外的其他选择。而两党大会在林肯代表的这两个相互冲突的方向上却各自都有操作。

在民主党方面,大会首日就安排了共和党人公开为拜登背书,他们分别是曾担任小布什政府环保署署长的新泽西州前州长克里斯汀·托德·惠特曼(Christine Todd Whitman)、纽约州前国会众议员苏珊·莫里纳利(Susan Molinari)、曾代表共和党参选加利福尼亚州长的惠普前总裁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以及两度参与共和党总统初选的俄亥俄州前州长约翰·卡西奇(John Kasich)。第二天还安排了足够重磅的小布什政府的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为拜登站台。如此政党倒戈的发言者在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上也算是罕见。

相比于民主党邀请共和党人的罕见路数,共和党今年的代表大会也几乎刷新历史地增加了非洲裔发言人的比重,几乎是一场历史上最为多元族裔的共和党大会。按照初步统计,共和党大会四晚87位主要发言人当中13位是非洲裔,占比14.9%。而民主党大会四晚96位主要发言人中非洲裔(21位)的比例为22.3%。而在2016年共和、民主两党代表大会的主要发言人中非洲裔的占比则分别是9.8%和27.1%。

对比之下,共和党在今年希望推出更多非洲裔面孔,其试图瓦解哈里斯对非洲裔选民固化效果的意图非常明显。虽然共和党不会指望凭借此举会让非洲裔转投特朗普,但其目标显然是增加非洲裔的犹豫乃至不满,试图尽可能降低其投票率。类似的思路也反映在共和党对女性选民的呼吁上,他们反复强调在19世纪的女权运动中共和党事实上扮演着更为“进步”的角色,从而弱化民主党对女性选民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林肯在2020年大选悄然间变成了两党互挖墙脚的某种借口,这或许也算得上是在两党政治白云苍狗的巨变之后对历史构成的极大嘲讽。

D4.jpg

特朗普进入“表演时间”

虽然两党政治人物在大会上的表现都充斥着各色套路,但仅就讲述美国普通民众真实故事而言,两党大会可能都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在民主党这边,除了在2016年提名希拉里时拿出美国联邦宪法小册子、为自己在伊拉克战场阵亡的儿子呼喊、批评特朗普移民政策的巴基斯坦裔父亲再次亮相之外,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还有家住佛罗里达州的11岁女孩埃斯特拉·华雷斯(Estela Juarez)。她的母亲由于特朗普政府反对“童年入境暂缓遣返计划”而被驱逐出美国,进而导致他们全家骨肉分离。按照小埃斯特拉的说法,她曾在军队服役的父亲在2016年因为相信特朗普会保护军人家庭而投票支持了特朗普,但这次不会了。

而在共和党那边,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就是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折磨致死的凯拉·米勒(Kayla Mueller)的父母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由于特朗普政府实施了围剿巴格达迪的行动,所以他们成为特朗普的忠实拥趸。

这些个体故事虽然多少都能触及选民的某些情感,但也基本上属于来自同温层的故事,很难想象他们会改变另一党坚定支持者的想法,反而会成为极化对峙的新催化剂。

正如前次关于哈里斯人选对选情特别是民调影响分析的那样,从8月11日宣布副手人选到20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结束为止,这大约两周的时间是民主党可能提振优势的“主场时间”。但由于如今的两党大会几乎都前后脚地接连召开,再也不会出现如1992年民主党提名克林顿之后一个月共和党才再次提名老布什,从而为克林顿充分运作、拉抬民意创造足够时间的情形。

从目前综合民调表现出的效果看,拜登阵营并未将优势拉回到7月下旬之前的水平,但也有效阻击了共和党利用8月24日开始的一周“主场时间”继续缩小差距的努力。进而,两党选情在各自大会之后由于差距缩小,因而比以往更具竞争性的略显胶着态势。

8月27日开始到9月29日首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这32天的大选进入了缺乏固定安排、完全靠两党候选人自主设定议程的“各显神通”阶段。作为在任总统,特朗普也就随之进入了所谓的“表演时间”,而相关议题也就相应地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面对特朗普的剑拔弩张,也有消息称拜登将在未来很快“逃离威尔明顿”,前往多个关键州参与某些可控的竞选活动。毕竟,在民主党大会的四天中特朗普先后访问了五个关键州,而在共和党大会的四天中拜登却基本没有什么新闻。这似乎不是在竞选,而是在等待。


本文2020年8月30日首发于澎湃新闻


上一篇:【美国大选观察】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难产的可能及影响

下一篇:【美国大选观察】拜登终于做了决定,这“姐姐”能乘风破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