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著《大国领导力》—— 开创以中国传统道义为主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先河

2020-11-27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领军人物阎学通老师的专著

回归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理论基础

开创了以中国传统道义为主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先河

编辑推荐

1、享誉全球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中国国际关系学界领军人物阎学通老师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2、是对“中国威胁论”“中美必有一战”等谬论的有力回应,帮助读者看清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走向。

3、回归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理论基础,有力地驳斥了欧洲中心论等以欧美为主的国际关系理论,开创了以中国传统道义为主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先河。

《大国领导力》

上市时间:2020年11月

定价:69.00元

作者:阎学通

译者:李佩芝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21723236

作者简介

 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著作颇丰,其中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和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惯性》等,后者版权输出至印度、韩国、日本、阿尔巴尼亚、英国等,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内容简介

《大国领导力》借鉴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政治决定论观念,提出了道义现实主义理论,将国家兴衰归因于政治领导力,并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影响力何以日益扩大,为世界舞台上大国主导地位变化提供了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看法。

在书中,作者把国际权力的转移归因于崛起国比主导国具有更强的改革能力。国内领导类型可分为无为型、守成型、进取型和争斗型;国际领导类型则可分为王道型、霸权型、昏庸型和强权型。国家领导力是决定一国外交政策、政治原则、意识形态等的关键因素,因此同类型的政治领导对改革和对外战略取向的态度不同。当主导国和崛起国的领导类型不同时,这种差异对重塑国际格局、国际秩序、世界中心乃至整个国际体系都可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鉴于此,作者将这一理论应用于预测未来10年中国崛起和美国相对衰落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秩序的影响,认为中美两极化不会导致另一场冷战,但中美竞争将使世界中心从欧洲转向东亚。该书对于当前国际局势的分析中立、客观,有助于读者厘清思路,看清当前繁复的国际局势。

目录

图表目录 V

前 言 VII

第一章 道义、权力和权威

道义在现实主义理论中的作用 005

道义的层次与构成 010

权力、实力和权威的区别 015

道义影响与战略信誉 025

小 结 030

第二章 领导与战略偏好

领导的作用和类型 036

崛起国的领导与战略偏好 043

战略信誉与国际领导 050

王道原则 059

小 结 062 

第三章 关于国际变化的推论

国家领导与权力格局的变化 068

国家实力、领导和战略偏好 075

国际领导与规范的改变 080

国际秩序变化与国际体系转型 085

小 结 093

第四章 权力再分配与世界中心

领导与两极化 098

两极格局不等于冷战 103

世界中心的构成条件 110

小 结 120 

第五章 领导与国际规范

有关领导与规范变化的早期研究 126

领导类型与规范类型 129

国际规范的类型转变 138

小 结 146

第六章 国际主流价值观

价值观的挑战与竞争 152

战略信誉的贬值 162

超越自由主义 172

小 结 181 

第七章 国际体系转型

构成要素变化与体系转型 186

体系转型的条件 193

政治领导与体系转型 196

小 结 202

第八章 国际体系转型的历史案例

中国古代案例 208

现代史案例 215

小 结 223 

第九章 结 论

理论总结 227

新的两极世界 235

注 释 247

参考文献 277

索 引 291

专家推荐

阎学通从中国历史和哲学中汲取洞见,对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提出挑战。他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观点,即新的两极世界稳定性不是取决于物质实力或国际规范,而是取决于中美两国提供的领导质量。这是一本思考缜密且启发讨论的著作。

——阿米塔·阿查亚,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阎学通以从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角度思考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而著称。通过这部重要的新书,他从中国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现实主义理论和世界历史的面貌。这是一本受欢迎的著作,具有纠正欧洲中心主义正统观念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著作面世。

——巴瑞·布赞,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名誉教授

这本引人入胜的著作表达了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对国际政治紧迫问题的当下思考。

——乔纳森·科什纳,《金融危机后的美国权力》作者

在这本发人深省的著作中,阎学通提出一个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丰富了现实主义文献和国际关系理论。他独特的看法具有明显的政策相关性,将在国内外学者中引起很多辩论和争论。该书提供了西方文献中少有的洞见,将被广泛阅读和引用。

——张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

前 言

本书源于笔者2005年开始的中国古代国际关系思想的研究。从那时起,本项研究取得了包括一系列论文和著作在内的成果,如《古代中国思想与当代中国力量》(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在此基础上,本书更进一步形成了理论体系,从而解释在现代全球体系中以及在古代国与国之间地理分离的情况下,崛起国为何能够在独立的国际系统中取代主导国。

有关世界权力转移的著作很多,一般将其归因于各种因素的组合或主导国的衰落。然而,所有这些论述都无法解释为什么某个崛起国能够在相关领域胜过主导国,而与其处于相同历史条件下的其他崛起国却不能。2017年,美国在特朗普任期的头6个月里软实力迅速下降,对此用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难以做出解释,这突显出其局限性。

20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给国际关系学者带来了一个学术难题:为什么中国在21世纪初成功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如果没有在某方面赶上或超过美国,就不可能缩小与美国的实力差距。制度决定论把现代化、工业化或国家实力的高速增长归因于政府机构或政治制度。制度主义者认为,中国不实行民主选举制,也没有严格的权力制衡,中国的政府和政治制度都是落后的,因此中国在这方面不及美国。鉴于制度主义难以对当前的趋势做出恰当的解释,本书试图通过探索不同类型政治领导的重要性破解这个难题。

借用中国古代哲学的观点,本书把世界权力的转移归因于崛起国比主导国更有能力进行改革。在国内方面,一国的领导类型可分为无为型、守成型、进取型和争斗型,而在国际领导类型方面则可分为王道型、霸权型、昏庸型和强权型。将政治领导类型视为一个独立变量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用同一个变量来解释为什么在同一历史阶段,主导国会衰落,某个国家的崛起会成功, 而其他国家的崛起会失败。国家领导是决定国家外交政策、政治原则、官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关键因素,而不同类型的领导人对改革和战略取向有着各自的态度。因此,主导国和崛起国的不同领导类型可以重塑国际格局、秩序、规范、世界中心乃至整个国际体系。

本书的结构如下。第一章讨论建立道义现实主义理论使用的主要概念的定义。第二章将政治领导分为国内领导和国际领导两类,同时探讨领导类型与战略偏好之间的联系。第三章基于现实主义的假定,从对外战略、国际格局、国际规范、世界秩序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引出4个推论。第四章着重论述国际格局变化和世界中心转移的问题。第五章描述国际领导类型与规范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主导国建立或改革国际规范的途径。第六章探讨自由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新的国际主流价值观形成的可能性。第七章通过区分体系构成要素变化与体系变化的不同,讨论国际体系的转型问题。第八章用古代邦交史和现代国际史来说明主导国领导变化与国际体系演变之间的关系。第九章是结论,对本书所建构的理论逻辑做出概括总结。

我感激多位对本书做出贡献的人。我的女儿阎瑾和我分享了她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知识,从而排除了我对人类先天行为不同于后天行为的一些外行的误解。她在初稿的撰写过程中提供了语言表达方面的帮助。赵玙佳博士对稿件进行了校对。她的工作让本书能按期向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交稿。我深深地感谢帕梅拉·洛德的帮助,她通篇编辑了书稿,提高了其流畅性。贺凯教授在语言学方面给了我慷慨的帮助。我还要感谢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指定的两位匿名评审,感谢他们所做的关于发展道义现实主义理论的评语和建议以及他们在本书最后修订阶段中提出的有益意见。我也要感谢我的国际学生詹姆斯·安东尼,他帮助我改进了一些段落。我还要感谢普林斯顿出版社的编辑埃里克·克拉汉和本书编辑凯瑟琳·卡格夫。

我对张锋、孙学峰、周方银、徐进、杨倩茹、刘丰、高程、宋伟、赵可金、邢悦、漆海霞、马燕冰、聂文娟、曹玮、尹继武、杨原、陈玉聃、陈拯和王鹏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们都对这项研究提出了意见,有的是私下与我交流的,有的是在2015年12月20日的研讨会上提出意见的。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清华大学上我课的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反馈来源。2011—2017年,我有幸教授一门基于该项研究的课程,这让我有机会在一群专心并富有挑战性的受众面前尝试表达我的思想。我还想向那些因我记不起而未提名的人表示我的感谢和歉意。     

我最感谢的人是我的妻子佩芝,这本书是献给她的。她在过去36 年里对我学术生涯的坚定支持始终不变。她不仅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而且与我分享她对我的著作的想法。她及时的批评使我能够重新斟酌许多有缺陷的思路。      

最后,感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会为本书提供的项目资助。

阎学通

2018 年5 月于清华园

本文2020年11月24日首发于政治学人公众号



上一篇:从《大战胜利之后》看国际秩序和中美关系

下一篇:从战略决策的图景中诠释与反思冷战史——《人心之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