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美印双边关系的未来存在结构性矛盾

2023-07-17

编者按:7月5日,《南华早报》评论版刊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高健的文章“Does Modi’s visit mark the start of a US-India honeymoon? Not so fast”。高健教授认为,美印双边关系存在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印度外交会继续保持独立自主原则,妥善处理周边外交与地缘政治以保障其国家根本利益。文章中译文如下。

1689600108286049719.png

近日,印度总理莫迪访美受到了高规格接待,美国会也很懂配合,不遗余力地讨好这位强硬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看来在国家现实外交利益面前,所谓的捍卫世界人权的民主原则也是可以用来交易的。问题在于,美印避而不谈的双边关系的内在矛盾是可以用空疏的政治宣言掩盖的吗?

在媒体见面会上,个别“不识时务”的记者问及印度人权问题。拜登的回应是,美印对彼此有一种“压倒性的尊重”,因为都是“民主政体”。这一看似肯定的回应,恰恰暴露出美印之间在政治原则上的根本差异。美国政府近年来多次以维护人权名义公开批评莫迪政府,对印度国内政治指手画脚是美国的惯常方式;拜登的回应充分说明,印度只有成为一个西方式的“民主政体”,才会得到西方的“尊重”,臣服于西方是进入西方话语体系的入场券。必须指出,尽管印度在最外在的形式上接受了西方政治制度,但是,印度的基本国情与文化特征,决定了印度始终是一个依循自身发展逻辑的独特的东方国家。西方政客将印度描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不仅是对印度民族文化的侮辱,也是对西方素来引以为傲的民主体制的亵渎。民主意识形态武器化,注定会从根本上蚕食西方社会政治秩序的基础。

1689600129428004694.jpg

稍微了解一些国际政治常识的人就可以看出,美国极力拉拢印度的原因,是后者在地缘政治与经济发展意义上存在一定的潜力,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可加利用的围堵中国的战略棋子。莫迪懂得宣传效应的重要意义,在美国国会以潜在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名义畅想未来。印度劳动力人口庞大,基础设施亟待改善,有着强烈的大国梦想,印度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中国四十年来经济发展的神话,在理论上不是没有可能。然而,中国与印度在文化意识形态、民族性格特点、社会政治体制与治理模式、社会劳动参与意愿、国内民族生活状况等方面存在极为根本的差异。因此,印度的大国梦想不能基于想象与期待,必须结合自身社会现实,走符合印度基本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政治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经济上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是中国富国强民的重要前提与保证。就既往的历史经验看,美西方绝不可能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免费的午餐,构建彼此尊重的平等外交关系不是他们熟悉的方式。在美国亚太战略构想中,如果印度最终只是服务于美国利益的附庸,这一不平等的双边关系究竟可以期待什么呢?

事实上,就整个世界格局的总体发展趋势而言,美印双边关系存在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众所周知,在美国的《印太经济合作框架》下,印度不是一个高端合作伙伴,因为印度的经济体制与发展水平与美国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印度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国外投资,更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然而,美国政府今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与产业回流。维护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捍卫美国普通民众的就业机会,是民主党在国内政治中的首要任务。所以,向亚太国家真正深度开放美国市场是一个不可能的选项。环境保护与气候治理问题,是另一座横亘在美印之间不可逾越的大山。《印太框架》的本质是基于排他性原则,将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治理模式、产业标准与融资要求强加于亚洲发展中国家,这是印度可以接受的吗?美国与印度,处于工业现代化的不同阶段。然而,与半个世纪前相比,美国对世界体系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一个日益内卷化的美国能在多大程度上涵纳一个野心勃勃的印度呢?

印度从来不缺乏大国意识,独立自主原则始终是印度外交的底色。因此,在莫迪的外交棋局中,他又何尝不是将美国作为印度未来发展的棋子呢?对于印度而言,美印关系可为外援,妥善处理周边外交与地缘政治才是国家根本利益的保障。就像西方国家普遍承认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未来的核心腹地一样,印度也一直在积极为深度融入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的未来谋求有利的地位。直到今天,印度也一直没有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队,因为印度深知印俄传统友好关系对于印度周边外交的重要意义。东方大国的政治智慧,在印度这个古老而弥新的国度,是不可能消失的。


编辑:蒋绍澄

审核:张立荣 国佳

上一篇:顾宾:“毕加博事件”对国际组织治理的三点启示——兼评亚投行调查报告

下一篇:中国论坛特约专家赵明昊在CGTN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