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中美军方对话“三取消”之后,“新常态”将是什么?

2022-08-30

编者按:针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外交部8月5日宣布了八项对美反制措施。其中前三项涉及取消中美两国军方的磋商交流机制。这三项军事层面的机制分别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是如何运行的,这三项反制措施传达出中方什么样的态度,取消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续影响。观察者网就这些问题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论坛专家周波进行了交流。


观察者网:8月5日,外交部宣布对美采取8项反制措施,包含了取消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取消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取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三项涉及军事层面的措施。

您能否向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此次被取消的三项沟通机制原先究竟是怎样运行的、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周波:这次取消的三个机制在时代背景和主要目标上各有不同:

1998年,中美两国国防部建立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这是中美两军磋商机制中历史最久的一项,分为年度会晤、专门会晤和工作组会晤三个层级。之所以建立该机制,是由于美国常年对中国进行高强度、大范围的军舰和飞机侦察,而中方对此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极易发生摩擦,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就是此类摩擦的一个典型例子。中美双方建立起军事层面的日常沟通机制,正是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这一沟通机制当然有益,但是从效果上看,成效有限。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看待这一问题的角度不同:

我们中国谈的是战略性问题,而美国谈的仅仅是战术性的问题,例如美方经常说“中方飞机和军舰上次靠我们很近,威胁到我方飞机和军舰安全”;而中方认为“美国应该减少直至取消针对中国的敌意的海空侦察。”换言之,在中方看来,美方的诉求实际上相当于在前来对中方进行挑衅、侦察的同时要求中方保证其安全,实属无理要求。

因此,由于双方理念的差异,中美海上安全磋商机制成立十几年来,始终在“原地打转”。我自己曾经带队去五角大楼谈判美国舰机侦察的法律地位,双方都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是公约在许多地方是模糊的,可以灵活解读的,而国家利益则是清晰的,所以双方很难形成有效共识。

第二个机制是中美两国的国防部会晤,成立于2005年,这一机制是美国国防部相关部门和我的单位——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之间的机制化会议。

这一机制化会议主要作为执行机构,落实中美两军之间达成的各种共识,每年轮流举办会议,总结形势、展望未来、落实共识、提出建议,可想而知这一机制非常重要。

第三个机制是战区领导通话。这是一个新的机制,它有其特殊的背景:中美之间由于关系敏感且重要,对中方而言,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两军关系更加敏感,所以涉及中美两军关系的事都不是小事,所以报批层级都是比较高的。但是美国人比较强调一线官兵之间的接触——前线的官兵之间不能出事,要避免“擦枪走火”。

中美两军的体制也不太一样,中国的体制更垂直,层级更多,美国的体制更加扁平灵活。但是过于灵活也有问题。我们认为,一线当然是近距离接触,但是基层官兵必然战略意识相对欠缺,如果没有上级的正确指导也容易出问题。

在此之前,出于各种原因,陆军对话机制、联合参谋部对话机制等部分对话机制已经停止。本次“三取消”之后,中美军方目前就只剩下了两个沟通渠道:其一是中美军方在2008年建立的直通电话,俗称“热线”;其二是两国大使馆武官处的日常公务交涉。

观察者网 :在您看来,国家为何选择这三项作为制裁的内容向美方传达了怎样的信号?

周波:之所以选择这三项作为制裁内容,是为了强调中方的反制决心。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后,我们在台海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军事手段在台湾问题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将涉及军事的“三取消”作为对美第二波八项反制措施中的前三项,明确展现了中方的决心。这一决心之坚定也体现在“三取消”的措辞上:后五项反制措施是“暂停”,言辞中留下了恢复的余地;而前三项是“取消”,虽然并非毫无恢复的可能,但态度上较之前者显得更为有力、坚决。

就“三取消”所传达的信号而言,这三项措施以前所未有的制裁力度,向美方表达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对于中国来说,台湾问题是核心中的核心,中国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观察者网:这三个机制的取消会对美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周波:我认为,“三取消”的影响主要在于政治层面,即,让美国人意识到台湾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三取消”以及配套的军事行动就规模和力度而言均堪称史上罕见,中国大陆以此表明了我们在台湾问题上毫无妥协余地、为此不惜一战的决心。

观察者网:您认为针对上述反制措施,美方可能做出怎样的回应?

周波:根据美方的说法,美方可能在台湾附近进行一些展示军力的行动,以此表示不示弱的态度。

此次中方的军事行动远超出美方的预判。此前,针对台湾问题,中方所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外交层面的抗议(例如取消某些会晤),涉及大规模军事层面的行动仅有95年、96年的两次导弹试射。而这一次,中方行动力度堪称空前,在规模、范围和力度上均远超90年代的两次导弹试射,产生了强烈的国际影响。

美国既不愿对此善罢甘休,也不愿真的为台湾开战,因此会采取一些象征性的行动,例如一度宣称将派遣航母横穿台海等。虽然目前中美都没有开战的意愿,但擦枪走火的危险并没有完全消除。

比如前段时间美国宣称的里根号航母将在“数周内”穿越台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搞的“投石探路”,试探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和反应。

1661820515494073750.png


里根号航母抵达日本(图源:USCN News)

美方的法理依据是国际海洋法公约赋予各国在国际通行水域的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从这一角度而言,如果美国严格遵守公约,也就是军舰单纯地通过台湾海峡,这一诉求本身并不违法。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到,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是有前提的,要适当顾及沿岸国利益的义务,且必须出于和平的目的。

因此,如果美国像之前一样高调表现出此举就是为了挑衅中国,则显然有违国际公约;另外,就“出于和平的目的”一词,双方也都可以有各自的“灵活”解读,美方可能宣称“维护台海现状”也是为了“和平”,但我方显然认为这并非出于和平目的。

此次里根号航母“虚晃一枪”,除去美方的谨慎考虑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美的实力对比已然今非昔比了。1995-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试探了两周,派遣尼米兹号和独立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台海附近航行;而这一次,鉴于我军实力已大幅提高,美国也自知理亏,已经不可能再大摇大摆地开来航母、再耀武扬威地起飞舰载机——事实上,美国连台湾海峡的口子都没有进来,虽然也说航母在“值班”。


观察者网 : 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中美两军之间未来的关系走向可能如何发展?比如,此次的“三取消”是否意味着,今后中美双方可以自行采取某种军事行动,而不必知会对方?


周波: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双方沟通机制的减少必然带来双方对彼此情况了解的减少以及两军关系不确定因素的增多。

在某种意义上,中方的意图正是通过减少沟通机制,迫使美方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既然中国大陆已明确表示在台湾问题上没有退让的空间,那么今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就必须更谨慎地评估该行动可能带来的风险,三思而后行。

当然,“三取消”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军之间已经毫无接触,更不意味着局势已经失控。虽然从表面上看,中美的几个主要沟通机制均已中断,但中美两军之间仍然“藕断丝连”地保留着一丝沟通的“线”,在双方有需要且有意愿的情况下,两军依然可以通过热线和使馆彼此沟通,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误判。

(本文2022年8月27日首发于“观察者网”)


上一篇:周波接受澳大利亚ABC《今夜中国》节目采访

下一篇:王帆:美国为霸权布局,拿全世界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