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丰:欧美应对高温“气变”应更主动

2022-07-29

王元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今年夏天,北半球多地气温连连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在美国,自6月以来,多个地区经历了四波热浪袭击。英国召开紧急内阁会议,讨论有史以来第一次因极端红色高温警告导致的“国家紧急状态”。中国连续发布十几天高温预警。多国“高烧不退”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和安全。

1659091672012077462.png

必须看到,目前北半球的极端高温天气是气候变化的结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地球气候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未曾见过的速度发生。近年来,不只是中国、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经历热浪、强风暴、寒潮等灾害性气象事故。这说明气候变化已经不是“狼来了”式的科学家警示,而成为了各国需要严肃面对的现实考验。

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国际社会立即行动,从三方面做好应对的努力。首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碳中和方面发力。《巴黎协定》设定:本世纪末前,把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前工业水平的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不超过1.5摄氏度。其次,各国应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具体来说,如何让在室外工作的警察、环卫工人、快递员、建筑工人等群体减少因高温带来的身体伤害?怎样让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群体在高温下避免健康状况恶化?怎样让那些住在没有空调房间的低收入群体顺利度夏?这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行动,莫让高温保护成为“纸上权益”。第三,适应气候变化,还需从社会风险的角度,努力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近日中国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中国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这是适应气候风险,建设韧性城市与韧性乡村的重要工作。

然而,当前的国际形势对应对气候变化不利。持续的俄乌冲突导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高企、供应紧张,加剧了全球从去年开始出现的能源危机。现在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走上了计划重新使用煤炭的“回头路”,这对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挫折。此外,历史上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美欧国家,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兑现其对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资金与技术援助方面的承诺。在刚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和北约峰会上,西方国家声称支持在2022年底前建立全球“气候俱乐部”,以加速实施《巴黎协定》。然而在近日举行的波恩气候大会上,西方国家却极力反对向遭受全球变暖破坏性影响的贫穷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史无前例的气候变化冲击正在威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已经被“削弱”,在长达20多年的联合国气候谈判进程中,一些发达国家总是试图逃避应负的责任。应当看到,面对已被敲响的气候变化警钟,没有一个国家能置身事外,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人类携手共同应对全球变暖。今年夏季的破纪录高温,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我们应当主动去做。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6日“环球网”)


上一篇:姜锋:从欧洲的角度看俄乌冲突

下一篇:赵华胜 |《中俄对话: 2022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