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与太平洋地区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国际战略研究会松云论坛秘书长,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了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演讲。这一讲话被民主党政府誉为本届美国政府最为全面的对华政策阐释。应该看到,就其丰富的内容与涵盖的领域而言,布林肯的演讲的确充分体现了美国民主党对华政策的基本战略思想与惯常策略选择。
布林肯在演讲中将中国定义为“既有意愿,又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誓言要与盟友和合作伙伴一道,“捍卫和改革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与特朗普政府“美国利益第一”的外交理念相比,拜登政府打着维护民主价值观的旗号,试图联合铁杆盟友,拉拢地区合作伙伴,构建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于一体的对华战略包围圈。然而,结合美国外交的传统风格与现实语境,结合美国国内政治现状与外交政策动向,不难看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早已深陷自相矛盾的现实困境。
当前美国外交最为鲜明的特点是,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外交话术出现了背道而驰的强烈反差。民主党作为美国精英云集的政党,深谙选择国际政治话语的重要意义,与共和党赤裸裸的强权大棒政策相比,民主党外交政策更加工于技巧长于辞令。然而,当前美国对华外交政策已经对稳定的国际秩序与繁荣的亚太地区构成了实质性威胁与伤害。
布林肯声称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不寻求冲突或新冷战”,可是,拜登政府近两年来对华政策的核心策略正是通过强调意识形态的差异,将中国妖魔化为与西方民主价值观存在根本利益冲突的敌对势力。在俄乌冲突中,美国蓄意将这一地缘政治事件意识形态化,无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将中俄捆绑塑造成为西方自由世界的对立面,夸大“西方-非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与矛盾,这种将地缘政治道德化的手法具有极为鲜明的冷战特征。
在亚太地区,美国在过去一年以捍卫地区盟友与合作伙伴利益为由,构建了一连串针对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同盟,以“切香肠”的手法不断升级美台关系,公然挑衅中国国家主权与核心利益,全力挑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冲突。这种制造地区矛盾的“综合威慑”新手法与“非对称”冲突设计模式,共同构成了美国政府对华遏制的主要战术。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美国退居后台担任导演,诱使地区合作伙伴充当美国打压中国的炮灰,从而达到逐步削弱中国,滞缓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
问题在于,美国对华外交战略构想与外交实际执行力并不匹配。布林肯讲话中公开承认,中国是一个具有综合战略竞争力的强大国家。与几十年前相比,中美综合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这是拜登政府大力鼓吹联合盟友与合作伙伴共同对抗中国的根本原因。
但是,维护西方民主价值观的精神鸦片,换来的也只是一时空前团结的幻象罢了。以俄乌冲突为例,欧陆主要国家与美国在对待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已经出现了明显裂痕,欧洲战略自主意识极有可能在俄乌冲突告一段落后得到加强,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骑虎难下的局面已经形成。在亚太地区,美国拉拢亚洲国家的一系列操作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投入相比,美国近日承诺的对东盟国家的援助支持显得微不足道。无法为东盟国家的商品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是雄心勃勃的《印太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致命内伤。即便在小众化的QUAD和AUCUS内部,基于中国强大的经济辐射力与政治影响力,成员国在对华政策上也无法形成高度一致的对华政策,人为拉扯撕裂亚太地区极为紧密的产业链结构,不符合美国亲密盟友的根本利益。在美国国内,高企不下的国内通货膨胀与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必定对其有限的外交资源形成根本掣肘。没有真金白银的资源投入,美国要想构建违逆本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排他性经济联盟,无疑有点异想天开的味道。
布林肯对华政策的根本矛盾,缘于美国国内政治诉求与美国外交政策选择的对立冲突。美国国内对华鹰派政客整天叫嚣要对中国采取“极限施压”,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绑架裹挟了美国对华态度,反华成为华盛顿“政治正确”的标志。然而,就世界范围而言,极少国家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更不愿意卷入美国主导的地区冲突,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炮灰。因此,为了平衡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拜登政府编造出这套自欺欺人的外交话语,也是国际政治中一道不可多得的“靓丽的风景线”。
(首发于6月4日香港《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