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美国哪些一相情愿的预言落空了

2021-10-07

王帆: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外交学院副院长


不久前网上都在热议刚刚离世的美国两届政府的防长拉姆斯菲尔德。据说他曾有一句话:只要有他在,中国共产党不可能超过百年。结果是他走了,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20世纪五十年代曾经预言,要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建党百年,而新中国也已经度过了72周岁,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克林顿等美国政客曾经同意了中国加入WTO。中国2001年正式加入WTO,随后开始了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克林顿当时的战略设计是只要中国加入了WTO,实施市场经济改革,接下来必然会按照美国的设计进行政治体制变革。但他没有想到中国加入了WTO之后,一方面发展经济,一方面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保持了极强的凝聚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令克林顿等人既后悔又恼怒——美国扶植了一个真正的对手。

苏联冷战之后的1992年,美国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著作中《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强调历史已经终结意识形态对抗,最终的世界将建立在自由民主基础之上。他没有想到,历史只是一个新的开启。不同的道路进行呈现不同的景象。自2008年以来,西方传统发达国家集团下沉,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虽然西强东弱仍是现实,但东升西降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杂志发表学术文章《谁来养活中国?》。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文章指出,中国继续工业化进程,加上人口的增加,消费结构的改善,将大大增加对食品的需求。但是,由于土地的减少、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发展过程中发生的环境破坏,粮食产量将减少,中国将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因此,未来中国将越来越依赖粮食进口,这将影响全球粮食供应和价格。即使中国有足够的外币,国际市场也不可能提供如此大量的食物给13亿中国人。作者预测,中国的粮食危机将波及全世界。而事实上,这一耸人听闻的预测并没有发生。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粮食自给。虽然仍然购买一些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作物,但显然不是因为粮食危机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还帮助其他一些农业大国解决了农产品出口的问题。

2001年美籍华人章家敦发表著作《中国即将崩溃》(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预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体制因种种问题而将在少至五年、大至十年内崩溃,被称为“中国崩溃论”。在BBC英国广播公司2015年12月25日的报道中,章家敦认为,2015年中国的增长实际上最多只有3%,“中国的领导人不再有能力阻止经济跌落”。他认为,利率变动一直没有效果,最近政府支出的大幅增加也没有什么帮助。“领导层现在没有工具了。”章家敦的判断令人大跌眼镜,空留一纸荒唐言。十年后,中国的GDP已经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1.png

章家敦

2002年1月,季刊《中国经济》主编乔·斯图维尔出版了《中国梦》一书。他在书中暗示中国经济是“沙土上的建筑”。

2002年6月15日,《经济学人》杂志撰文《一条失去了活力的龙》(A Dragon out of Puff)指出在未来十年,中国似乎会变得更加不稳定。随着失业率的上升,它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动荡。“中国的经济仍然主要依赖国内的成长引擎,而这些引擎正逐渐衰退。过去五年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规模的政府开支。因此,政府的债务正在快速上升。再加上银行的不良贷款和国家的巨额养老金债务,这是一场正在形成的金融危机。”结果是中国并没有出现美国学者所预料的金融危机,反而是美国等国自身于2008年出现了次贷金融危机。

美国这些学者预测失误有以下几个原因:

美国政客和学者的预测之所以落空,主要原因是基于美国的发展经验、美国的思维来判断中国的发展。他们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和偏见:即只有按照西方的发展模式才能成功,中国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因而是不会成功的。基于这一先入为主的假定,他们总是力图寻找他国有可能失败的蛛丝马迹,然后迫不急待地以标新立异的方式引发世人关注。

其次,把对中国这一类所谓挑战国的焦虑和恐惧转化为对中国的诋毁和指责。这种心态也驱动着一些学者急于找到中国不可能成功的所谓例证。

再有,缺少客观公正的精神。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来过中国,但多是浮光掠影地了解中国,便将一些片面的、结合自身经验主义的观点变成了所谓的学术观点。布朗的“中国粮食危机”理论深深植根于西方思维方式,缺乏科学精神,却巧妙地隐藏自己的动机,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渲染中国的粮食危机。他夸大说粮食危机的威胁比军事威胁更具威胁性,并要求各国领导人将这种威胁作为首要考虑。这显然有极强的目的性。

第四,是基于历史的错误类比。一些人喜欢用冷战来描述和比喻中美之间的竞争。鉴于冷战的结束是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的。因此,这些人就认定中美之争的结果也会是冷战的再现,也会以美国的胜出而结束。这里的错误是不言自明的。首先,历史可能有相似的一面,但不可能完全重复。其次,历史背景完全不同,中国也不是苏联,中美之争在诸多方面与美苏冷战有着巨大的不同。美国陷入冷战思维来看待中美之争必然会大错特错。


(本文2021年10月4日首发于观察者网)


上一篇:周波对话Rupert Hollins: 中国已经主导西太平洋了吗?

下一篇:姜锋:充满反问的“最后一课”,默克尔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