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从2014年开始联合发布中俄关系年度系列报告。 报告旨在对中俄双边关系进展作出年度综合监测和评估,就北京与莫斯科的协作发展提出专家建议。
2021年度报告介绍并分析了2020年第二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中俄两国的合作成果。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赵华胜,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执行会长安·科尔图诺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代理所长阿·马斯洛夫率领中俄团队共同撰写,以中俄英三种文字在中国和俄罗斯发布。
2021年见证《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这一条约对于中俄关系发展具有基石意义。两国建立了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了灵活而富有成效的互动方式。两国不会形成正式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同盟,而是走向更具弹性的伙伴关系方式。中俄积极协作,并不是因为具有同盟义务,而是因为在关键问题上利益吻合。对双边关系而言,重要的是在优先合作领域的看法一致,在地区和全球层面能提出并确定自己的议事日程。
今天,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国际冲突倾向加剧、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法体系遭到侵蚀的情况下,北京与莫斯科在世界秩序关键问题上的立场接近尤为重要。促使中俄两国彼此接近的关键因素,与其说是共同的挑战和威胁,不如说是对国际秩序基本问题的观点一致。两国都认为,当前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不符合两国利益和两国对国际秩序应有状态的看法,并呼吁回到现有体系的起点—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就解决人类共同问题和维护全球稳定开展对话,维护现代国际法体系。两国应该共同致力于恢复国际体系的可控性,使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平衡、更具代表性的方向发展,同时遵守国家主权的原则,维护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关键作用。需要引起北京和莫斯科注意的还有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改革问题,其出发点是必须保证改革的全面性,保证有关改革的所有决议都要在取得广泛共识的基础上通过。
2020年的全球危机严重激化了国际进程参与者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矛盾。这充分表现在中俄两国同美国的关系上。美国和西方越来越经常地奉行“脱钩”政策,或出于政治动机实施制裁。在同欧盟的互动中,呈现出政治对抗倾向与互利务实合作并存的现象。但在政治关系紧张的条件下,务实合作的空间将会收缩。在 2020 年的大部分时段,中美关系继续迅速退化。中国与欧盟签署全面投资协议的进程在2021年5月的几轮制裁后暂停,这鲜明地表现出政治矛盾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美国与欧盟试图把新冠大流疫的责任转嫁于中国,在所谓新疆问题上指责中国。2020-2021年,俄罗斯同西方的关系依然处于低水平,经受了反俄制裁、限制外交使团等一系列新危机,同时在战略稳定领域显现了有限的积极趋势。在这种条件下,北京与莫斯科继续相互支持。尽管新德里同华盛顿加强了伙伴关系,俄罗斯同印度还是保持了密切协作。中印之间的摩擦不符合莫斯科的利益。
2020 年中俄贸易动态和贸易结构仍保持前年趋势。即使在防疫限制的条件下,中俄双边贸易依然相对稳定。根据不同统计,2020年达到了1080亿美元或1040亿美元的水平(相应地负增长2.9%或6.7%)。中国在俄罗斯外贸中的份额超过18%,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比重。与此同时,这一结果是在中国出口增加、俄罗斯出口减少的条件下取得的。一旦防疫措施撤销,就有望恢复合作水平上升的态势,但是交通物流和海关基础设施不够发达、中小企业合作复杂等问题,需要引起中俄两国更大的重视。
北京和莫斯科在投资和金融领域也面临着许多工作。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相互投资的水平依然不够高,而在2020年全球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直接投资开始疏远俄罗斯。中俄本币结算仍处于较低水平,提高本币结算比例的任务在逐渐实现,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超过15%。发展投资潜能需提升双边合作机制,挖掘新合作渠道。
中俄科技合作是两国合作重要组成部分,在合作多元化、扩大合作形式、摆脱过于依赖贸易形式合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20-2021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合作年,但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被推迟或改为在线举行。近年来的特点是,这一领域的计划具体化,合作项目启动,总体上向更加实用的协作方式过渡,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中俄过去一年在太空和“高端科技综合体”项目上开展了实际的合作,包括签署了在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方面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疫情期间,在医疗和制药领域加强合作也成为深化两国合作的优先方向。开展高技术产品联合研发和生产,符合北京和莫斯科的利益,特别是考虑到疫情条件下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进程加速。高校系统的协作,包括高校有关院系联盟和深圳莫大-北理大学平台上的协作稳步开展,联合资助项目的推出促进了中俄两国科学家研究工作在质和量的提升。
2020年中俄各领域人文合作不断发展。两国在二战胜利75周年、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科技创新年等主题框架内开展一系列交流活动。今年两国还将庆祝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尽管新冠病毒大流行减少了人员接触的机会,北京和莫斯科还是成功地通过视频继续进行教育和文化合作。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中俄旅游合作,北京和莫斯科商定采取特殊措施,在防疫限制撤销之后加速恢复游客往来。虽然中俄两国舆情中有个别消极现象,但两国人民之间总体上依然彼此友好。在西方对中国和俄罗斯开展信息攻势的情况下,包括疫情政治化和“疫苗外交”,中俄两国媒体合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总体来说,2020至2021年,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全球范围内对抗趋势增强、中俄两国同美国的对抗加剧的背景下,中俄伙伴关系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两国在政治层面上保持并加强了信任,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密切协调立场,共同抵御国外对两国施加压力。在疫情政治化、个别国家把新冠病毒传播的责任转嫁于中国的情况下,北京和莫斯科的相互支持尤为显著。
与此同时,中俄合作早已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在疫情下表露得更加清晰,这既涉及双边合作的基础设施、交通和海关基础设施,也涉及两国人民的互信。两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在相当大程度上限制了地区交往和人文交流,这不利于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形成密切关系,加大了建立实业联系和启动新合作项目的难度。这在相当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为2020-2021年两国科技和创新合作年奠定基础的宏伟任务的落实。
人类迅速摆脱新冠疫情的希望落空,中俄关系的发展很可能将长期受到2020年出现的特殊要求和限制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现实任务是使协作机制适应现有方式,在正常条件恢复之前刻不容缓地解决迫切问题。
如欲详细了解《中俄对话:2021模式》对中俄在国际问题、经济、科技、人文上的分析及合作建议,以及2020年第二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中俄关系大事记,请点击https://ciss.tsinghua.edu.cn/info/china_wzft/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