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战略自2017年被提出,近年来显示出从无形到有形的趋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重要性迅速增长,越来越成为国际合作或竞争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赵华胜为中国论坛独家撰稿,对印太战略前景做出判断。他认为,现在推动印太战略继续发展的因素明显强于制约因素。在美日印澳四国对话机制的引导和欧洲的印太战略的助推下,未来,印太战略很可能将逐渐有形化,并继续发展扩大。
2017年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后,许多评论认为这一构想是人为制造,缺乏政治基础,因而难成气候。但与这种预测不相一致,近年来印太战略的发展显示出增强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未来有很大的可能继续保持。
总体来看,现在推动印太战略继续发展的因素明显强于制约因素。
美日印澳四国对继续发展印太合作的政治意愿都在提高而不是减弱,这是印太战略将会继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尽管四国印太战略的构想和目标并不完全一样,不能将其完全等同,印太战略也尚未产生具体的安全效果和经济效益,但四国对推进在这一框架的合作有着共识,而且这一共识有越来越巩固的趋势。在四国都有意的情况下,印太战略的继续发展是自然的,虽然它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尚不能确定。
四国与中国关系同时都处于下行状态,且看不到近期未来有方向性好转的可能,这也是印太战略将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背景,这种情况将刺激四国在印太战略的框架内靠拢得越来越紧,这自然也就促使了印太战略的发展。在这其中,中印关系的变化影响更大。中美、中日、中澳关系原本就存在不同程度的战略紧张,相对来说变数较小,而印度实行不结盟政策,在大国关系上追求平衡和独立,对加入具有明显反华意图的集团保持谨慎,但2020加勒万河谷事件后,中印关系被认为降至新低点,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印关系的转折点,印度有可能调整平衡和谨慎的政策,借重四国机制在安全上的作用。2020年11月印度与美日澳在孟加拉湾举行联合海上军演,或许即是这种调整的一种迹象。
印太战略很可能将逐渐有形化,也就是从无形的概念转向具体的机制形成。在这个过程中,Quad也即美日印澳四国对话机制将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美日印澳四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印太构想,但这只是思想上的联系,而Quad是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是纽带。如果没有Quad,四国的印太构想就是一盘散落的棋子,是Quad使它们成为了整体。
Quad原本与印太战略没有关系,它是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后美日印澳就协调救灾行动设立的对话机制,不过它只在2007年举行了一次会议就沉寂了。在印太战略的背景下,Quad被重新激活,并得名为Quad2.0。2017年以来,Quad的活动频率增快,几乎每年都举行1-2次部长级对话;它的议题大范围扩大,包括进了安全、民主、经济、国际秩序、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它的级别提高,2021年3月Quad首次进行了元首对话,把对话级别从部长级提高了最高的国家元首级,这也表明拜登不仅没有抛弃特朗普的这一外交遗产,而且拟将其做强做大。
Quad的发展的过程也即是印太战略的机制化过程,Quad越发展,印太战略的机制化也越发展,未来,在Quad的基础上,有可能形成印太战略的基本机制架构,至于这个机制会达到什么程度是另一个问题。
Quad是否会成为“亚洲的北约”受到了特别多的关注。在当今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再建立北约样式的国际性军事联盟的可能性已经不大,现在更多出现的是在功能和组织形式上具有较大弹性的综合性架构,它可涵盖各种所需的合作,安全合作也可包括在内。建立敌对和针对性质明显的多国军事联盟的难度高,必要性下降,特别是它的目标几乎是公开的,那就是中国。不论对美国还是对中国来说,Quad的军事安全意义都特别重要,但仅仅从军事角度看Quad是过于狭窄了,也可以说,仅仅从军事角度看待Quad对中国的影响也是过于狭窄了,Quad的意义超出了单纯的军事安全范畴,它的影响和作用要广泛得多。
从实际情况来说,美国与日澳已经是军事盟友,因此, Quad变为军事集团的关键在于印度。对印度来说,与美日澳建立军事结盟是重大和原则性的政治、外交和安全问题,安全合作是一回事,结成军事联盟是另一回事,其中的利害关系巨大,它等于是把自己绑在一个自己不能完全控制的战车上,除非大规模战争威胁迫在眉睫,否则印度很难走出这一步。事实上,对所有军事联盟成员国来说,在理论上都会面临是否愿为他国与目标国开战的问题,而这个目标国最可能是中国,这对所有国家都将是极难确定地回答的问题,除非它们相信这种战争不可能发生,或是军事联盟可防止这种战争发生。
印太战略存在扩大的可能,也就是将新的国家拉入印太战略,韩国、新西兰、越南和其他东盟国家是主要对象。如果成功,这将使印太战略的规模扩大,并为印太战略提供新的动力。印太战略扩大的形式可以是新成员的直接增加,也就是有新的国家加入印太战略,还会采取Quad Plus的方式,形成以Quad为核心的与其他国家非固定的对话形式。事实上,Quad已经在做这样的考虑,2020年3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比根首次提出了建立部长级Quad Plus模式的想法,而在这之前,在Quad框架内已有较低等级的Quad Plus二轨交流。
欧洲也在制定和实施印太战略,这对印太战略的发展也是重大的推动力。法国国防部在2019年5月发表了《法国印太防务战略》。2021年4月,法国宣布加入印度在2019年提出的印太倡议(IPOI),并派出唯一的航母戴高乐号进入印度洋参与同印度的联合演习。德国政府在2020年9月发布了有关印太地区的政策指导方针,名为“德国-欧洲-亚洲:共同塑造21世纪”。与此同时,英国也决定把印太作为未来外交和安全的重点,向印太做战略性转向。这在2021年3月公布的“竞争时代的全球化英国:安全、国防、发展和外交政策综合评估”(Global Britain in a Competitive Age: the Integrated Review of Security, Defence,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Policy)中已得到体现。像法国一样,英国也准备把它目前唯一在役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派往印太,进行巡访。最为重要的是,2021年4月,在法德荷的推动下,欧盟发布了自己的印太战略,名为《欧盟印太合作战略》(EU Strategy for Cooperation in the Indo-Pacific)。这标志着以印太为框架的发展构想也成为欧盟27个国家的共同战略。
欧盟和美国的印太战略虽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同,不能把他们混为一谈,不过它们也具有重要的共性和天然的内在亲近性。这特别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地缘战略上,它们都以中国为主要对象,以抑制中国战略影响的上升为目标;在意识形态上,它们都坚持以西方价值观为合作基础,美国的说法是坚持印太战略的自由价值观,欧盟的表述是与“志同道合”(like-minded)者的合作。由于地理位置和传统影响的关系,欧盟的印太战略还包括了阿拉伯和非洲地区,这也使印太战略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大扩大。可以预料,未来欧洲和美日印澳的印太战略会形成某种形式的连接,如此,印太战略有可能提升一个台阶,它的规模和影响都会具有全球性。可以说,迄今为止,还没有范围如此之广的以美欧为中心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联合。
最后,印太战略之所以有可能继续发展,还在于对相关国家来说,它有一定的地理、经济、以及地区合作的便利性和合理性,同时,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在世界政治、安全、经济上的重要性在增长,这自然也使它越来越成为国际合作或竞争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不管是欧洲还是美日印澳的印太战略,它们的构想和议程都十分广泛,在针对中国之外,还包括发展经贸、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地区联通、科技创新、数字化、减灾抗役、教育和青年,等等,或许可以把这些合作理解为美国为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的手段,但这些合作对相关国家是实在的需要和利益。东南亚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斯里兰卡等国本身就地处两洋之间,可说是两洋国家,太平洋和印度洋国家之间的相互进入和开拓发展也已是常态,因此,至少就经济层面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连接是全球化进程和区域合作发展的自然结果,这一趋势很难改变。当然,这与美欧排他性的战略目的不是一回事。